詩詞抒情方式概述及例題解答
詩詞抒情方式:
分為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一)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例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例2、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例3、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思想感情?
從 軍 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二)間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寫的景和物中,間接含蓄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
例1、白居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1、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例2、下面是杜甫的詩作《倦夜》,請具體分析作者是如何抒發情感的?。
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例3、結合詩句內容(可以選取其中一聯)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歸 嵩 山 作
王 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答:頸聯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選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種景物.這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 頷聯.借寫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棲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來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和歸隱的決心.
例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2009年福建卷)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2)請從“景” 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
答: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7分)(2013年廣東卷)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云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后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答: (1)借樓上笛聲、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
(2)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分為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一)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
例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例2、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例3、詩人采用什么手法表達思想感情?
從 軍 行 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二)間接抒情:把情感寄予在描寫的景和物中,間接含蓄抒情。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詩人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 、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蘭、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詩人借以抒情的對象。
例1、白居易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例1、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例2、下面是杜甫的詩作《倦夜》,請具體分析作者是如何抒發情感的?。
竹涼侵臥內,野月滿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 萬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例3、結合詩句內容(可以選取其中一聯)分析這首詩是如何表現詩人的思想感情的?
歸 嵩 山 作
王 維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答:頸聯運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選取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四種景物.這是詩人在歸隱途中所看到的充滿黯淡凄涼色彩的景物.渲染了詩人感情上的波折變化.襯托出作者越接近歸隱地就越發感到凄清的心境. 頷聯.借寫一去不返的流水和回巢棲息的暮禽好像在和詩人結伴而歸.來體現詩人歸山開始時悠然自得的心情和歸隱的決心.
例4、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6分)(2009年福建卷)
江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
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
(2)請從“景” 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4分)
答:詩歌頷聯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雪“殘”、雁“斷”、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詩人的羈旅之情、思鄉之感。
例5、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7分)(2013年廣東卷)
鷓鴣天
【宋】張炎
樓上誰將玉笛吹,山前水闊暝云低。勞勞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賣餳③時,故鄉惟有夢相隨。夜來折得江頭柳,不是蘇堤④也皺眉。
【注】①勞勞:遙遠。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濱設祭。③賣餳:清明前后賣糖粥。④蘇堤:作者家鄉杭州的名勝,以柳聞名。
(1)作者在詞的上片是怎樣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為什么說“不是蘇堤也皺眉”?請結合詞的下片分析。(3分)
答: (1)借樓上笛聲、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對偶的手法委婉儲蓄的表達了愁苦的思鄉之情。
(2)修禊熱鬧場景,清明時節的祭祀,都因自己遠離家鄉、漂泊異地而不能參加,增添愁緒,夜不能寐,江畔獨步折柳,更又回想親人蘇堤“折柳”送別之場景,更添思鄉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上一篇:項斯《送友人游河東》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朱熹《賦水仙花》閱讀答案及賞析
* 詩詞抒情方式:分為直接抒情、也有間接抒情(分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一)直接抒情。也稱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例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