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2016年高考古詩詞鑒賞練習之唐詩鑒賞試題及答案50例(一)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早發
    羅鄴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
    1.這首詩是如何表現“早發”之“早”的?請作簡要分析。(5分)
    2.請賞析“獨向長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達效果。(3分)
    參考答案
    1.①第一、二句緊扣詩題,凸顯“早發”:宿酒初醒,殘燈未滅,長夜未盡,詩人已攜孤劍登程。第三句寫詩人在路上聽到雄雞唱曉,也可見出行之早。②塞外風雪路,本來行人稀少,而“早發”就更無路人,只有詩人獨行,故“獨”與“早發”之“早”有關。③飛雪白草,道路本已難辨,早行時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現“早發”之“早”。
    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來體現“早”。
    2.一個“背”字,描寫了詩人與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詩人向北向寒與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強烈對比,表現了詩人旅程的艱辛和心情的愁苦。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
    劉長卿
    一路經行處,莓苔見履痕。
    白云依靜渚,春草閉閑門。
    過雨看松色,隨山到水源。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1.詩人眼中常山道人隱居地周圍環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2.請分別對第三聯中“過”和“隨”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
    1.(1)幽靜。沿途是莓苔,遠望白云繚繞,近看芳草當門。白云、靜渚、春草、閑門都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氣氛。(4分)
    2.(2)“過”字把雨后松樹翠綠的顏色丞相了出來。“隨”字形象的表現了山道峰湖路轉,人在隨山轉折、緣山尋找“水源,令人有曲徑通幽的遐思。(4分) 

    3.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注】王績,唐詩人,字無功,自號東皋子,時稱“斗酒學士”,后棄官歸隱而終。
    1.簡析頷聯和頸聯在寫景方面的特點。(4分)
    2.簡要分析作者在這首詩中表達了怎樣的心情。(4分)
    參考答案
    1.動靜結合,由遠而近,頷聯寫詩人舉目遠望,山、樹一片秋色,在夕陽余輝中越發顯得蕭瑟;頸聯牧人與獵馬的歸來,使靜謐的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描繪了一幅山林秋晚圖,在閑逸、恬淡中,透露出幾分憂郁和苦悶。(4分)
    2.本詩借景抒情,先寫野望中的秋日田園牧歸之景,恬靜閑雅,流露出詩人歸隱后百無聊賴而彷徨的心情;(2分)尾聯用典表明在現實中難覓知音,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賢人伯夷和叔齊為知音,表現了作者的孤寂和苦悶惆悵之情。(2分)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和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再過金陵①
    包佶
    玉樹歌終王氣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一任斜陽伴客愁。
    石頭城
    宋劉翰
    離離芳草滿吳宮③,綠到臺城④舊苑東。
    一夜空江煙水冷,石頭明月雁聲中。
    【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稱為石頭城。③吳宮:此指三國時吳國的宮殿。④臺城:指六朝時的禁城(宮城),又稱“苑城”,是當時的皇帝用于辦公、居住的場所。
    1.這兩首詩都描寫了金陵城,請結合詩句分析兩詩景物描寫的異同。(5分)
    2.兩首詩各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請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相同點:①兩詩都描寫了金陵城凄涼、衰敗之景。(2分)不同點:①包詩運用擬人手法,寫江山不管天下興亡之事、任憑夕陽伴著客愁;(1分)劉詩運用動靜結合手法(或答視聽結合),寫所見離離芳草、臺城舊苑、空江煙水、明月高懸,又寫所聞空中雁聲。(1分)②劉詩的景物描寫有時間(從白天到黑夜)和空間(從吳宮到臺城)的變換,寫出了作者的所見所聞。(1分)說明:如學生能從以下角度回答兩詩不同點,給2分。包詩寫的是金陵秋景,寫秋高雁飛、殘照斜陽、江山依舊的凄涼蕭瑟之景;劉詩寫的是金陵春景,寫離離芳草、臺城舊苑、空江煙水、明月飛雁的悲涼寥落之景。(2分)
    2.①包詩抒發了作者對江山依舊、物是人非的慨嘆,表明六朝興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諷今,表現作者對安史之亂后政事日非、家國衰敗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過金陵的羈旅愁思給1分)②劉詩暗含古今盛衰對比,抒發了作者對金陵古城繁華不再、滄桑變化的深沉感慨。(2分)

    5.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春思
    賈至
    草色青青柳色黃,桃花歷亂李花香。
    東風不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長。
    【注】賈至在唐肅宗朝曾因事貶為岳州司馬,“歷亂”:花開極茂盛。
    1.前兩句描繪出了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從整首詩來看,這兩句有什么作用?(5分)
    2.有人評價三、四兩句在情感的抒發上“構思新奇”,說說你的理解。(5分)
    參考答案
    1.①這首詩描繪出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景圖。春草叢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黃,柳絲飄拂;桃花盛開,李花飄香,花枝披離,花氣氤氳。(2分)②前兩句與后兩句形成對照,使所要表達的愁、恨顯得加倍強烈。畫面上的春光點染得越是明媚,春意越是喧鬧,就更能從反面襯托出詩人無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樂景襯哀情”,反襯出詩人無法排遣的深愁苦恨,也可以)(3分)
    2.①這兩句不是直接抒發自己的愁情,而是運用擬人的手法借“東風”和“春日”來寫愁思。(2分) ②“東風不為吹愁去”,不說自己愁重難遣,而怨東風冷漠無不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長”,不說因愁悶而百無聊奈,產生度日如年之感,卻反過來說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長。(2分)這樣,詩意的表現就更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

    6.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山路見梅感而有作
    錢起
    莫言山路僻,還被好風催。
    行客凄涼過,村籬冷落開。
    晚溪寒水照,晴日數蜂來。
    重憶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注】蜂,一本作“峰”。
    關于上面《山路見梅感而有作》一詩,清代紀昀有評價說“特有情韻”,還說“五、六(句)最佳”。請完成下面小題。
    1.詩中第六句“晴日數蜂來”,歷來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請結合自己對詩作主旨的把握,談一談你會如何選用,并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2.請從創作手法運用的角度談一談你對紀昀“特有情韻”這一評價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選“蜂”,落腳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盡管生長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來光顧,梅花之魅力可見一斑(1分),實際是以擬人手法來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懷(1分)。(意思對即可)選“峰”,落腳于梅花的峭拔高潔的品性(1分);梅花生長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來輝映,自然超凡脫俗(1分);實際是用擬人手法來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懷(1分)。(意思對即可)
    2.此詩刻畫山梅,著力傳其神,開于冷僻之處,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發自己的感慨,關照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實際上是“興”的手法的運用(1分);詠山梅,旨在寫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韻”(1分)。(意思對即可)

    7.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淡煙喬木隔綿州。
    [注]綿谷:地名,今四川廣元縣。“蔡氏昆仲”,是羅隱游錦江時認識的兩兄弟。
    1.這首詩依次表現了詩人怎樣不同的感情?請作具體分析。(5分)
    2.詩歌中間兩聯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①首聯寫寫一年兩次游覽錦江,字里行間流露喜悅之情。②頷聯和頸聯寫取景寄情,寫告別錦江山水的離愁別恨,極言別去之難,以表達對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對他們的懷念。③尾聯回首遠望,又因寄書蔡氏兄弟之便,再抒發對錦江的留戀之情。(寫出感情2分,具體分析3分。)
    2.(1)表現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②移情,③擬人,④虛實結合。
    (2)①頷聯中“芳草”“礙馬”,“好云”“遮樓”,詩人將人的感情賦予碧草和好云,說它們像友人一樣,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絆馬蹄遮樓臺,表現了朋友對客人(自己)的熱情和殷勤。②頸聯說山牽著“別恨”、水帶著“離聲”,表現了詩人自己對朋友的依戀難舍。(手法4分,分析2分。)

    8.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閑居
    姚合
    不自識疏鄙,終年住在城。
    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
    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
    何當學禪觀①,依止古先生?
    【注】禪觀:即禪理、禪道。
    1.本詩頷聯使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本詩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本詩使用了反襯和對比的藝術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滿庭院的蟬鳴襯托出環境的清凈,以動襯靜更顯其靜。整聯又用無馬跡和滿是蟬聲進行對比,仍是寫出詩人住處少有訪客,生活清凈。(3分)
    2.本詩塑造了一個性喜清靜、追求清閑、具有閑情雅致的人物形象。分)詩人雖居城市,但門無馬跡、蟬聲滿宅,表明其性喜清凈,心遠自偏;(2分)休官不任,無憂傷之感,反覺夢都清閑;雖染病但不廢吟詠,更顯其志趣高雅。(2分)

    9.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軍城早秋
    嚴武
    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雪滿西山。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
    1.本詩中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主帥形象?(2分)
    2.這首詩的前兩句運用什么表達方式?有何作用?(3分)
    3.有人說“滿”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請具體分析。(3分)
    參考答案
    1.本詩塑造了一個具有剛毅果斷氣魄和勝利在握必勝信念的主帥形象。
    2.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描繪了軍城早秋的景象,既烘托了主帥形象,又渲染了大戰來臨前陰沉肅穆的氣氛。
    3.寒云低壓,月色清冷,再加上一個“滿”字,就把那陰沉肅穆的氣氛寫得更為濃重,這氣氛正似風云突變的前兆,大戰前的沉默

    10.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
    韋莊①
    滿耳笙歌滿眼花,滿樓珠翠勝吳娃②。
    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間富貴家。
    繡戶夜攢紅燭市,舞衣晴曳碧天霞。
    卻愁宴罷青娥③散,揚子江頭月半斜。
    【注】①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五代前蜀詩人。韋莊曾經家陷黃巢兵亂,身困重圍,又為病困,寫作此詩時正值黃巢兵亂。②吳娃:吳俗謂好女為娃。③青娥:指年輕貌美的女子。
    1.分析全詩的結構層次。(5分)
    2.詩中“愁”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全詩是如何表現“愁”的?(6分)
    參考答案
    1.全詩共分二層。(2分)第一層,前六句,寫夜宴的歡樂景象。第二層,后兩句,寫宴罷后的愁苦之情。(3分)
    2.愁兵亂家危身被病困,富貴歡樂短暫一現,安寧難保。(2分)①以樂寫哀,以夜宴之樂反襯愁苦。(2分)②借景抒情,江頭月半,寄托愁情。(2分) 
    * 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早發羅鄴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1.這首詩是如何表現“早發”之“早”的?請作簡要分析。(5分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