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河亭晴望》閱讀答案及賞析
河亭晴望
(唐)白居易
風轉云頭斂,煙銷水面開。
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
郡靜官初罷,鄉遙信未回。
明朝是重九,誰勸菊花杯?
1、詩中描寫的河亭晴秋有什么特點?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①詩人描寫的河亭晴秋開闊、明朗、幽靜。
②雨過天晴,煙消云散,眺望水面,視野開闊;
彩虹與橋影相映襯,色調明朗;
秋雁的叫聲和船櫓聲相和,更反襯出環境的幽靜。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分析。
①表現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②前兩聯開闊、明朗、幽靜的河亭晴秋反襯詩人內心的凄涼、孤寂。
頸聯敘寫現今處境,剛被罷官,十分冷落;故鄉遙遠,未收到家中的消息,倍感孤寂。
尾聯設想明日重陽情景,更覺孤獨寂寞。
賞析
,題目是《河亭晴望》,題目后還有“九月八日”的四字題記,標明了是重陽節前一天寫的。這樣的題目說明了,重陽節的前一天,他登上了河邊的亭子,去眺望秋天晴空下的渭河景色,然后,用詩句把眼下的美景記了下來。
開頭四句,就是詩人對美景的描寫。“風轉云頭斂”寫的是天空:秋天,風向轉為西風了,西風吹散了積聚的云頭,天空的層云收斂了,展現出了個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的天空。“煙銷水面開”寫的是河面:河面的霧靄,在炙熱的太陽的映照下,水汽慢慢銷熔(銷,指受熱力所致而熔化),渭河水面顯得開闊了。“晴虹橋影出”寫的則是河面出現了彩虹與橋梁相輝映的美景:彩虹,是由于剛才的水汽在太陽的映照下出現的;太陽下,水汽沒了,河面景色越來越清晰,遠處剛才被霧靄籠罩的橋梁出現了,于是出現了彩虹與橋梁相輝映的美麗景象。“秋雁櫓聲來”,則是一幅天空與水面合璧的美景:天空,雁行在飛;水面,船只在搖櫓前行。雁行,在地處中原的長安,是在秋天才出現的:北方早知冷暖的大雁,正列成雁行,經過中原,向南方飛去,他們一邊飛行,一邊發出“依依呀呀”的叫聲;這叫聲,與木船上搖櫓時櫓槳摩擦支架的“咿呀咿呀”相呼應,構成了一幅水天和諧結合的、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生動畫面。——由天高云淡、煙銷水碧、虹橋輝映、雁櫓和聲四幅組畫組成的晴天秋色,確實是美不勝收的。
后面四句,寫的則是他觀景后的心情。從欣賞景色的角度看,詩人看見的無疑是“樂景”;詩人到此作“河亭晴望”,當然是想給自己一個好心情。從第五句“郡靜官初罷”看,他當時是“官初罷”,——剛剛被貶了官。據《白居易年譜》,他那年44歲,在京師因得罪權貴而被貶官,這里說的“官初罷”,應是將要到南方當江州司馬、但還沒啟程的時候。看來他是想借“河亭晴望”來排解心中因貶官而引起的煩悶,所以才來到河邊的。但是,從這后面四句看,他心中的煩悶并沒有得到排解。
這時候,他貶官的事情已成定局,風波已以他的失敗而平息了,官場那像市鎮一樣的吵吵嚷嚷已經平息下來了(“郡靜”)。但他的心卻平靜不了,大好秋景引起了他的鄉愁:他家鄉的親人也許是給他來信了吧,但也許是由于路途遙遠,書信還沒有來到身邊(“鄉遙信未回”);再者,今天是九月初八,“明朝”就是“重九”了,家人相聚一起喝菊花酒的時候,不知道又會是哪位親人,在為大家勸酒呢(“誰勸菊花杯”)?——這么一來,他的煩悶又怎么能夠化解呢?
(唐)白居易
風轉云頭斂,煙銷水面開。
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
郡靜官初罷,鄉遙信未回。
明朝是重九,誰勸菊花杯?
1、詩中描寫的河亭晴秋有什么特點?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①詩人描寫的河亭晴秋開闊、明朗、幽靜。
②雨過天晴,煙消云散,眺望水面,視野開闊;
彩虹與橋影相映襯,色調明朗;
秋雁的叫聲和船櫓聲相和,更反襯出環境的幽靜。
2、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分析。
①表現了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②前兩聯開闊、明朗、幽靜的河亭晴秋反襯詩人內心的凄涼、孤寂。
頸聯敘寫現今處境,剛被罷官,十分冷落;故鄉遙遠,未收到家中的消息,倍感孤寂。
尾聯設想明日重陽情景,更覺孤獨寂寞。
賞析
,題目是《河亭晴望》,題目后還有“九月八日”的四字題記,標明了是重陽節前一天寫的。這樣的題目說明了,重陽節的前一天,他登上了河邊的亭子,去眺望秋天晴空下的渭河景色,然后,用詩句把眼下的美景記了下來。
開頭四句,就是詩人對美景的描寫。“風轉云頭斂”寫的是天空:秋天,風向轉為西風了,西風吹散了積聚的云頭,天空的層云收斂了,展現出了個天高云淡、秋高氣爽的天空。“煙銷水面開”寫的是河面:河面的霧靄,在炙熱的太陽的映照下,水汽慢慢銷熔(銷,指受熱力所致而熔化),渭河水面顯得開闊了。“晴虹橋影出”寫的則是河面出現了彩虹與橋梁相輝映的美景:彩虹,是由于剛才的水汽在太陽的映照下出現的;太陽下,水汽沒了,河面景色越來越清晰,遠處剛才被霧靄籠罩的橋梁出現了,于是出現了彩虹與橋梁相輝映的美麗景象。“秋雁櫓聲來”,則是一幅天空與水面合璧的美景:天空,雁行在飛;水面,船只在搖櫓前行。雁行,在地處中原的長安,是在秋天才出現的:北方早知冷暖的大雁,正列成雁行,經過中原,向南方飛去,他們一邊飛行,一邊發出“依依呀呀”的叫聲;這叫聲,與木船上搖櫓時櫓槳摩擦支架的“咿呀咿呀”相呼應,構成了一幅水天和諧結合的、有聲有色有動感的生動畫面。——由天高云淡、煙銷水碧、虹橋輝映、雁櫓和聲四幅組畫組成的晴天秋色,確實是美不勝收的。
后面四句,寫的則是他觀景后的心情。從欣賞景色的角度看,詩人看見的無疑是“樂景”;詩人到此作“河亭晴望”,當然是想給自己一個好心情。從第五句“郡靜官初罷”看,他當時是“官初罷”,——剛剛被貶了官。據《白居易年譜》,他那年44歲,在京師因得罪權貴而被貶官,這里說的“官初罷”,應是將要到南方當江州司馬、但還沒啟程的時候。看來他是想借“河亭晴望”來排解心中因貶官而引起的煩悶,所以才來到河邊的。但是,從這后面四句看,他心中的煩悶并沒有得到排解。
這時候,他貶官的事情已成定局,風波已以他的失敗而平息了,官場那像市鎮一樣的吵吵嚷嚷已經平息下來了(“郡靜”)。但他的心卻平靜不了,大好秋景引起了他的鄉愁:他家鄉的親人也許是給他來信了吧,但也許是由于路途遙遠,書信還沒有來到身邊(“鄉遙信未回”);再者,今天是九月初八,“明朝”就是“重九”了,家人相聚一起喝菊花酒的時候,不知道又會是哪位親人,在為大家勸酒呢(“誰勸菊花杯”)?——這么一來,他的煩悶又怎么能夠化解呢?
* 河亭晴望(唐)白居易風轉云頭斂,煙銷水面開。晴虹橋影出,秋雁櫓聲來。郡靜官初罷,鄉遙信未回。明朝是重九,誰勸菊花杯?1、詩中描寫的河亭晴秋有什么特點?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①詩人描寫的河亭晴秋開闊、明朗、幽靜。②雨過天晴,煙消云散,眺望水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