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下冊古詩詞賞析試題及答案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1、這是一首與三國的故事有關的詩,“東風”既指自然界的東風,又指促人成功的機遇,詩中的周郎指周瑜。
2、這首詩是詠史詩,前兩句寫興感之由,后兩句議論感慨。
3、請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的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臺中了。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4、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表達了自身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同時也抒發了自己胸懷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氣。
二、《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詞的上片描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對月抒懷,結尾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
2、賞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嬋娟”指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這兩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間的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美好祝福,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的情懷,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3、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詞的上片敘述了詞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對現實的不滿,另一方面又對理想充滿信心。不過貫穿始終的是詞人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三、《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chú)。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子開頭怎樣描寫潼關地勢?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呂,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作用:A引發歷史興亡之感慨。B極言潼關之險,意在說明歷代王朝仍然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突出主題。
2、結尾“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議論針對什么事實而發?
歷代王朝興亡更替,“宮闕萬間”修又毀,毀又修,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
3、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勞動人民的無比同情,對統治階級無比失望和怨恨的復雜情感。
四、《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1、第二句連用了停、投、拔、顧等幾個動詞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
描繪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作者悲憤、失望的情緒。
3、“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運用的藝術手法是什么?簡要分析。
用典。運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達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業的愿望,對前途仍抱有希望。
4、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懷才不遇和仕途不順的苦悶茫然,變為對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堅信。
5、縱觀全詩,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結尾的兩句,表明詩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極為苦悶之時,仍然對前途充滿信心。
五、《白要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sàn)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狐裘不暖、錦衾薄、躬不得控、鐵衣冷難著都生動地說明了邊地雪天的奇害叫人難以忍受。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表達了作者因作者返京而無限惆悵的思想感情。
3、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千古名句。
此句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穎奇特,頗有浪漫色彩,不但給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視覺和嗅覺并用,給人以馨重,為千古詠雪名句。(望著披上銀裝的樹木,忽然覺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形了千樹萬樹的梨花。)
六、《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首詩寫的是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復雜心情:既有離別的傷感,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繼續忠心報國的信念。
2、請你談談對三、四句詩的理解:
這兩句詩托物言志,詩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命運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表面了詩人高度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獻身精神。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此詩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
2、下列對詩詞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這是一首送別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寫出了送行的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氣勢宏偉,寓不必傷別之意。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寫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全句一掃離情別緒,把纏綿的兒女之情一筆撇開,代之以豁達錠觀的感情,表現了他不平凡的胸懷和抱負,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句承上作結: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雖別而如此為鄰,別時則不應有兒女之態。
3、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里?
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這兩句則全無傷感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這種對待離別的積極態度值得稱道。
八、《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1、給全詩劃分朗讀節奏(在原文上劃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的“古人”、“來者”具體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愛才的賢明君主;“來者”是指詩人以后的賢明君主。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不能實現遠大政治理想的悲涼、壓抑感和孤獨感。
4、這首詩在遣詞造句上沒什么特殊之處,千百年來卻一直不減它動人的力量。試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藝術表現上的特色。
這首詩傳達出時間的綿長無盡,以及個人置身其中的孤獨感,喚起的是人類共有的那種在廣袤時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處且何去何從的茫然感。它在藝術表現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體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來打動人。
九、《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zhāo)散發弄扁(piān)舟。
1、詩中用比興的手法表現作者綿綿無盡愁情的語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2、試描繪激起詩人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的萬里秋空圖。
秋高氣爽,長空萬里無云,一群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列,向南方飛去。
3、詩中詩人的心理變化歷程是什么?
愁苦煩憂—振奮—更加愁苦。
4、有人認為詩的最后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李白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當時的條件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樣做不免有些消極,但是他這樣做也是在表示對惡勢力的不屈服,表示與現實社會的決絕。
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你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你看不清什么顏色了。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3、選出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C)
A、詩中真正寫景的是一、二兩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來寫,富有詩情畫意。
B、“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全詩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隱若現,似有似無,萌動著無限的生機,以此景寫早春最為恰當。
C、后兩句轉入議論、對比手法,指出滿城煙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將此詩送給好友張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門去感受一下早春氣息,“最是一年春好處”也含著激勵人們珍惜早春這一美好時光的意思。
十一、《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從格律上看,這是一首律詩,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愛情詩。
2、李商隱寫了不少“無題”詩,以“無題”為題等于沒有題目。你能根據詩的內容為本詩擬寫一個題目嗎:
相思(思念、愁思、離情、別思、傷別等)
3、這首詩的前兩節寫暮春時節,男主人公觸境傷情,悵恨別離。
4、請從內容、情感、語言或寫法四個方面,任選一個角度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進行賞析。
內容、情感:此聯表達了詩人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現用來比輸默默的無私奉獻精神。語言、寫法:此聯以“蠶”“蠟炬”為喻,并運用諧音的方法。“絲”與“思”諧音,暗指“相思”,下句寫蠟炬燃燒時流下的蠟汁喻“相思淚”,兩句詩比喻對愛的人思戀到死才能停止,表達對愛情的無比堅貞。
十二、《登飛來峰》王安石
1、 這是一首哲理詩,一、二句作者用“千尋”突出塔高,為下文作鋪墊。
2、 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3、 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說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表明作者不怕對改革的非議、阻擾,具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1、這是一首與三國的故事有關的詩,“東風”既指自然界的東風,又指促人成功的機遇,詩中的周郎指周瑜。
2、這首詩是詠史詩,前兩句寫興感之由,后兩句議論感慨。
3、請賞析“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鍋二喬”: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的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將被關進銅雀臺中了。此句以兩位美女的命運來反映赤壁之戰對東吳政治軍事形勢的重大影響,以小見大,深刻警醒。也表達了這樣的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
4、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表達了自身感慨:歷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種機遇,同時也抒發了自己胸懷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氣。
二、《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詞的上片描寫作者在天上、人間的徘徊、矛盾。下片對月抒懷,結尾以積極樂觀的曠達情懷作結。
2、賞析“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嬋娟”指美好的樣子,這里指月亮,這兩句表明了情意的相通不受空間的阻隔,這是對一切經受離別之苦的人們的美好祝福,表達了詞人樂觀曠達的情懷,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3、這首詩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
詞的上片敘述了詞人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這首詞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情感,一方面都對現實的不滿,另一方面又對理想充滿信心。不過貫穿始終的是詞人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三、《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山河表里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躇(chú)。
傷心秦漢經行處, 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1、曲子開頭怎樣描寫潼關地勢?作用是什么?
以“聚”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呂,以“怒”形容黃河之水的奔騰澎湃,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寫出潼關的險要。作用:A引發歷史興亡之感慨。B極言潼關之險,意在說明歷代王朝仍然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突出主題。
2、結尾“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議論針對什么事實而發?
歷代王朝興亡更替,“宮闕萬間”修又毀,毀又修,給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
3、這首小令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勞動人民的無比同情,對統治階級無比失望和怨恨的復雜情感。
四、《行路難》: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1、第二句連用了停、投、拔、顧等幾個動詞表達了詩人內心的苦悶抑郁和感情的激蕩變化。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兩句描寫了怎樣的場面?
描繪了隆重而豐盛的宴會場面;反襯作者悲憤、失望的情緒。
3、“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運用的藝術手法是什么?簡要分析。
用典。運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達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業的愿望,對前途仍抱有希望。
4、本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懷才不遇和仕途不順的苦悶茫然,變為對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堅信。
5、縱觀全詩,作者的人生態度是怎樣的?舉例說明;
積極、樂觀,對前途充滿信心。如結尾的兩句,表明詩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極為苦悶之時,仍然對前途充滿信心。
五、《白要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sàn)入珠簾濕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狐裘不暖、錦衾薄、躬不得控、鐵衣冷難著都生動地說明了邊地雪天的奇害叫人難以忍受。
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情感:表達了作者因作者返京而無限惆悵的思想感情。
3、賞析“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一千古名句。
此句以春花喻冬雪,比喻新穎奇特,頗有浪漫色彩,不但給人以色彩的美,而且把視覺和嗅覺并用,給人以馨重,為千古詠雪名句。(望著披上銀裝的樹木,忽然覺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強勁的春風,一夜之間催形了千樹萬樹的梨花。)
六、《己亥雜詩》:龔自珍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1、這首詩寫的是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復雜心情:既有離別的傷感,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繼續忠心報國的信念。
2、請你談談對三、四句詩的理解:
這兩句詩托物言志,詩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命運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表面了詩人高度的愛國熱忱和崇高的獻身精神。
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此詩的作者是王勃,他和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
2、下列對詩詞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B)
A、這是一首送別詩。“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寫出了送行的地點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寫景氣勢宏偉,寓不必傷別之意。
B、“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寫對友人的安慰:彼此處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全句一掃離情別緒,把纏綿的兒女之情一筆撇開,代之以豁達錠觀的感情,表現了他不平凡的胸懷和抱負,給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這兩句承上作結:既非遠別,又同為宦游,雖別而如此為鄰,別時則不應有兒女之態。
3、說說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好在哪里?
語言形象而凝練,飽含深情而寓含哲理。自古以來,寫離別的詩作大多情感悲傷,基調低沉,而這兩句則全無傷感之情,寫得昂揚樂觀,能給友人以安慰和鼓勵,這種對待離別的積極態度值得稱道。
八、《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1、給全詩劃分朗讀節奏(在原文上劃分)。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2、“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中的“古人”、“來者”具體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愛才的賢明君主;“來者”是指詩人以后的賢明君主。
3、這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詩人生不逢時、懷才不遇、不能實現遠大政治理想的悲涼、壓抑感和孤獨感。
4、這首詩在遣詞造句上沒什么特殊之處,千百年來卻一直不減它動人的力量。試談談你對這首詩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藝術表現上的特色。
這首詩傳達出時間的綿長無盡,以及個人置身其中的孤獨感,喚起的是人類共有的那種在廣袤時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處且何去何從的茫然感。它在藝術表現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體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來打動人。
九、《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zhāo)散發弄扁(piān)舟。
1、詩中用比興的手法表現作者綿綿無盡愁情的語句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2、試描繪激起詩人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的萬里秋空圖。
秋高氣爽,長空萬里無云,一群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列,向南方飛去。
3、詩中詩人的心理變化歷程是什么?
愁苦煩憂—振奮—更加愁苦。
4、有人認為詩的最后兩句表現出了詩人消極的態度,對此,你是如何認識的?
李白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在當時的條件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于“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發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這樣做不免有些消極,但是他這樣做也是在表示對惡勢力的不屈服,表示與現實社會的決絕。
十、《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1、這首詩用“草色遙看近卻無”來描寫早春,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把該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
在細雨的滋潤下,小草偷偷地鉆出地面,遠遠望去,大地呈現出一片極淡極淡的青青之色;當你高興地走近細看時,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來,讓你看不清什么顏色了。
2、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對早春景色的喜愛之情。
3、選出對本詩賞析有誤的一項(C)
A、詩中真正寫景的是一、二兩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來寫,富有詩情畫意。
B、“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全詩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隱若現,似有似無,萌動著無限的生機,以此景寫早春最為恰當。
C、后兩句轉入議論、對比手法,指出滿城煙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
D、作者將此詩送給好友張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門去感受一下早春氣息,“最是一年春好處”也含著激勵人們珍惜早春這一美好時光的意思。
十一、《無題》: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從格律上看,這是一首律詩,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愛情詩。
2、李商隱寫了不少“無題”詩,以“無題”為題等于沒有題目。你能根據詩的內容為本詩擬寫一個題目嗎:
相思(思念、愁思、離情、別思、傷別等)
3、這首詩的前兩節寫暮春時節,男主人公觸境傷情,悵恨別離。
4、請從內容、情感、語言或寫法四個方面,任選一個角度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進行賞析。
內容、情感:此聯表達了詩人對所愛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現用來比輸默默的無私奉獻精神。語言、寫法:此聯以“蠶”“蠟炬”為喻,并運用諧音的方法。“絲”與“思”諧音,暗指“相思”,下句寫蠟炬燃燒時流下的蠟汁喻“相思淚”,兩句詩比喻對愛的人思戀到死才能停止,表達對愛情的無比堅貞。
十二、《登飛來峰》王安石
1、 這是一首哲理詩,一、二句作者用“千尋”突出塔高,為下文作鋪墊。
2、 這首詩中“浮云”一詞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難、障礙、挫折等。
3、 最后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揭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借景抒情。說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表明作者不怕對改革的非議、阻擾,具有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進取精神。
*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1、這是一首與三國的故事有關的詩,“東風”既指自然界的東風,又指促人成功的機遇,詩中的周郎指周瑜。2、這首詩是詠史詩,前兩句寫興感之由,后兩句議論感慨。3、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