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試題及答案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

    板塊一 鑒賞修辭手法

    1.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

    水仙子·尋梅

    喬 吉

    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

    (1)請簡要分析這首元曲的前三句是怎樣描繪“尋梅”的執著與艱難的。

    (2)“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分別采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1)前三句借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不斷轉換,以及細節描寫,寫出了尋梅的執著和艱難。詩中“冬前”“冬后”是時間的間隔,“溪南”“溪北”“樹頭”“樹底”是空間的變換,“兩履霜”是細節描寫。

    (2)“忽相逢縞袂綃裳”采用了比喻(或擬人)的修辭,把梅花寫成了一位清雅飄曳的白衣女子,表達了終于找到梅時的那種喜悅心情。“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采用了對偶(或夸張)的修辭,表現了從醉態回到現實后的萬分孤獨和失落。

    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浪淘沙·丹陽浮玉亭席上作
    陸 游

    綠樹暗長亭,幾把離尊。陽關常恨不堪聞,何況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淚浥羅巾,各自消魂。一江離恨恰平分。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

    ★(1)“一江離恨恰平分”一句中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簡要賞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得千尋橫鐵鎖,截斷煙津”一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比喻。離別的悲愁猶如眼前的江水那么多,一半給你,一半給我,生動形象地表達了詞人內心難以言狀的離愁。

    (2)不忍與友人離別的愁苦之情。如果能得到千尋鐵鎖,把長江截斷、鎖住,詞人就可與友人長聚不分了。詩人想像奇特,感情真摯深沉。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觀 雨

    陳與義①

    山客龍鐘不解耕,開軒危坐看陰睛。

    前江后嶺通云氣,萬壑千林送雨聲。

    海②壓竹枝低復舉,風吹山角晦還明。

    不嫌屋漏無干處,正要群龍洗甲兵。

    【注】 ①陳與義:北宋南宋之交的愛國詩人。此詩寫于汴京失陷后詩人流寓湖、湘時。②海:暴雨。

    (1)第二、三聯寫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結合詩句簡要描述。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用了多種方法抒發感情,請任選兩種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寫了雨前和雨中的景物變化。屋前的江流與屋后的山嶺云氣無阻,連綿起伏的山脈與層層翠染的幽林送來隆隆雨聲。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頑強地挺起,大風吹得烏云翻涌的山脊明明滅滅。

    (2)(示例)①雙關。“晦”“明”“陰晴”等既是天氣變化,也隱喻當時抗金的時局。“雨”既指自然之雨,又指有助于抗金的政策、措施等。②用典。尾聯上句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床頭屋漏無干處”的詩句,下句用《洗兵馬》中“凈洗甲兵長不用”的詩句(或武王與姜子牙的典故),表達了不顧個人利害,渴望取得抗金勝利的愿望。



    板塊二 鑒賞表達方式

    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塞上聽吹笛

    高 適
    雪凈胡天牧馬還,明月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①,風吹一夜滿關山。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 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 ①梅花落:樂曲名。

    (1)兩首詩都寫月夜聞笛,感情基調有何異同?
    ★(2)兩首詩的結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 (1)兩首詩都表達了征人思鄉的感情。高詩寫冰雪消融,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風傳笛曲,一夜之間聲滿關山,意境澄澈壯闊,感情哀而不傷(樂觀開朗);李詩寫月如秋霜,充滿寒意,夜風送來嗚咽的蘆笛聲,意境寒冷凄清(愁慘),感情悲涼哀怨。

    (2)高詩寓情于景,由聽到《梅花落》的樂曲想象故鄉的梅花四處飄散,一夜之中灑滿關山的情景,從而讓讀者感受到詩中寄寓的思鄉的感情;李詩直接抒情,凄涼幽怨的蘆笛聲,喚起了征人望鄉之情,“望鄉”直接點明思鄉之情。

    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歸嵩山作

    王 維
    清川帶長薄①,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②。

    【注】 ①長薄:綿延的草木叢。②閉關:佛家閉門靜修。有閉門謝客意。

    ★(1)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第三聯。
    (2)全詩是怎樣圍繞題目中的“歸”字來表現的?請簡要說明。

    答案 (1)第三聯寓情于景,作者通過對荒城、古渡、落日、秋山等景物的描寫(或答成“荒涼的城池臨靠著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暉灑滿了蕭颯的秋山”也可),描繪出暗淡凄涼的意境,烘托了詩人凄清的心境。

    (2)本詩圍繞“歸”寫作者辭官歸隱途中所見的景色和心情。首聯描寫河川環繞這綿延的草澤地,離歸的車馬緩緩前進,表現其歸隱后安詳閑適的心境,頷聯寫“水”和“鳥”有情,表現其悠然自得的心情和歸隱的堅決態度;頸聯繼續描摹歸隱路途中的景色。尾聯前句交待歸隱的地點和行為,點明辭官歸隱的宗旨。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聞采石戰勝①
    張孝祥
    雪洗虜塵靜,風約楚云留。何人為寫②悲壯,吹角古城樓?湖海平生豪氣,關塞如今風景,剪燭看吳鉤。剩喜然犀處③,駭浪與天浮。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勛業故優游。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我欲乘風去,擊楫誓中流。

    【注】 ①1161年冬南宋官兵“以舟師拒金兵,戰勝卻之”,詞人時滯“楚地”后方。②寫,通“瀉”。③剩喜:甚喜。然犀處:指采石磯。

    (1)“赤壁磯頭落照,肥水橋邊衰草,渺渺喚人愁”三句藝術表現上有哪些特點?

    (2)試分析全詞所蘊含的作者復雜的思想情感。


    答案 (1)運用典故;聯想(想象)豐富;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情景交融。
    (2)“聞捷”以后的興奮喜悅;未能親自參戰的遺憾失落;對英雄人物的追慕贊揚;觸景而生的悲愁感傷;渴望建功立業的豪情壯志。

    7.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青玉案
    曹 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心起。鳳樓①遠、回頭謾②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注】 ①鳳樓:婦女居處。這里代指家中的妻子。②謾:徒然,空白。

    (1)“凄涼只恐鄉心起”一句中,“鄉心起”的原因是什么?
    (2)詞的下片主要運用了什么手法,抒寫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1)觸景生情。作者看到竹籬茅舍的臨水人家,岸邊迎風輕揚的酒旗,遠處錯錯落落的煙村,寧靜安詳,眼前這如畫的煙村,成為思鄉的觸媒,于是在驚喜凝望之際,一縷鄉思又從心底萌生。

    (2)下片主要運用了以虛襯實的手法。詞人設想今晚留宿之所,應當是在孤獨寂寞的旅館,面對一鉤殘月,聽到的只是凄涼的歸雁鳴聲,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抒寫了詞人無盡的羈旅之苦,思鄉之痛。



    板塊三 鑒賞表現手法

    8.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高 蟾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1)解說本詩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內容。
    ★(2)簡析全詩的主要藝術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答案 (1)得第者有所憑恃,特承恩寵,春風得意,前程似錦,平步青云。
    (2)手法:詩全用比擬。思想情感:詩中暗寓自己生不逢時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無脅肩諂笑的媚態,同時也表現出了對自己才識的自信。

    9.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龍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處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聲。
    幽人月出每孤往,棲鳥山空時一鳴。
    草露不辭芒屨濕,松風偏與葛衣輕。
    臨流欲寫猗蘭②意,江北江南無限情。

    【注】 ①此詩作于王守仁由貶所龍場驛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時。②猗蘭:即《猗蘭操》,琴曲名。傳為孔子所作,說孔子自衛返魯,見到隱谷之中,香蘭獨茂,與眾草為伍,因而感傷自己生不逢時。

    (1)詩中描摹了龍潭夜怎樣的景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2)請從藝術手法的角度對本詩進行賞析。

    答案 
    (1)詩中前三聯著意描寫夜里山中澄澈寂靜的景象。通過描寫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潺潺的溪水聲、鳥兒的鳴叫聲以及草上露水、松林之風,渲染了月夜的靜謐氛圍,凸顯了詩人月下獨行的落寞心境。結句詩人筆鋒陡轉,以“無限情”直接抒發了自己不因失意而消沉之情懷。

    (2)詩中運用了襯托、擬人、用典、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描寫等多種藝術手法。
    ①襯托手法。首聯以深夜在茅屋里聽到溪聲,反襯出山間的寂靜。(或:頷聯以人往的動態、鳥鳴之聲襯空山之靜。)
    ②擬人手法。頸聯中的“不辭”“偏與”賦予“草露”“松風”人的情感,表達出與自然默契合一的快樂。
    ③用典。尾聯運用《猗蘭操》一典,表達詩人感傷自己生不逢時的情感。
    ④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描寫。嗅覺: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聽覺:潺潺的溪水聲、鳥兒的鳴叫聲、松林之風;視覺:草上露水。

    10.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城東早春
    楊巨源
    詩家①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②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注】 ①詩家:詩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園林。
    (1)本詩中的“才”和“半”用得好。請結合詩歌內容,說說好在哪里。
    (2)這首詩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說明。

    答案 (1)突出了“新春”或“早春”特點,把早春之柳的風姿寫得生動形象。或者“細膩描繪出柳葉新萌,顏色嫩黃的初春之景”。

    (2)①反襯。用芳春(或晚春)的秾麗景色,來反襯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鬧”來反襯“清景”)表達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②對比(對照)。“看花人”對“上林花似錦”的追求與“詩家”對“綠柳才黃半未勻”的欣賞形成強烈對比(對照),突出強調二者不同的審美情趣。
    ③虛實結合(以虛寫實、以虛襯實)。一、二句是實寫,描繪出美麗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秾艷至極;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虛寫凸顯(反襯)出作者對早春清新之景的喜愛之情。
    * 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板塊一 鑒賞修辭手法1.閱讀下面這首元曲,然后回答問題。水仙子·尋梅喬 吉冬前冬后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凄春斷腸,淡月昏黃。(1)請簡要分析這首元曲的前三句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