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張炎《浪淘沙·題陳汝朝白鷺畫卷》閱讀答案及賞析

    浪淘沙·題陳汝朝白鷺畫卷
    張炎
    玉立水云鄉,爾我相忘。披離寒羽庇風霜。不趁白鷗游海上,靜看魚忙。
    應笑我凄涼,客路何長!猶將孤影侶斜陽。花底鹓行無認處,卻對秋塘。
    注:①白鷺,有版本作“百鷺”。②張炎,南宋詩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落拓而終。③白鷗,常用以喻隱士。④鹓(yuān)行,比喻官員上朝的行列。
    1、詩中的白鷺具有怎樣的特點?詩人塑造這個形象的用意何在?(6分)
    2、“猶將孤影侶斜陽”一句詩中,哪一個詞用得好?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5分)
    參考答案
    1、①詩中的白鷺孤單落寞。(1分)它玉立清波,不愿與白鷗為伴,不能與魚兒為伍,只有慘淡的斜陽陪伴它寂寞的孤影。(2分)
    ②詩人以白鷺自況,(1分)來表達自己既不愿隱逸、又無法施展政治抱負的無奈落寞之情。(2分)
    2、①“猶”字用得好。(1分)“猶”是“還”的意思,表示進一步。(1分)
    ②白鷺本已孤寒,再加上落日余暉的烘托,更增添了凄涼的程度,暗合了詩人孤單落寞的心境。(3分)
    ①“侶”字用得好。(1分)“侶”是“陪伴”的意思。(1分)
    ②本來有人陪伴令人愉悅,可是陪伴白鷺孤影的卻并非同伴而是落日余暉,這更突出了白鷺的孤單,亦即詩人的孤單。(3分)
    “猶”和“侶”兩個詞選一個作答即可。


    作者:
    張炎(1248-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貴族后裔(循王張俊六世孫),前半生富貴無憂。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亡,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此后,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

    賞析:
    這首詞的題目是《題陳汝朝百鷺畫卷》,從文字中我們也很清楚的看到他是在寫白鷺,可是這白鷺竟寫得如此落寞如此凄涼。雖然水清天闊,但是玉立清波,竟然無處容身,只有在寂靜的秋溏邊默默地的看著魚兒游過,陪伴他的只有寂寞的孤影和慘淡的斜陽。
         張炎的詞學觀點是講究“意趣高遠”,“雅正”,“清空”。但是在國破家亡無處容身的環境下,他報國無門,想學陶淵明歸隱田園,卻正值天下大亂,根本不容他飄然世外。他想學柳永笑傲青樓,可是燈紅酒綠之中,名將之后家學淵源的他卻又抵擋不住內心的愧疚和煎熬,所以他的清空,完全沒有空闊的感覺,活勃勃的成了難耐的清苦。
         張炎并非不想奮起,他也曾積極入仕,可是混亂的時局,他這樣的讀書人根本沒有容身之處。“花底鵷行無認處”一句中,“鵷行”語出杜甫《秦州雜詩》“為報鵷行舊,鷦鷯在一枝”,鹓行喻朝班,鹓鳥飛行其群飛行列整齊,故用以比喻官員上朝的行列;可是他在這整齊的飛行行列中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只有卻對秋塘,靜看魚忙。
    * 浪淘沙·題陳汝朝白鷺畫卷張炎玉立水云鄉,爾我相忘。披離寒羽庇風霜。不趁白鷗游海上,靜看魚忙。應笑我凄涼,客路何長!猶將孤影侶斜陽。花底鹓行無認處,卻對秋塘。注:①白鷺,有版本作“百鷺”。②張炎,南宋詩人,宋亡以后,曾北游燕趙謀官,失意南歸,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