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鑒賞之品味詩歌語言
古代詩歌鑒賞之品味詩歌語言
考查方式
1.以賞析生動傳神的詞語或“詩眼”的方式考查——煉字型或詩眼型
2.以賞析作品中的關鍵詞語的方式考查——關鍵詞型
3.以比較詞語或句子的優劣的方式考查——比較優劣型
4. 以鑒賞詩詞語言特色的方式考查——語言特色型
一、煉字型或詩眼型
春 日 即 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網,網住的意思。/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表達了作者對春天逝去的不舍及落寞感傷之情
一、煉字型或詩眼型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詩眼”分別是“咽”、“冷”。 /“咽”即嗚咽之意, “冷”即陰冷之意。/山中的泉流由于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表現了作者恬靜的心境。
這類題目要求品味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分析,要放在句中并結合詩句及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解答步驟】
步驟一:(點出詩眼)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步驟二:(緊扣詩眼)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句中描述句意。
步驟三:結合表達技巧闡述該字的表達效果,點出該字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一、煉字型或詩眼型——遷移訓練
玉 樓 春
宋 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zhào]。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千古名句,有人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請說說你的理解。
鬧,本指熱鬧,此處指春意盎然。 /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花滿枝頭充滿生機的景象,化靜為動,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古人有“一詩之眼”的說法。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以頷聯為例,說說是如何體現詩眼的?
詩眼是“孤”,即孤獨之意。/“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云天中,有誰會心生憐意啊”。/ “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形象地寫出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驟 雨
華 岳
牛尾烏云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問: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2分)
答案:“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好事近
陸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詞寫于作者54歲東歸江行途中。
問: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
答案:“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
二、關鍵詞型
夜 歸
宋·周密
夜深歸客倚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夜歸”是本詩的關鍵,它是怎樣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開篇直接點明“夜歸”,刻畫出歸客在夜深時分倚杖蹣跚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后以“冷燐”“飛螢”“昏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涼, 烘托歸客孤身夜行的凄涼,反襯歸客夜深時分急切歸家的心境。/最后以歸客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場面結束,與先前的凄涼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
古詩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定下全詩的感情基調,統領全詩,分析關鍵詞必須緊扣關鍵詞圍繞全詩逐層賞析。
【解答步驟】
步驟一:全詩緊扣該詞每一層分別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
步驟二:分析每一層緊扣該詞所寫的內容所起的作用:領起什么內容、烘托什么氣氛、營造什么意境、表達什么情感、突出什么主旨。
二、關鍵詞型——遷移訓練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 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詩歌以“微風”開頭,并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首聯:微風穿過窗戶,驚動了黃昏時分枯坐窗前思緒悠悠的詩人。/頷聯:微風吹開門,吹動竹子,詩人想象是友人到來,引起懷念故友之情。/頸聯:微風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階下青苔上,寫出了清幽靜謐的境界,體現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聯: 語義雙關(微風和故人),希望微風吹進簾幔,拂去琴上塵埃,“何當”表露了不勝埋怨和渴望之情。
三、比較優劣型
【解答步驟】
步驟一:明確回答自己認可的對象,絕不含糊;
步驟二:解釋手法、內容(考慮表情達意、結構、音韻等方面的作用)。如是寫景句,就分析其描繪的畫面及寓含的情感;如是抒情句,就寫出其能更好地抒發的情感。
步驟三:兩者比較,強調認可的詞句的優處。(注:也可以適當分析相比較詞語或句子的不足)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里本可以用一個“對”字,為什么用成“敵”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好?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敵”字更好。(第一步)“敵”在此處是“抵擋”之意,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羈旅之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第二步)“敵”字偏于主觀精神狀態。 “對”字偏于客觀描繪。用“對”難以達到以上表達效果。(第三步)
蝶 戀 花
蘇 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問:“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四、語言特色型
【解答步驟】
步驟一: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運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步驟二:結合具體手法分析詩句所體現的這種特色。
步驟三:分析相關詩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春 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此詩語言特點是口語化,質樸,清新自然。 (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
(1)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非常巧妙,用語綺麗;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想象新穎別致,意蘊生動。(2)寫出了浙東山水的美好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示 秬 秸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①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②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問: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
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舉例:"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等,均無修飾之語。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舉例: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畫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憂冷餅”的心態表露,均語淺而意深。
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
考查方式
1.以賞析生動傳神的詞語或“詩眼”的方式考查——煉字型或詩眼型
2.以賞析作品中的關鍵詞語的方式考查——關鍵詞型
3.以比較詞語或句子的優劣的方式考查——比較優劣型
4. 以鑒賞詩詞語言特色的方式考查——語言特色型
一、煉字型或詩眼型
春 日 即 事
李彌遜
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
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
請對首句中的“網”字進行賞析。
網,網住的意思。/作者由絲絲小雨想到了用雨絲織成的網;再由絲網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網住,即留住春天。/這個想象、比喻非常生動、新奇,表達了作者對春天逝去的不舍及落寞感傷之情
一、煉字型或詩眼型
過香積寺
王 維
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兩句中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詩眼”分別是“咽”、“冷”。 /“咽”即嗚咽之意, “冷”即陰冷之意。/山中的泉流由于巖石的阻攔,發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咽”、“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象,表現了作者恬靜的心境。
這類題目要求品味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分析,要放在句中并結合詩句及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解答步驟】
步驟一:(點出詩眼)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步驟二:(緊扣詩眼)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句中描述句意。
步驟三:結合表達技巧闡述該字的表達效果,點出該字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一、煉字型或詩眼型——遷移訓練
玉 樓 春
宋 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hú]皺波紋迎客棹[zhào]。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紅杏枝頭春意鬧”是千古名句,有人說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請說說你的理解。
鬧,本指熱鬧,此處指春意盎然。 /紅杏的枝頭,開滿了絢爛的花朵。/作者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描寫花滿枝頭充滿生機的景象,化靜為動,把無聲的姿態描摹得好像有聲音,在視覺里獲得聽覺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
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古人有“一詩之眼”的說法。這首詩的“詩眼”是哪個字?以頷聯為例,說說是如何體現詩眼的?
詩眼是“孤”,即孤獨之意。/“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單的雁影 ,遺失在萬里云天中,有誰會心生憐意啊”。/ “一片”、“萬重”對比,構成極大反差,極言其“孤”;“誰憐”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詩人對孤雁的憐憫之情。頷聯形象地寫出路遠雁孤、同伴難尋的凄苦之情。
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驟 雨
華 岳
牛尾烏云潑濃墨,牛頭風雨翩車軸。
怒濤頃刻卷沙灘,十萬軍聲吼鳴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騎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問:第三、四句中“卷”“吼”兩個詞有什么表達效果?請結合詩句簡析。(2分)
答案:“卷”從視覺角度,寫出了驟雨襲來時的迅猛態勢。“吼”從聽覺角度,寫出驟雨聲勢之大。
好事近
陸游
湓口放船歸,薄暮散花洲宿。兩岸白蘋紅蓼,映一蓑新綠。
有沽酒處便為家,菱芡四時足,明日又乘風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詞寫于作者54歲東歸江行途中。
問:賞析上片“映一蓑新綠”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處。
答案:“蓑”字勾連“新綠”,“新綠”如蓑,引人聯想,近觀長短參差,遠望綿延潤澤,形象生動。“映”字體物甚細,將綠草與前句之白蘋、紅蓼相映襯,構成一幅深淺對比、冷暖交融的色彩豐富的美景,足以怡悅人心。
二、關鍵詞型
夜 歸
宋·周密
夜深歸客倚筇行,冷燐依螢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徑滑,竹窗斜漏補衣燈。
“夜歸”是本詩的關鍵,它是怎樣統攝全篇的?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開篇直接點明“夜歸”,刻畫出歸客在夜深時分倚杖蹣跚而行的疲憊之態。/隨后以“冷燐”“飛螢”“昏月”等意象渲染夜色凄涼, 烘托歸客孤身夜行的凄涼,反襯歸客夜深時分急切歸家的心境。/最后以歸客深夜猶見“補衣燈”的感人場面結束,與先前的凄涼形成反差,更烘托出游子深夜歸家的復雜心情,意味深長。
古詩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定下全詩的感情基調,統領全詩,分析關鍵詞必須緊扣關鍵詞圍繞全詩逐層賞析。
【解答步驟】
步驟一:全詩緊扣該詞每一層分別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
步驟二:分析每一層緊扣該詞所寫的內容所起的作用:領起什么內容、烘托什么氣氛、營造什么意境、表達什么情感、突出什么主旨。
二、關鍵詞型——遷移訓練
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
李 益
微風驚暮坐,臨牖思悠哉。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何當一入幌,為拂綠琴埃。
詩歌以“微風”開頭,并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首聯:微風穿過窗戶,驚動了黃昏時分枯坐窗前思緒悠悠的詩人。/頷聯:微風吹開門,吹動竹子,詩人想象是友人到來,引起懷念故友之情。/頸聯:微風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階下青苔上,寫出了清幽靜謐的境界,體現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尾聯: 語義雙關(微風和故人),希望微風吹進簾幔,拂去琴上塵埃,“何當”表露了不勝埋怨和渴望之情。
三、比較優劣型
【解答步驟】
步驟一:明確回答自己認可的對象,絕不含糊;
步驟二:解釋手法、內容(考慮表情達意、結構、音韻等方面的作用)。如是寫景句,就分析其描繪的畫面及寓含的情感;如是抒情句,就寫出其能更好地抒發的情感。
步驟三:兩者比較,強調認可的詞句的優處。(注:也可以適當分析相比較詞語或句子的不足)
端 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這里本可以用一個“對”字,為什么用成“敵”字,你認為哪一個字更好?試結合全詩加以賞析。
“敵”字更好。(第一步)“敵”在此處是“抵擋”之意,用“敵”字不僅突出“空床”與“素秋”默默相對的寂寥清冷的氛圍,而且表現出羈旅之人無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涼的情狀,抒發了詩人心靈深處難以言狀的凄愴之情。(第二步)“敵”字偏于主觀精神狀態。 “對”字偏于客觀描繪。用“對”難以達到以上表達效果。(第三步)
蝶 戀 花
蘇 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問:“綠水人家繞”中的“繞”字,有的版本寫作“曉”。你認為哪個字更恰當?為什么?請簡要賞析
①“繞”字好,因為它切實具體地描繪出了綠水環抱人家的場景,生動形象,具有動態美。
②“曉”字好,因為它既點明了時間,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圍,能夠使讀者有更自由、更廣闊的想像空間。
四、語言特色型
【解答步驟】
步驟一: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如: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運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步驟二:結合具體手法分析詩句所體現的這種特色。
步驟三:分析相關詩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春 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此詩的語言特色。
此詩語言特點是口語化,質樸,清新自然。 (步驟一)“黃鶯兒”是兒化音,顯出女子的純真嬌憨。“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用質樸的語言表明了打黃鶯是因為它驚擾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夢(步驟二)。這樣非常自然地表現了女子對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驟三)。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 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宋人王灼《碧雞漫志》評王觀詞是“新麗處與輕狂處皆足驚人”。這首詞“新麗”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請作簡要分析。
(1)如“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送春歸”“和春住”,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非常巧妙,用語綺麗;如“眉眼盈盈處”“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想象新穎別致,意蘊生動。(2)寫出了浙東山水的美好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
示 秬 秸
張耒
北鄰賣餅兒,每五鼓未旦,即繞街呼賣,雖大寒烈風不廢,而時略不少差也。因為作詩,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頭月落霜如雪,樓頭五更聲欲絕。
捧盤出戶歌一聲,市樓東西人未行。
北風吹衣射我餅,不憂衣單憂餅冷。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
注釋:①秬秸:張耒二子張秬、張秸。②張耒,北宋著名文學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問:這首詩的寫景敘事,平實而富有韻味,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答案】
要點一:平實,沒有華麗辭藻,明白如話,通俗淺顯。舉例:"捧盤出戶","市樓東西"等等,均無修飾之語。
要點二:有韻味,寫景、敘事,蘊含豐富。舉例:開篇兩句,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描畫出了清冷空寂的景色,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憂冷餅”的心態表露,均語淺而意深。
透露出作者對賣餅兒生活際遇的同情和關懷。
上一篇:岑參《高冠谷口招鄭鄂》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下一篇:思鄉懷人詩的特點及試題解讀
* 古代詩歌鑒賞之品味詩歌語言考查方式1.以賞析生動傳神的詞語或“詩眼”的方式考查——煉字型或詩眼型2.以賞析作品中的關鍵詞語的方式考查——關鍵詞型3.以比較詞語或句子的優劣的方式考查——比較優劣型4.以鑒賞詩詞語言特色的方式考查——語言特色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