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鑒賞古詩詞的形象及試題解析

    鑒賞古詩詞的形象

    詩歌形象是指詩人借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高考主要考查對形象的識別,對其象征意義的感悟,對其特征的把握,對其社會價值的認識等。一般分為三類: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1.人物形象

    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兩類: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這類詩歌往往用第一人稱的寫法。二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如柳宗元的《江雪》,詩中的漁翁就是一個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畫漁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漁翁即作者,作者即漁翁,兩種形象具有統一性的一面。

    【例1】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問題。

    高冠谷口招鄭鄂

    岑參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①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注】 ①然:通“燃”。

    結合詩中意象,說說鄭鄂是個什么樣的形象?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人物形象的鑒賞。詩人來谷口招邀朋友卻不見人影,也就是說鄭鄂這個人物并沒有正面出場,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對鄭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過對他所隱居的環境的描摹而烘托出來的。因此,分析這個人物形象就要從景物描寫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樹接天,人跡罕至,鹿群常來,何其幽靜!隱居在此處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閑適的隱者了。而將“衣裳與枕席”喻為“山靄碧氛氳”就更顯現出鄭鄂的高雅閑適。答題時,既要有對環境場景的分析,又要有對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從“谷口”“澗花”“暮雨”“潭樹”“春云”“檐峰”“鹿群”“山靄”等意象,(步驟一)可以看出鄭鄂居住地雖然偏僻幽深,卻環境優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又從人跡稀少和霧氣氤氳中可看出鄭鄂是隱居山中,過著恬淡閑適生活的隱者。

    古典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現出來,它可以是人物的一個眼神、一個笑容、一個動作、一個微妙的心理變化,或一組人物的語言、聲音,或是一個典型的細節。因此,鑒賞人物形象應以人物(肖像、行動、語言、神態、心理)、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情節為依據,從所寫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對所寫人物的態度的角度進行。

    怎樣分析詩詞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形象,從本質上講還是分析人物的情感、志向、追求等。解答時首先從相關詩句中確定詩人或主人公的心情基調,然后結合注解、題目、時代背景、相關詩句來確定憂愁或快樂的原因。最后用一句話來整合答案。

    【例2】閱讀下面的唐詩,概括詩人的形象特征。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 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解析】 ①先定位人物的情感,看有關詩句“獨愴然而涕下”,人物心情基調是憂愁、孤寂。②結合注解等找原因,所登幽州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由此可斷定是無人賞識重用自己而涕下。除此之外還要抓住題目、時代特點、情感寄托物、詩人身世性格等因素來概括。

    【答案】這首詩描繪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2. 景物形象

    詩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詩,往往是借助客觀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現出來的主觀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詩人一般借意象來表現自我,詩人作為主體,往往與意象這個客體合而為一。有時詩中有幾個意象,各個意象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

    【例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問題。

    題李世南①畫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③知村近,隔塢④聞鐘覺寺深。

    【注】 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 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凹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古代詩歌形象的能力。本題有兩問,回答第一問時應結合詩句內容進行描述,而不能只是簡單地把景物羅列出來;回答第二問應在第一問景物描述的基礎上,抓住詩句中的關鍵字眼,如“潺潺”“瑟瑟”“平”“細”等細細地品味并概括景物特點。

    【答案】畫面大概: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

    3. 事物形象

    詩人經常借助具有某種特定內涵的事物來表明自己的心跡或某種情感。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為具體描寫對象,在形象描寫中將事物人格化。從全詩看,即把詩人要表現的品格節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達出來,這種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詠物詩中常見的松、梅、竹等。

    高考中對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針對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義來設題。通過分析事物形象的特點,來探求象征體和本體之間的聯系,進而分析并把握詩歌的思想和情感。

    【例4】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海 棠

    [宋]蘇軾
    東風裊裊泛崇光[注],香霧空蒙月轉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注】 崇光:美艷的光彩。

    蘇軾《海棠》詩的前兩句描寫了海棠花的哪些特點?后兩句抒寫情感時使用了什么手法?

    【解析】詩的開頭兩句于正面描寫中兼顧側面渲染。“裊裊”,春風吹拂;“空蒙”,月色朦朧。“崇光”,指海棠花光澤高潔美麗;“香霧”,指海棠花香氣濃郁。后兩句由花及人,生發奇想;“睡”“紅妝”妙用擬人,足見作者愛花惜花之情,雖近癡語,但情真意切。

    【答案】前兩句描寫了光彩正艷、香氣正濃的海棠花在春風中、月色下的朦朧美,后兩句用了擬人手法,以花比人。
    * 鑒賞古詩詞的形象詩歌形象是指詩人借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景、物。高考主要考查對形象的識別,對其象征意義的感悟,對其特征的把握,對其社會價值的認識等。一般分為三類: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