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嘉川鋪遇小雨景物尤奇》閱讀答案賞析
嘉川鋪遇小雨景物尤奇
宋 陸游
一春客路厭風埃,小雨山行亦樂哉。
危棧①巧依青嶂出,飛花并下綠巖來。
面前云氣翔孤鳳,腳底江聲轉疾雷。
堪笑書生輕性命,每逢險處更徘徊。
【注】①危棧:高而險的棧道。
4.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1分)
5.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C )(3分)
A. 詩歌的首聯寫詩人一路忍受沙塵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
B. 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繪景如畫,對所見景色充滿了喜愛之情。
C. 尾聯嘲笑書生一旦身處險峻之地,便躊躇不前,不再貪戀美景。
D. 從全詩看,詩歌的尾聯,照應了標題中的“景物尤奇”四個字。
6.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寫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請加以賞析。(4分)
答:
比喻和擬人的手法1分;景物特點分析2分;作者情感1分
例1:頷聯運用擬人的手法,巧妙地傳達了峰回路轉、棧道緊貼石壁,瀑布自巖壁傾瀉而下的美景;頸聯則用比喻的手法,將視覺和聽覺交融起來,描寫了山中云氣變化移動的情狀和江水澎湃洶涌的聲勢,抒發了作者對山中美景的喜愛之情。(4分)
例2: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等不同角度寫景;頷聯描寫危棧依青嶂飛花下綠巖的情狀,頸聯寫了云氣的變化莫測,從視覺角度展現雨中山行的壯觀的景色;同時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色彩詞語,如青嶂、綠巖,同時飛花的艷麗,云氣的潔白,景色美麗,引人聯想。“腳底江聲轉疾雷”則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深谷江水奔騰的險峻。(4分)
例3:頷聯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高險棧道緊貼青山,雨過花飛滿天之景,清麗而不失奇險,頸聯則以比喻形象描摹出山中雨后云霧繚繞、山腳江濤滾滾之勢,雄奇偉麗。這兩聯寫景動靜結合,視角俯仰開闔,視覺與聽覺結合,立體表現景物之“尤奇”,顯現了作者的開闊胸懷與激情,極具感染力。
例4: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將云氣變化的姿態,比喻成孤鳳飛翔,江水奔騰的聲音如迅疾的雷聲,形象生動,突出了山中的景色之奇美。(3分)
一春客路厭風埃,小雨山行亦樂哉。
危棧①巧依青嶂出,飛花并下綠巖來。
面前云氣翔孤鳳,腳底江聲轉疾雷。
堪笑書生輕性命,每逢險處更徘徊。
【注】①危棧:高而險的棧道。
4.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1分)
5.下列對詩歌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 詩歌的首聯寫詩人一路忍受沙塵之苦,山行遇雨后的愉快心情。
B. 頷聯和頸聯對仗工整,繪景如畫,對所見景色充滿了喜愛之情。
C. 尾聯嘲笑書生一旦身處險峻之地,便躊躇不前,不再貪戀美景。
D. 從全詩看,詩歌的尾聯,照應了標題中的“景物尤奇”四個字。
6.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寫景的手法很有特色,請加以賞析。(4分)
答:
比喻和擬人的手法1分;景物特點分析2分;作者情感1分
例1:頷聯運用擬人的手法,巧妙地傳達了峰回路轉、棧道緊貼石壁,瀑布自巖壁傾瀉而下的美景;頸聯則用比喻的手法,將視覺和聽覺交融起來,描寫了山中云氣變化移動的情狀和江水澎湃洶涌的聲勢,抒發了作者對山中美景的喜愛之情。(4分)
例2: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等不同角度寫景;頷聯描寫危棧依青嶂飛花下綠巖的情狀,頸聯寫了云氣的變化莫測,從視覺角度展現雨中山行的壯觀的景色;同時運用富有表現力的色彩詞語,如青嶂、綠巖,同時飛花的艷麗,云氣的潔白,景色美麗,引人聯想。“腳底江聲轉疾雷”則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深谷江水奔騰的險峻。(4分)
例3:頷聯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高險棧道緊貼青山,雨過花飛滿天之景,清麗而不失奇險,頸聯則以比喻形象描摹出山中雨后云霧繚繞、山腳江濤滾滾之勢,雄奇偉麗。這兩聯寫景動靜結合,視角俯仰開闔,視覺與聽覺結合,立體表現景物之“尤奇”,顯現了作者的開闊胸懷與激情,極具感染力。
例4:運用比喻、夸張的修辭手法,將云氣變化的姿態,比喻成孤鳳飛翔,江水奔騰的聲音如迅疾的雷聲,形象生動,突出了山中的景色之奇美。(3分)
* 嘉川鋪遇小雨景物尤奇宋陸游一春客路厭風埃,小雨山行亦樂哉。危棧①巧依青嶂出,飛花并下綠巖來。面前云氣翔孤鳳,腳底江聲轉疾雷。堪笑書生輕性命,每逢險處更徘徊。【注】①危棧:高而險的棧道。4.陸游,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愛國詩人。(1分)5.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