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全庵桃花》《大林寺桃花》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慶全庵桃花
(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隱居數年,屢拒元朝征召。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這兩首詩都寫“桃花”,但“桃花”這一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試結合兩首詩的內容,作具體說明。
參考答案:謝詩中的“桃花”意象,作用在于引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源,進而表達詩人謝世拒仕的堅決態度,“怕有漁郎”逐著流水落花來“問津”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白詩中“桃花”的意象,作用在于象征春光,進而表達詩人的欣喜愉悅之情,從“長恨”“無覓處”和“轉入此中來”即可以看出來。
解析:這兩首詩都是看似淺顯實則意蘊很深的詩。謝詩表面上是說,昔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人們避秦的好去處,現在,桃花見紅,又是一年的春天來到了。今年再不要讓飄落的桃花隨著溪水流出境外,免得又有哪個漁郎尋著落花流水找進桃花源中來了。后兩句似乎是玩笑之言,然而它卻正是詩人的由衷之語,正是他忠于宋朝拒斥元朝、不愿出仕為官的真實心態的表現。白居易的詩,初看起來,似乎只是說明了“人間”(平原地帶)與“山寺”(山林之中)物候的不同,細品才能感覺到詩人的情感脈絡。“人間四月芳菲盡”,頗有遺憾之感;“山寺桃花始盛開”,即有柳暗花明、無限欣喜之情。詩人應該不是長居大林寺,從“山間”到“山寺”,行蹤應該是游動的,見聞和感受都在比較中不斷變化。三、四兩句是即事抒發感慨:人們經常埋怨春光早早就逝去了,竟不知無限的春光卻轉移到這里來了;怎么能夠怨春呢,該怨的倒應該是我們自己缺乏遠足,缺少發現啊。
本題從“桃花”意象切入命題,既關涉兩詩,又抓住了各詩的內容和情感,命題頗見功力。解答時雖然要緊扣“桃花”意象的作用作答,但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卻是前提。唯有深入解讀,才能準確答題,如果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層次,就會不得要領。
(宋)謝枋得
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
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隱居數年,屢拒元朝征召。謝枋得(1226~1289年):南宋進士,江西信州弋陽人,字君直,號疊山,別號依齋,擔任六部侍郎,聰明過人,文章奇絕;學通“六經”,淹貫百家,帶領義軍在江東抗元,被俘不屈,在北京殉國,作品收錄在《疊山集》。
這兩首詩都寫“桃花”,但“桃花”這一意象在兩首詩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試結合兩首詩的內容,作具體說明。
參考答案:謝詩中的“桃花”意象,作用在于引出陶淵明《桃花源記》中的桃源,進而表達詩人謝世拒仕的堅決態度,“怕有漁郎”逐著流水落花來“問津”就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白詩中“桃花”的意象,作用在于象征春光,進而表達詩人的欣喜愉悅之情,從“長恨”“無覓處”和“轉入此中來”即可以看出來。
解析:這兩首詩都是看似淺顯實則意蘊很深的詩。謝詩表面上是說,昔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人們避秦的好去處,現在,桃花見紅,又是一年的春天來到了。今年再不要讓飄落的桃花隨著溪水流出境外,免得又有哪個漁郎尋著落花流水找進桃花源中來了。后兩句似乎是玩笑之言,然而它卻正是詩人的由衷之語,正是他忠于宋朝拒斥元朝、不愿出仕為官的真實心態的表現。白居易的詩,初看起來,似乎只是說明了“人間”(平原地帶)與“山寺”(山林之中)物候的不同,細品才能感覺到詩人的情感脈絡。“人間四月芳菲盡”,頗有遺憾之感;“山寺桃花始盛開”,即有柳暗花明、無限欣喜之情。詩人應該不是長居大林寺,從“山間”到“山寺”,行蹤應該是游動的,見聞和感受都在比較中不斷變化。三、四兩句是即事抒發感慨:人們經常埋怨春光早早就逝去了,竟不知無限的春光卻轉移到這里來了;怎么能夠怨春呢,該怨的倒應該是我們自己缺乏遠足,缺少發現啊。
本題從“桃花”意象切入命題,既關涉兩詩,又抓住了各詩的內容和情感,命題頗見功力。解答時雖然要緊扣“桃花”意象的作用作答,但整體把握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卻是前提。唯有深入解讀,才能準確答題,如果對詩歌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層次,就會不得要領。
上一篇:《江南逢李龜年》《感舊歌者》閱讀答案對比賞析
下一篇:詩詞鑒賞之詠史懷古詩
* 慶全庵桃花???(宋)謝枋得尋得桃源好避秦,桃紅又見一年春。花飛莫遣隨流水,怕有漁郎來問津。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注]謝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隱居數年,屢拒元朝征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