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淲《柳梢青》閱讀答案
柳梢青
〔宋〕韓淲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煙雨濛濛。岸轉溪回,野平山遠,幾點征鴻。
行人獨倚孤篷,算此景、如圖畫中。莫問功名,且尋詩酒,一棹西風。
1.結合全詞分析此詞中詞人的形象。(4分)
答:詩人于秋江的小船上,舉目遠眺,秋空云淡,征鴻幾點,又有遠山平野,煙雨溪岸。作者醉心于這如畫的美景,繼而舉棹在西風大江中繼續前行,尋找更美好的詩意(2分)。由此可以看出詞人沉浸自然,閑適灑脫,瀟灑自適的形象(1分)。而“獨倚孤篷”的“獨”字和“莫問功名”又表現出了作者的特立獨行和超然物外(1分)。
2.請賞析“幾點征鴻”“一棹西風”兩句中“點”字和“棹”字的妙處。(4分)
答:“點”字,寫出了征鴻飛得高而遠,寫出了秋空的特有的空闊遼遠(1分),更寫出詞人目隨征鴻的的閑適和沉醉神態(1分)。
“棹”字
說法(一):“棹”在這里借代“船”,讓無形無影的秋風變得具體可感(1分),而滿載一船西風,又可讓讀者感知到詞人的灑脫疏狂(1分)。
說法(二):“棹”字,讓西風量化,更讓人想見詞人于大江西風中揮動船槳瀟灑前行的情景(1分)。可見詞人的醉心自然和超然獨立(1分)。
作者:
韓淲(1159—1224)南宋詩人。字仲止,一作子仲,號澗泉,韓元吉之子。祖籍開封,南渡后隸籍信州上饒(今屬江西)。從仕后不久即歸,有詩名,著有《澗泉集》。
韓淲(biāo),早年以父蔭入仕,為平江府屬官,后做過朝官,集中有制詞一道,當官學士。寧宗慶元六年(1200)藥局官滿,嘉泰元年(1201)曾入吳應試。未幾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澗泉韓仲止》)。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游,并與趙蕃(章泉)并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史彌遠當國,羅致之,不為少屈。人品學問,俱有根柢,雅志絕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時事驚心,作甲申秋三詩,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著有《澗泉集》二十卷、《澗泉日記》三卷、《澗泉詩馀》一卷。《四庫總目提要》云:“觀淲所撰《澗泉日記》,于文章所得頗深。又制行清高,恬于榮利,一意以吟詠為事,平生精力,具在于斯。
〔宋〕韓淲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煙雨濛濛。岸轉溪回,野平山遠,幾點征鴻。
行人獨倚孤篷,算此景、如圖畫中。莫問功名,且尋詩酒,一棹西風。
1.結合全詞分析此詞中詞人的形象。(4分)
答:詩人于秋江的小船上,舉目遠眺,秋空云淡,征鴻幾點,又有遠山平野,煙雨溪岸。作者醉心于這如畫的美景,繼而舉棹在西風大江中繼續前行,尋找更美好的詩意(2分)。由此可以看出詞人沉浸自然,閑適灑脫,瀟灑自適的形象(1分)。而“獨倚孤篷”的“獨”字和“莫問功名”又表現出了作者的特立獨行和超然物外(1分)。
2.請賞析“幾點征鴻”“一棹西風”兩句中“點”字和“棹”字的妙處。(4分)
答:“點”字,寫出了征鴻飛得高而遠,寫出了秋空的特有的空闊遼遠(1分),更寫出詞人目隨征鴻的的閑適和沉醉神態(1分)。
“棹”字
說法(一):“棹”在這里借代“船”,讓無形無影的秋風變得具體可感(1分),而滿載一船西風,又可讓讀者感知到詞人的灑脫疏狂(1分)。
說法(二):“棹”字,讓西風量化,更讓人想見詞人于大江西風中揮動船槳瀟灑前行的情景(1分)。可見詞人的醉心自然和超然獨立(1分)。
作者:
韓淲(1159—1224)南宋詩人。字仲止,一作子仲,號澗泉,韓元吉之子。祖籍開封,南渡后隸籍信州上饒(今屬江西)。從仕后不久即歸,有詩名,著有《澗泉集》。
韓淲(biāo),早年以父蔭入仕,為平江府屬官,后做過朝官,集中有制詞一道,當官學士。寧宗慶元六年(1200)藥局官滿,嘉泰元年(1201)曾入吳應試。未幾被斥。家居二十年(《石屏集》卷四《哭澗泉韓仲止》)。淲清廉狷介,與同時知名詩人多有交游,并與趙蕃(章泉)并稱“二泉”。著作歷代書目未見著錄。史彌遠當國,羅致之,不為少屈。人品學問,俱有根柢,雅志絕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時事驚心,作甲申秋三詩,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著有《澗泉集》二十卷、《澗泉日記》三卷、《澗泉詩馀》一卷。《四庫總目提要》云:“觀淲所撰《澗泉日記》,于文章所得頗深。又制行清高,恬于榮利,一意以吟詠為事,平生精力,具在于斯。
上一篇:王陽明《尋春》閱讀答案
下一篇:薛蕙《泛舟》閱讀答案
* 柳梢青〔宋〕韓淲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煙雨濛濛。岸轉溪回,野平山遠,幾點征鴻。行人獨倚孤篷,算此景、如圖畫中。莫問功名,且尋詩酒,一棹西風。1.結合全詞分析此詞中詞人的形象。(4分)答:詩人于秋江的小船上,舉目遠眺,秋空云淡,征鴻幾點,又有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