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楊柳枝》閱讀答案附賞析
樂府•楊柳枝
白居易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注】此詩約作于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詩人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
(1)第一、二兩句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楊柳的?請進行簡要分析。
(2)詩人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參考答案
(1):首句寫楊柳之形,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次句寫楊柳的顏色和質感。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
(2):對比:一、二兩句寫柳之繁茂、柔嫩多姿與后兩句中楊柳的荒涼處境、孤獨寂寞形成鮮明的對比。
托物言志:借楊柳抒發了對永豐柳的惋惜之情,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
二:
(1)這首詩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詩中第三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4分)
答案:
(1)疊詞(1分)。好處:增強了詩句的音樂性(1分),寫出了柳條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點。(2分)
(2)詩中第三句描繪了柳絮潔白輕盈,灑滿大地的景象(2分),表現了詩人對春天楊柳的憐愛(喜愛)之情。(2分)
賞析:
此詩極寫楊柳之綽約風姿,細細品味,猶覺次句“勾引”二字之妙。想那柳條必定是細的、長的、輕的、柔的,若是粗的、短的、重的、剛的,縱使春風柔情萬種,料也是勾他不動。想那春風必定是溫的、和的、酥的、潤的,若是冷的、烈的、干的、澀的,料必只作摧折之勢,而不成勾引之態。白居易一個“勾引”,便把楊柳之細之長之輕之柔,與春風之溫之和之酥之潤寫盡,不得不令人嘆服。
“勾引春風無限情”句實在教人驚煞、喜煞、憐煞、愛煞,于是情不自禁,脫化而成《眼兒媚》小令一首:
眉眼誰偷杏花紅?無語笑東風。柳條勾引,春情無限,燕子呢噥。 郎君若解春情意,折個與君同。相思已在,杏花枝上,楊柳陰中。
“勾引”二字用之于人,也是含蓄的,委婉的,風流的,蘊藉的。比方說,我勾引你去植物園賞花,必是和顏悅色,用了含笑的眼神、溫柔的言語與輕盈的體態;若是一本正經,一臉嚴肅,肢體語言僵硬,那就不是勾引,而是命令或者強迫了。
賞析二:
柳,是泄露春天信息的使者,復蘇蟄眼生命的物候。它,風姿綽約,婀娜含情,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少名流志士和墨客騷人因與柳樹“心有靈犀”,結下了不解之緣,并贊美它有詩的風韻,舞的倩影,剛的稟賦。 白樂天,這位唐代詩詞大家,在《楊柳枝》詩中云:“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羽不勝鶯。”均把柳樹枝的長、輕、軟的風姿,在春風里翩翩起舞,染得春色濃如酒的誘人景象描繪得真切動人。
【注 釋】
1 “依依”二句:是說青青的楊柳枝相偎相依,勾引來春風吹拂,搖曳起舞,婀娜多姿,顯出無限風情。 “依依”,相偎相依,依依不舍。 “裊裊”,經風搖曳的樣子。
2“白雪”二句:是說像白雪一樣的柳絮,隨風在空中飄舞,然后落下沿著地面飛滾;綠嫩的柳條弱不禁風,輕得似乎站不住一只黃鶯。 “白雪花繁”,指柳絮。 “撲地”,滿地。唐時人口語。
【評 析】 這首詩詠春日楊柳嬌弱的姿態,前兩句寫楊柳經風的美態,第三句寫柳絮,第四句寫柳條,無不自然生動,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白居易
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
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
【注】此詩約作于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詩人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
(1)第一、二兩句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楊柳的?請進行簡要分析。
(2)詩人主要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參考答案
(1):首句寫楊柳之形,枝條之盛,舞姿之美。春風吹拂,柳枝隨風起舞。次句寫楊柳的顏色和質感。柳枝綻出細葉嫩芽,望去一片嫩黃;細長的柳枝,隨風飄蕩,比絲縷還要柔軟。
(2):對比:一、二兩句寫柳之繁茂、柔嫩多姿與后兩句中楊柳的荒涼處境、孤獨寂寞形成鮮明的對比。
托物言志:借楊柳抒發了對永豐柳的惋惜之情,表達了對當時社會的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
二:
(1)這首詩的首句在用字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4分)
(2)詩中第三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表現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4分)
答案:
(1)疊詞(1分)。好處:增強了詩句的音樂性(1分),寫出了柳條婀娜多姿、茂密青翠的特點。(2分)
(2)詩中第三句描繪了柳絮潔白輕盈,灑滿大地的景象(2分),表現了詩人對春天楊柳的憐愛(喜愛)之情。(2分)
賞析:
此詩極寫楊柳之綽約風姿,細細品味,猶覺次句“勾引”二字之妙。想那柳條必定是細的、長的、輕的、柔的,若是粗的、短的、重的、剛的,縱使春風柔情萬種,料也是勾他不動。想那春風必定是溫的、和的、酥的、潤的,若是冷的、烈的、干的、澀的,料必只作摧折之勢,而不成勾引之態。白居易一個“勾引”,便把楊柳之細之長之輕之柔,與春風之溫之和之酥之潤寫盡,不得不令人嘆服。
“勾引春風無限情”句實在教人驚煞、喜煞、憐煞、愛煞,于是情不自禁,脫化而成《眼兒媚》小令一首:
眉眼誰偷杏花紅?無語笑東風。柳條勾引,春情無限,燕子呢噥。 郎君若解春情意,折個與君同。相思已在,杏花枝上,楊柳陰中。
“勾引”二字用之于人,也是含蓄的,委婉的,風流的,蘊藉的。比方說,我勾引你去植物園賞花,必是和顏悅色,用了含笑的眼神、溫柔的言語與輕盈的體態;若是一本正經,一臉嚴肅,肢體語言僵硬,那就不是勾引,而是命令或者強迫了。
賞析二:
柳,是泄露春天信息的使者,復蘇蟄眼生命的物候。它,風姿綽約,婀娜含情,自古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不少名流志士和墨客騷人因與柳樹“心有靈犀”,結下了不解之緣,并贊美它有詩的風韻,舞的倩影,剛的稟賦。 白樂天,這位唐代詩詞大家,在《楊柳枝》詩中云:“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羽不勝鶯。”均把柳樹枝的長、輕、軟的風姿,在春風里翩翩起舞,染得春色濃如酒的誘人景象描繪得真切動人。
【注 釋】
1 “依依”二句:是說青青的楊柳枝相偎相依,勾引來春風吹拂,搖曳起舞,婀娜多姿,顯出無限風情。 “依依”,相偎相依,依依不舍。 “裊裊”,經風搖曳的樣子。
2“白雪”二句:是說像白雪一樣的柳絮,隨風在空中飄舞,然后落下沿著地面飛滾;綠嫩的柳條弱不禁風,輕得似乎站不住一只黃鶯。 “白雪花繁”,指柳絮。 “撲地”,滿地。唐時人口語。
【評 析】 這首詩詠春日楊柳嬌弱的姿態,前兩句寫楊柳經風的美態,第三句寫柳絮,第四句寫柳條,無不自然生動,活靈活現,引人入勝。
* 樂府?楊柳枝白居易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綠絲條弱不勝鶯。【注】此詩約作于會昌三年至五年之間,詩人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1)第一、二兩句詩人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楊柳的?請進行簡要分析。(2)詩人主要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