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古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例題練習及答案解析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是詩歌鑒賞中的最高層次,它要求詩歌鑒賞者從詩歌中走出來,拉開距離觀照(審視)詩歌作品,用現代觀念對詩歌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作出評價。
初學階段,一般不要求鑒賞者作出實質意義上的評價,只要求鑒賞者判斷作品寫的內容是什么,表現出的思想傾向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即使涉及到評價這一層次,也多是開放性題目,考生可以任選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多包含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熱愛祖國及其山水,憂國憂民;②反對戰爭,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表達高潔情操,追求建功立業;④詠史規勸統治者,揭露社會黑暗;⑤表達親情、友情、愛情、思鄉之情;⑥抒發個人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等情感。
總之,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就是詩人用詩化的語言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生活,并由此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態度、個人理想和政治傾向等。對古典詩詞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把握其情感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判其社會價值。
例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注】范仲淹作此詞時正在西北守邊抗擊西夏。“燕然未勒”意為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史載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表現了戍邊將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的傷感;②表現了戍邊將士不曾破敵立功的抑郁之情。
詞的上片是寫景,體現戍邊將士艱苦的環境:塞下秋天的荒涼、蕭瑟,連南歸的大雁都無留戀的意思;悲壯的軍樂和雜亂的邊聲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撥人的情懷;在落日余暉、煙霧繚繞的群山中間,有座早閉的孤城。詞的下片是抒情,抒發的是有家難歸的愁情,功業未建的悲情,白發戍邊的苦情:“家萬里”歸去不易,“燕然未勒”歸去無望。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兩句的意思是,邊喝著酒,邊想著極遙遠的家鄉,可是敵人沒有打敗,哪能說到歸去呢?它包含了戍邊將士想念家鄉卻又不能歸去的抑郁心情。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孤雁 崔 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諸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注]繳,孤飛自可疑。
【注】矰:短箭。繳zhuó:系箭的繩子。
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離、孤寂憂慮的羈旅之情。
“孤”是詩眼,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首聯“行”與“獨”作對比,凸現離一群的大雁的形象。頷聯是全篇的警策。三句是說失群的原因;四句是說失群后的情態,細膩入微地描寫了孤雁欲下未動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頸聯承上聯而來,寫孤雁穿云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只影無依,凄涼寂寞。尾聯寫了詩人良好的愿望和矛盾的心情,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漂泊,多天涯羈旅之常思。
要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就要明白這是一首詠物詩,所用的表現手法是比喻和象征,否則,理常解就不深刻甚至是錯誤的。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長相思 林 逋
吳山①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②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注】①吳山,在杭州錢塘江北岸;越山,在錢塘江南岸。②羅帶,香羅帶,古人把香羅帶打成同心結,表示永遠相愛。
“和靖先生”這首詞更像一首民歌。試就你的理解,簡單說說它的主要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首詞寫一個青年女子因愛情受到波折(“羅帶同心結未成”)而淚別情人(“君淚盈”“妾淚盈”“兩岸青山相送迎”)時的情景。
這是一首愛情詩。上片主要寫景,借風景抒發感情;下片主要寫情,感情襯托以物。上片寫山,下片寫水。整首詞用第一人稱。
愛情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如果鉆牛角尖,臆想其中的“微言大義”,就會陷入誤區。
例4: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采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在古人的詩詞中,百花凋謝;落紅滿地,多表現孤獨傷感之情,而歐陽修卻一反往常,說是“群芳過后西湖好”,試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詞上片寫西湖景色,下片寫人。關鍵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喧囂的游人一走,詩人才頓感安靜而欣慰,而細雨中雙燕的歸來更使詩人由衷的欣喜。
上片景中有人,下片人中有景,整首詞真切表現了作者閑適、恬靜、自得的心境。
歐陽修晚年退居穎州時,寫了10首《采桑子》,這是10首中的第四首。詞人一反常態,不為百花凋謝、落紅滿地而傷感,而為“游人去”“始覺春空”而欣慰,更為“雙燕歸來細雨中”而欣喜。
回答此題,要抓住題干的提示“一反往常”的傷春,仔細分析詞人認為好的原因。
初學階段,一般不要求鑒賞者作出實質意義上的評價,只要求鑒賞者判斷作品寫的內容是什么,表現出的思想傾向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即使涉及到評價這一層次,也多是開放性題目,考生可以任選一面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一首詩歌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多包含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熱愛祖國及其山水,憂國憂民;②反對戰爭,追求和平;③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表達高潔情操,追求建功立業;④詠史規勸統治者,揭露社會黑暗;⑤表達親情、友情、愛情、思鄉之情;⑥抒發個人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等情感。
總之,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就是詩人用詩化的語言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生活,并由此表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態度、個人理想和政治傾向等。對古典詩詞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就是理解詩歌所表現的思想內容,把握其情感基調,分析其社會意義,評判其社會價值。
例1: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漁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注】范仲淹作此詞時正在西北守邊抗擊西夏。“燕然未勒”意為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史載竇憲追北單于,“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表現了戍邊將士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表現了戍邊將士思念家鄉的傷感;②表現了戍邊將士不曾破敵立功的抑郁之情。
詞的上片是寫景,體現戍邊將士艱苦的環境:塞下秋天的荒涼、蕭瑟,連南歸的大雁都無留戀的意思;悲壯的軍樂和雜亂的邊聲混合在一起,像是有意撩撥人的情懷;在落日余暉、煙霧繚繞的群山中間,有座早閉的孤城。詞的下片是抒情,抒發的是有家難歸的愁情,功業未建的悲情,白發戍邊的苦情:“家萬里”歸去不易,“燕然未勒”歸去無望。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兩句的意思是,邊喝著酒,邊想著極遙遠的家鄉,可是敵人沒有打敗,哪能說到歸去呢?它包含了戍邊將士想念家鄉卻又不能歸去的抑郁心情。
例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孤雁 崔 涂
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
諸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注]繳,孤飛自可疑。
【注】矰:短箭。繳zhuó:系箭的繩子。
談談你對這首詩的思想內容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以孤雁自喻,借孤雁寄托自己漂泊流離、孤寂憂慮的羈旅之情。
“孤”是詩眼,將全詩的神韻、意境凝聚在一起,渾然天成。首聯“行”與“獨”作對比,凸現離一群的大雁的形象。頷聯是全篇的警策。三句是說失群的原因;四句是說失群后的情態,細膩入微地描寫了孤雁欲下未動的舉動、遲疑畏懼的心理。頸聯承上聯而來,寫孤雁穿云隨月,振翅奮飛,然而仍是只影無依,凄涼寂寞。尾聯寫了詩人良好的愿望和矛盾的心情,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作者本是江南人,一生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漂泊,多天涯羈旅之常思。
要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就要明白這是一首詠物詩,所用的表現手法是比喻和象征,否則,理常解就不深刻甚至是錯誤的。
例3: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長相思 林 逋
吳山①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
君淚盈,妾淚盈,羅帶②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注】①吳山,在杭州錢塘江北岸;越山,在錢塘江南岸。②羅帶,香羅帶,古人把香羅帶打成同心結,表示永遠相愛。
“和靖先生”這首詞更像一首民歌。試就你的理解,簡單說說它的主要內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首詞寫一個青年女子因愛情受到波折(“羅帶同心結未成”)而淚別情人(“君淚盈”“妾淚盈”“兩岸青山相送迎”)時的情景。
這是一首愛情詩。上片主要寫景,借風景抒發感情;下片主要寫情,感情襯托以物。上片寫山,下片寫水。整首詞用第一人稱。
愛情是一種美好的感情,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如果鉆牛角尖,臆想其中的“微言大義”,就會陷入誤區。
例4:閱讀下面一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采桑子 歐陽修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在古人的詩詞中,百花凋謝;落紅滿地,多表現孤獨傷感之情,而歐陽修卻一反往常,說是“群芳過后西湖好”,試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詞上片寫西湖景色,下片寫人。關鍵在“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
喧囂的游人一走,詩人才頓感安靜而欣慰,而細雨中雙燕的歸來更使詩人由衷的欣喜。
上片景中有人,下片人中有景,整首詞真切表現了作者閑適、恬靜、自得的心境。
歐陽修晚年退居穎州時,寫了10首《采桑子》,這是10首中的第四首。詞人一反常態,不為百花凋謝、落紅滿地而傷感,而為“游人去”“始覺春空”而欣慰,更為“雙燕歸來細雨中”而欣喜。
回答此題,要抓住題干的提示“一反往常”的傷春,仔細分析詞人認為好的原因。
*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是詩歌鑒賞中的最高層次,它要求詩歌鑒賞者從詩歌中走出來,拉開距離觀照(審視)詩歌作品,用現代觀念對詩歌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作出評價。初學階段,一般不要求鑒賞者作出實質意義上的評價,只要求鑒賞者判斷作品寫的內容是什么,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