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
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詩句吧,詩句以強烈的節奏、美妙的韻律、精煉的語言、奇特的想象,豐富的感情展現其語言的藝術。詩句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1
1、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2、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4、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大漠沙如雪》
6、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7、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月夜》
9、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張九齡:《望月懷遠》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11、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李樸:《中秋》
12、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13、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14、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5、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16、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李商隱:《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17、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齊已:《中秋月》
18、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19、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20、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21、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22、明月幾時有?把酒問清天——蘇軾:《水調歌頭》
23、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24、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25、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26、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27、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李商隱:《霜月》
28、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29、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30、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中秋寄遠》
31、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32、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33、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34、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5、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36、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2
1、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陽關曲暮云收盡溢清寒——蘇軾《陽關曲》
2、細數十年事,十處過中秋——范成大《水調歌頭·細數十年事》
3、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4、中秋誰與共孤光——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5、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6、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7、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8、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9、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0、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11、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2、銀漢無聲轉玉盤——蘇軾《陽關曲》
13、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4、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15、更攜取、胡床上南樓,看玉做人間,素秋千頃——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6、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17、柳下系舟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劉過《唐多令·蘆葉滿汀洲》
18、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蘇軾《念奴嬌·中秋》
19、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20、憶對中秋丹桂叢——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1、今宵樓上一尊同——辛棄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2、永夜閑階臥桂影——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3、照野霜凝,入河桂濕,一一冰壺相映——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24、素娥無賴,西去曾不為人留——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25、露涼時、零亂多少寒螀,神京遠,惟有藍橋路近——晁補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26、從今三夜看嬋娟——張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27、禪邊風味客邊愁,饋我清光又滿樓——慧霖《閏中秋玩月》
28、凈洗浮空片玉,勝花影、春燈相亂——吳文英《玉漏遲·瓜涇度中秋夕賦》
29、槁秸申酬,輪嗣布——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30、問深宮,姮娥正在,妒云第幾——吳文英《永遇樂·乙巳中秋風雨》
31、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32、問姮娥、緣底事,乃有盈虧,煩玉斧、運風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33、直待黃昏風卷霽,金滟滟,玉團團——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4、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35、試自判此生,更看幾度,小住為佳——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36、一月可曾閑幾日,百年難得閏中秋——慧霖《閏中秋玩月》
37、霜華滿地,欲跨彩云飛起——文征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38、當年弄影婆娑舞——郭應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9、有客躊躇,古庭空自吊孤影——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40、被白發、欺人奈何——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41、謂洋海底問無由——辛棄疾《木蘭花慢·中秋飲酒將旦客》
42、中秋佳月最端圓——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3、何須如鉤似玦,便相將、只有半菱花——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44、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吳文英《尾犯·甲辰中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3
原文: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脩然是玉京。
注釋:
寰瀛:天下,這里的意思是老天用今晚的月亮,蕩滌塵世間。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的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漢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4
《八月十五夜月》原文
【其一】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八月十五夜月》注釋
1、轉蓬:形容輾轉流離。
2、輪仄:像車輪一樣傾斜。
《八月十五夜月》的詩意/《八月十五夜月》的意思
【其一】
窗外是滿月,明鏡里也是滿月,思鄉的情緒如同刀在心頭亂割!
輾轉流離,家鄉越來越遠;桂花攀折,天空如此遠闊!
歸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樣潔白,林中棲息的小鳥正梳理著羽毛。
看著那月宮中的兔兒,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閑地數著新生白毛。
【其二】
圓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峽,猶自被白帝城銜掛著。
江上霧氣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車輪一樣傾斜的圓月依然把半座樓照得通明。
兵營里士兵的刁斗敲響了催曉的聲音,月宮的蟾蜍也自然傾斜。
圓月如同張滿的弓,蒼白的魂魄不僅僅照耀漢家營盤。
《八月十五夜月》賞析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此組詩主調應該是悲傷蒼涼的。第一首詩前兩聯睹月興感,用象征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歸心折大刀”說的是吳剛在月宮被罰砍桂花樹,杜甫猜想,吳剛也不是情愿砍樹,一心想回到人間來。歸去之心,竟然折斷了砍樹的大刀。“蓬”,蓬草,遇風飛轉,故叫“飛蓬”。這里詩人用“轉蓬”遇風飛轉的形象,比喻自己飄泊不定的生活,隱示自己羈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轉篷象征漂泊無依的情感,杜甫空有歸心只可惜無處還鄉的凄涼。 “行地遠”指詩人自己當時處在偏遠的夔州。詩人借此表達了反對戰亂的思想。后兩聯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數秋毫”極力寫月亮之亮,進一步反襯自己思念遠征的親人,祈愿平息戰爭,國泰民安。末兩句,“直”通“特”,“簡直”的意思。“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意為,這個時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簡直會數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詩采用了采用了反襯手法,在鮮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亂生涯中的愁悶。
第二首詩全詩寫景,景中見情。“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描寫的月光給人的感覺是蒼茫的,悲涼的。“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刁斗聲起,讓詩人想起離鄉戍邊的“漢家營”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戰亂中背景離鄉的勞苦大眾。憂己更憂民,這正表現了杜甫的偉大之處。
《八月十五夜月》的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杜審言父親)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500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后世詩人有“最尚杜工部之系心國民”之語(《載敬堂集》)。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八月十五中秋節詩句5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全唐詩》)
這是詩人避亂蜀中之作。詩前兩聯睹月興感,用象征團圓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詩后兩聯描狀中秋夜色,"見羽毛"、"數秋毫"兩句下字奇險,立意浪漫,于老杜詩中別是一格。
唐劉禹錫《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