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難》閱讀答案
蜀道難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1.對于《蜀道難》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引用古代神話,極寫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則愈可見路之難行。
B.“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自然景觀中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運用夸張與襯托的手法,寫出了山峰之高、絕壁之險。
D.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蜀道上瑰麗驚險的山川,表現了蜀道艱險,實則是寫仕途坎坷,從中透露了詩人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這恰恰反映了詩人那種美好善良的情懷以及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
2.詩的開篇如何敘述蜀道悠久的歷史?為何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請簡要回答。
3.詩人運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參考答案
1.D
2.詩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先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引傳說中蠶叢、魚鳧的開國,寓高山阻隔之意,“四萬八千歲”為夸張敘述;接著描述秦蜀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然后敘述蜀道來由。
引“五丁開山”的傳說,表現了人和自然間的斗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贊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
3.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虛寫映襯: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解析】
1.D項中“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錯。李白詩中盡管確實有一些是“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內容,但這并不是其“一貫詩風”。
2.本題引導學生研究夸張敘述和運用民間傳說的寫法。
3.本題意在引導我們有層次地理解“蜀道難,難在何處?”同時培養我們對同一事物運用多種方法描寫的能力。
二:
7.李白豐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請結合節錄的詩句。分析詩人怎樣運用點面結合和夸張手法的?(4分)
8.詩人給“畏途”營造了凄情、驚險的氣氛,請對此作簡單分析。(4分)
9.結合選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點。(不超過10個字)(2分)
10.結合選錄的二段,分析《蜀道難》的語言特點。(4分)
參考答案:
7.“上、下”四句寫面,整體形象:“青泥”四句寫點。
8.“但見”四句渲染凄清氣氛;“連峰”四句渲染驚險氣氛。
9.逶迤千里,崢嶸高峻。
10.奔放、散文化語句。使用設問,感嘆句和排比句式,語勢參差錯落有致,又極其酣暢。
三:
1.本詩題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也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那么,詩人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蜀道之難的呢?
【答案】 第一節,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第二節,寫景物凄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第三節,摹劍閣之險要,想殺人之慘景——嘆戰禍之烈,有申戒之意。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在詩中三次出現,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有什么作用?
【答案】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三次出現并不是簡單的重復。極言蜀道之險、入蜀之難、須防據險反叛。以極度夸張語調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此句作為全詩的主線,重復出現了三次,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禍之烈。結構上貫穿始終、層層深入,抒情上一唱三嘆,抒發了作者對游人的擔憂和依戀,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3.“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幾句的描寫好在哪里?
【答案】 詩人先寫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①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②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倚絕壁的特寫;③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其對蜀道之難的描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4.與李白同時代的詩評家殷璠稱本詩“奇之又奇”,請結合詩句內容談談詩人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答案】 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藝術地展現了古老的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為此,詩人運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氣象宏偉:
手法 詩句 表達效果 引用神話傳說 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寫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險阻 虛寫映襯 黃鶴不得飛越/猿猱愁于攀援 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 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膺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 凸現危困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渲染了羈旅之愁和蜀道悲涼 運用夸張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極言山高壁險 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點。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答案】 賓語前置
四: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
A.蜀道(Shǔ) 蠶叢(cōnɡ)
魚鳧(fú) 鉤連(ɡōu)
B.峨眉(é) 石棧(zhàn)
黃鶴(hè) 猿猱(náo)
C.攀援(pān) 撫膺(yīnɡ)
巉巖(chán) 雄雌(chí)
D.凋零(diāo) 瀑流(pù)
喧豗(huī) 崢嶸(yónɡ)
【解析】 A項,“叢”應讀cónɡ;C項,“雌”應讀cí;D項,“嶸”應讀rónɡ。
【答案】 B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險。
B.可以橫絕峨眉巔 絕:越過。
C.使人聽此凋朱顏 凋:使……凋謝。
D.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把守。
【解析】 A項,危:高。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
A.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B.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C.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D.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解析】 B項,古義:回環曲折;今義:按九成折算。
【答案】 B
★4.(對應本課“重難突破”第5題)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以其無禮于晉
A.但見悲鳥號古木
B.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C.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D.雄飛雌從繞林間
【解析】 A、B、D三項與例句都是狀語后置句,C項為賓語前置句。
【答案】 B
5.對課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引用古代神話,極寫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則愈可見路之難行。
B.“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自然景觀中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運用夸張與襯托的手法,寫出了山峰之高、絕壁之險。
D.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蜀道上瑰麗驚險的山川,表現了蜀道的艱險;實則是寫仕途坎坷,從中透露了詩人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這恰恰反映了詩人那種美好善良的情懷以及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
【解析】 D項,“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錯。李白的詩中有一些“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內容,但這并不是其一貫詩風。
【答案】 D
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地崩山摧壯士死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以手撫膺坐長嘆
D.所守或匪親
【解析】 D項,匪通“非”。
【答案】 D
7.下列對第二段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二段開始,詩人筆鋒一轉,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
B.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C.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寫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險風光:“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D.在這段文字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驚險萬狀,目不暇接,造成一種排山倒海之勢。
【解析】 C項,“比喻”說法錯誤,應為夸張、襯托。
【答案】 C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其險也如此,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1.對于《蜀道難》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引用古代神話,極寫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則愈可見路之難行。
B.“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自然景觀中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運用夸張與襯托的手法,寫出了山峰之高、絕壁之險。
D.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蜀道上瑰麗驚險的山川,表現了蜀道艱險,實則是寫仕途坎坷,從中透露了詩人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這恰恰反映了詩人那種美好善良的情懷以及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
2.詩的開篇如何敘述蜀道悠久的歷史?為何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請簡要回答。
3.詩人運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參考答案
1.D
2.詩一開篇就極言蜀道之難,以感情強烈的詠嘆點擊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先敘述蜀國長期閉塞的狀況,引傳說中蠶叢、魚鳧的開國,寓高山阻隔之意,“四萬八千歲”為夸張敘述;接著描述秦蜀間重山疊嶺的地貌,“有鳥道”寓無人行之意;然后敘述蜀道來由。
引“五丁開山”的傳說,表現了人和自然間的斗爭以及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強烈愿望,贊揚了神力和開路者的勇力。
3.神話傳說:五丁開山,六龍回日。虛寫映襯:黃鶴飛不過,猿猱愁攀援。摹寫神情動作: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胸長嘆。借景抒情:古木荒涼,鳥聲悲凄。運用夸張:“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解析】
1.D項中“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錯。李白詩中盡管確實有一些是“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內容,但這并不是其“一貫詩風”。
2.本題引導學生研究夸張敘述和運用民間傳說的寫法。
3.本題意在引導我們有層次地理解“蜀道難,難在何處?”同時培養我們對同一事物運用多種方法描寫的能力。
二:
7.李白豐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請結合節錄的詩句。分析詩人怎樣運用點面結合和夸張手法的?(4分)
8.詩人給“畏途”營造了凄情、驚險的氣氛,請對此作簡單分析。(4分)
9.結合選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點。(不超過10個字)(2分)
10.結合選錄的二段,分析《蜀道難》的語言特點。(4分)
參考答案:
7.“上、下”四句寫面,整體形象:“青泥”四句寫點。
8.“但見”四句渲染凄清氣氛;“連峰”四句渲染驚險氣氛。
9.逶迤千里,崢嶸高峻。
10.奔放、散文化語句。使用設問,感嘆句和排比句式,語勢參差錯落有致,又極其酣暢。
三:
1.本詩題為“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感慨也在課文中反復出現,那么,詩人是從哪幾個方面表現蜀道之難的呢?
【答案】 第一節,道蜀道來歷,狀蜀道高峻——感嘆蜀道的高峻難行。第二節,寫景物凄清,狀山水險惡——感嘆蜀道的艱險可畏。第三節,摹劍閣之險要,想殺人之慘景——嘆戰禍之烈,有申戒之意。
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話在詩中三次出現,是不是簡單的重復?有什么作用?
【答案】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三次出現并不是簡單的重復。極言蜀道之險、入蜀之難、須防據險反叛。以極度夸張語調點出主題,為全詩奠定了雄放的基調。此句作為全詩的主線,重復出現了三次,一嘆蜀道之高,二嘆蜀道之險,三嘆蜀中戰禍之烈。結構上貫穿始終、層層深入,抒情上一唱三嘆,抒發了作者對游人的擔憂和依戀,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3.“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幾句的描寫好在哪里?
【答案】 詩人先寫出山勢的高險,然后由靜而動,寫出水石激蕩、山谷轟鳴的驚險場景,好像一串電影鏡頭;①開始是山巒起伏、連峰接天的遠景圖畫;②接著平緩地推出枯松倒掛倚絕壁的特寫;③而后,跟蹤而來的是一組快鏡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飛快地從眼前閃過,驚險萬狀,目不暇接,從而造成一種排山倒海的強烈藝術效果,使其對蜀道之難的描寫,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如果說上面山勢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處山川的險要更令人驚心動魄了。
4.與李白同時代的詩評家殷璠稱本詩“奇之又奇”,請結合詩句內容談談詩人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來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
【答案】 詩人以變幻莫測的筆法,藝術地展現了古老的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了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為此,詩人運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氣象宏偉:
手法 詩句 表達效果 引用神話傳說 五丁開山/六龍回日 寫歷史上蜀道不可逾越的險阻 虛寫映襯 黃鶴不得飛越/猿猱愁于攀援 映襯人行走難上加難 摹寫神情、動作 手捫星辰/呼吸緊張/撫膺長嘆/步履艱難/神情惶悚 凸現危困之狀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 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 渲染了羈旅之愁和蜀道悲涼 運用夸張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極言山高壁險 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點。
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答案】 賓語前置
四: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對的一項是( )
A.蜀道(Shǔ) 蠶叢(cōnɡ)
魚鳧(fú) 鉤連(ɡōu)
B.峨眉(é) 石棧(zhàn)
黃鶴(hè) 猿猱(náo)
C.攀援(pān) 撫膺(yīnɡ)
巉巖(chán) 雄雌(chí)
D.凋零(diāo) 瀑流(pù)
喧豗(huī) 崢嶸(yónɡ)
【解析】 A項,“叢”應讀cónɡ;C項,“雌”應讀cí;D項,“嶸”應讀rónɡ。
【答案】 B
2.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危乎高哉 危:危險。
B.可以橫絕峨眉巔 絕:越過。
C.使人聽此凋朱顏 凋:使……凋謝。
D.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當:把守。
【解析】 A項,危:高。
【答案】 A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與現代漢語不同的一項是( )
A.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B.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C.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D.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解析】 B項,古義:回環曲折;今義:按九成折算。
【答案】 B
★4.(對應本課“重難突破”第5題)下列句子與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以其無禮于晉
A.但見悲鳥號古木
B.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C.嗟爾遠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D.雄飛雌從繞林間
【解析】 A、B、D三項與例句都是狀語后置句,C項為賓語前置句。
【答案】 B
5.對課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引用古代神話,極寫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則愈可見路之難行。
B.“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自然景觀中富有濃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氛圍,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難。
C.“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運用夸張與襯托的手法,寫出了山峰之高、絕壁之險。
D.詩人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蜀道上瑰麗驚險的山川,表現了蜀道的艱險;實則是寫仕途坎坷,從中透露了詩人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切,這恰恰反映了詩人那種美好善良的情懷以及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
【解析】 D項,“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一貫詩風”錯。李白的詩中有一些“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的內容,但這并不是其一貫詩風。
【答案】 D
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地崩山摧壯士死
B.猿猱欲度愁攀援
C.以手撫膺坐長嘆
D.所守或匪親
【解析】 D項,匪通“非”。
【答案】 D
7.下列對第二段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二段開始,詩人筆鋒一轉,借“問君”引出旅愁,以憂切低昂的旋律,把讀者帶進一個古木荒涼、鳥聲悲凄的境界。
B.詩人借景抒情,用“悲鳥號古木”“子規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濃厚的自然景觀,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C.詩人運用比喻的手法寫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險風光:“連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飾山峰之高,“枯松倒掛倚絕壁”則是襯托絕壁之險。
D.在這段文字中,飛湍、瀑流、懸崖、轉石,配合著萬壑雷鳴的音響,驚險萬狀,目不暇接,造成一種排山倒海之勢。
【解析】 C項,“比喻”說法錯誤,應為夸張、襯托。
【答案】 C
上一篇:陶淵明《雜詩·丈夫志四海》閱讀答案及賞析
下一篇:王績《田家三首(其一)》閱讀答案
* 蜀道難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