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高考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分類及例解

    高考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分類
      1. 憂國憂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寫一片蕭條的景象,而詩人感時落淚,展現了其憂國憂民、心懷社稷的形象。
      2. 歷經磨難、堅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離騷》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再現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頭,不屈服,執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 胸懷寬廣、豪放灑脫的形象如蘇軾《定風波》中“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讓我們看到了詞人在風雨中拄著竹杖,穿著芒鞋,吟嘯徐行豪放灑脫的形象。
      4. 轉戰沙場、舍身保國的形象如王昌齡《出塞》:“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我們仿佛看到一位亙古如新、千載不變的雄偉戰士,戰爭的艱辛與磨難不能改變他保家衛國的雄心壯志。
      5. 寂寞愁苦、身世飄零的形象如李清照《聲聲慢》中,我們看到一個無憂無慮的貴婦人一變而為流落無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國恨家愁,像鉛一樣壓在她的心頭,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國之痛、孀居之悲、淪落之苦。
      6. 孤傲高潔、堅持操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7. 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8. 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陸游《書憤》:“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大志落空,奮斗落空,而攬鏡自照,卻是年華不再,衰鬢先斑!一位悲愴、郁憤的不遇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9. 慷慨憤世、矢志報國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10. 送別友人、思念故鄉的形象 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1. 反對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杜甫的《石壕吏》、《兵車行》則是體察人民痛苦,表現了反對戰爭的情感。
      12. 重情重義、兒女情長的形象如杜牧《贈別》:“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將有情人別離時獨特的表情生動地表現了出來,詩中兩位依依惜別的多情人形象纏綿深摯,別有一番風神韻致。
      13. 辛苦勞作、純樸善良的形象如白居易《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一個年邁而善良的賣炭翁的肖像,勞動之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這樣一個最下層的勞動者多么生動、感人,令人扼腕悲嘆。

    相關試題
    【示例1】
       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答案】
    (1)概括形象特點: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詩中以“萬里”“匹馬”來表現人物曾經的金戈鐵馬,馳騁疆場,以“關河夢斷”“淚空流”寫出自己的年華已老又被棄置不用,“身老蒼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
    (3)指出形象的意義: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解析】
        分析詩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經歷,寫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動作、神態、心理等,深入理解詩歌,挖掘內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義。
    (2)抓抒情主人公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細節
        要對所描寫的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所處的環境進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點,理解形象意義。

    【示例2】閱讀下面兩首古詩,然后回答問題。
    采蓮曲
      (唐)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飐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蓮詞
      (唐)張潮
    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
    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
    [注釋]飐:zhǎn風吹顫動。賴:虧得,幸好。
     兩首詩都寫了采蓮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
    【答案】
    白詩描寫的是一位情竇初開(或“多情”)、靦腆羞澀(或“羞澀”,或“靦腆”)的采蓮姑娘;張詩描寫的是一群互助(或“團結”,或“友愛”)、勇敢的采蓮姑娘。

    (3)關注反映心情的詞句,解釋作者情感
     【示例3】  閱讀下面的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貴好歸鄉。高車駟馬,都人夾道共瞻望。意氣當年尤盛,榮比昔人衣錦,晝錦以名堂①。海內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榮與貴,視尋常。豐功令德,要將堯舜致君王。事業光施社稷,勛烈遍銘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語勒金石,千古一歐陽。
    【注】 ①晝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韓琦回鄉任相州知州時,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歐陽修為其而寫《晝錦堂記》。
    請說說詞中的“大丈夫”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答案】
        作者筆下的“大丈夫”是一個看淡榮華富貴(“榮與貴,視尋常”),致力于輔佐君王(“豐功令德,要將堯舜致君王”),心系國家和百姓(“事業光施社稷”),志存高遠(“勛烈遍銘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賢臣形象。
    【解析】
        通過詩中“榮與貴,視尋常”“豐功令德,要將堯舜致君王”“事業光施社稷”“勛烈遍銘彝鼎,此志孰能量”這些反映作者心情的字眼,可推測詩人的心情和形象。
    * 高考詩歌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分類?1.憂國憂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寫一片蕭條的景象,而詩人感時落淚,展現了其憂國憂民、心懷社稷的形象。?2.歷經磨難、堅持追求的形象如屈原《離騷》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