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潘希白《大有·九日》閱讀答案

    大有·九日
    潘希白①
    戲馬臺②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③,十分衛郎清瘦。
    紅萸佩,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⑤,曾經向、天涯搔首。幾回憶、故國莼鱸,霜前雁后⑥。
    【注】①潘希白,寶佑元年(1253)進士,授士辦臨安節制司公事,德祐中(1275至1276),起用他任史館檢校,他不肯赴任,三年后,宋朝滅亡。
    ②在江蘇銅山縣南,晉義熙中,劉裕大會賓僚,賦詩于此。
    ③宋玉,屈原的學生,曾入仕楚頃襄王。他期望對國家有所作為,受到黑暗勢力的排擠而失職窮困,在他的作品《九辯》中,表示嘆老嗟卑的傷感與哀愁。“
    1.詞的上闋,作者是怎樣抒發情感的?請簡要分析。(5分)
    2.與王維的“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相比,本詞中詞人“紅萸佩,空對酒”用意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用典抒情(1分)上闋開頭用宋武帝重陽登戲馬臺及陶潛重陽日把酒東籬的事實點明節令。接著表達向往隱逸生活的意趣。(2分)“一片宋玉情懷,十分衛郎清瘦。”他內心里充滿了宋玉般憂國傷時的情懷和衛郎般的愁瘦。這兩句反映了宋代末世知識分子的苦惱情緒。(2分)(也可答對比,言之成理即可)
    2.王詩:重陽與家人一起登高插茱萸是一種習俗,這說明了作者自己在重陽節不能跟家人團聚,反映了作者內心極其孤獨,渴望回到故鄉的心情。(2分)
    本詞:下闋第一句承開頭詠重陽事,暗含自嘆老大傷悲之意。(2分)意思是說,我佩戴了紅色的茱萸草,空對著美酒,在這個國家遭到異族的侵略,瀕于滅亡的前夕,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1分) “空對酒”用一個“空”字,表現了他無限的憂愁與苦悶。(1分)


    參考譯文
    古老的戲馬臺前,在竹籬下采菊釀酒,歲月流逝,我問今天是什么時節,才知又是重九。我正好歸來,南山一片蒼翠依舊,昨夜在窗下聽著風雨交加,都不像登臨的時候。我像宋玉一樣因悲秋而愁苦,又像衛玠一般為憂時而清瘦。
    我佩戴了紅色的茱萸草,空對著美酒,砧杵驚動微寒,暗暗侵逼衣袖。秋天已沒有多少時候,早已是滿目的殘荷衰柳。我勉強整理一下傾斜的帽檐,向著遠方連連搔首。我多少次憶念起故鄉的風物。莼菜和鱸魚的味道最美時,是在霜凍之前,鴻雁歸去之后。

    簡析
    《大有·九日》是宋代詞人潘希白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寫重陽節。詞的上闋,寫采菊而知重陽節已至。秋已到而南山翠色依舊,然而夜間風雨加之人之悲秋,亦無登臨之意。下闋寫天氣已覺寒冷,飲酒亦無興致。秋色蕭瑟,歲暮人老,使人又起歸鄉思舊之情。
    * 大有·九日潘希白①戲馬臺②前,采花籬下,問歲華、還是重九。恰歸來、南山翠色依舊。簾櫳昨夜聽風雨,都不似、登臨時候。一片宋玉情懷③,十分衛郎清瘦。紅萸佩,空對酒。砧杵動微寒,暗欺羅袖。秋已無多,早是敗荷衰柳。強整帽檐欹側⑤,曾經向、天涯搔首。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