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至《巴陵夜別王八員外》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巴陵夜別王員外
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注】①賈至,唐朝詩人,因事貶為岳州司馬。好友王八員外被貶長沙時,賈至給他送行。
②三湘:瀟湘、資湘、沅湘,詩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
(1)從體裁上看,本詩是一首 ;從題材上看,本詩是一首 。(2分)
(2)王員外被貶長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貶巴陵的賈至。一句“離恨空隨江水長”道盡了個中情韻,請賞析“空”字的妙處。(3分)
(3)送別詩千姿百態,各盡其妙,各具其情。請賞析本詩在表情達意方面的表達技巧。
參考答案
(1)絕句(或七絕) 送別詩
(2)“空”字使用精妙,一語雙關。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王員外滿載離恨遠去,詩人的心也隨行舟而逝;“空”字還寫出了作者依依惜別而又無可奈何的蒼涼心境。
(3)【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寫法。開頭兩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時間的變換,既點明了季節的變化,又渲染了一種蒼涼的氣氛,一種人生飄忽無定、聚散難測而又離合無常的感覺。收束句用比喻將“離恨”比作湘江水那樣悠長,以景結情,含蓄綿長。(答出“情景交融”2分,結合具體詩句分析1分)
【答案二】本詩采用了樂景寫哀的手法。用暮春時節給人以春天感覺的典型物候“柳絮飄飛”和“凌寒綻放”來寫“離情別恨”使得全詩倍增蒼涼之感。這種離恨猶如浩浩蕩蕩的湘江水一樣綿長而久遠。再加上是“謫遷人”送“謫遷人”,可謂“倍增其哀”。(答出“樂景寫哀”2分,略作分析1分)
二:
(1)詩歌開頭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抒發感情?有何表達效果?(4分)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開頭兩句,作者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時間的變換,以“洛陽”“三湘”表明地點的轉移,又渲染了一種蒼涼的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忽無定、聚散難測而又離合無常的感覺。(方法及效果各2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鑒賞評價)。
【解析】本題的解答需要找出詩句中所涉及的景物,判斷這些景物與情感的關系。第一句是回憶離開洛陽時的情況,那是柳絮紛飛的春季。第二句寫梅花盛開的冬季來到三湘。
【舉一反三】古詩的抒情方式有三種類型: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其中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諷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體現在:①寫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狀物句(要抓住雙層情感,一是關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達有特點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對比、襯托等手法,要還原其本義;如用了用典、反語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考生要注意分辨景中情和物中情。
(2)本詩是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指出結尾一句中哪一個字道出了個中情韻?請賞析該字的妙處。(3分)
【答案】“空”字使用精妙,一語道出了本詩的獨特情韻。(1分)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王八員外滿載離恨遠去,詩人的心也隨行舟而逝的心境;還傳達出作者無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別的深情。(2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品語言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鑒賞評價)。
【解析】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的解答需要注意,在判斷表達效果時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環境角度的作用,即對畫面景物的表現;二是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第三句所說的“世情”,含意極豐富,試結合本詩分析其中有哪些內涵?(3分)
【答案】詩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包括人世間的盛衰興敗,悲歡離合,人情的冷暖厚薄。(3分)(答作“遷客離人的悲涼情緒,人生飄忽、離合無常的之感,人世間的盛衰榮辱、功過得失”等也可酌情給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要弄清“世情”的內涵,就得結合注釋,弄清楚整首詩寫什么。
本詩大意如下:記得那是在一個柳絮揚花的暮春時節,我懷著失意的心情告別了故鄉洛陽,經過艱難跋涉,在梅花盛開的寒冬時節,才到了三湘。人世間的盛衰榮辱、功名得失、悲歡離合等世俗人情對你我來說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們兩人的友誼依然長存。朋友相別,離情依依,那難以排遣的離愁別緒,有如悠長的江水綿綿不絕。

注釋
⑴巴陵:即岳州。《全唐詩》校:“一作蕭靜詩,題云‘三湘有懷’。”
⑵三湘:一說瀟湘、資湘、沅湘。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全唐詩》校:“到,一作‘在’。”
⑶逐:隨,跟隨。
譯文
在一個柳絮紛飛的時節,我告別了故鄉洛陽,經過千里跋涉,在梅花開放的寒冬到了三湘。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盛衰榮辱,如同浮云一樣,都是過眼云煙;可是,依依離情,卻像那悠長的江水一樣,綿綿不絕。

賞析: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是唐代詩人賈至(一說蕭靜)的作品。此詩前二句寫自己當年離開洛陽的情景,定下了悲涼的基調;后二句寫失意之人送貶謫之人,同病相憐,離情別緒綿綿不絕。全詩感慨萬端,情韻別致。詩人由己及人,由情及景,把寫得離別之情意味深長。
此詩當作于賈至任岳州司馬期間。賈至曾在唐肅宗時任汝州刺史,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唐軍伐安史亂軍,敗于相州,賈至遂被貶為岳州司馬。在岳州期間,又逢友人王八員外被貶赴長沙。詩人和友人在仕途上都經受了同樣的挫折,因此寫下這樣的送別之作。關于此詩還有一種觀點,說此詩是蕭靜的詩作,題為“三湘有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一首貶謫者之歌。王八員外被貶長沙,因事謫守巴陵的作者給他送行。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在政治上都懷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別,更增添了纏綿悱惻之情。
這首詩首先從詩人告別洛陽時寫起:“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暮春時節,柳絮紛紛揚揚,詩人懷著被貶的失意心情離開故鄉洛陽,在梅花盛開的隆冬時分,來到三湘。這里以物候的變化暗示時間的變換,深得《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遺韻。開頭兩句灑脫靈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忽、離合無常的感覺。回想當初被貶的情景,詩人不勝感慨,此時友人王八員外也遭逢相同的命運,遠謫長沙,臨別依依,感慨萬端:“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第三句所說“世情”,可包括人世間的盛衰興敗,悲歡離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這一切,詩人和王八員外都遭遇過,并都有過深切的感受。命運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離情繾綣纏綿,有如流水之悠長深遠。結句比喻形象,“空隨”二字似寫詩人的心隨行舟遠去,也仿佛王八員外載滿船的離恨而去。一個“空”字,委婉地表達出一種無可奈何而又戀戀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的詩作很多,可說各抒其情,各盡其妙。這首詩以遷謫之人送遷謫之人,離情倍添愁悵,故沉郁蒼涼,情致深幽。一結有余不盡,可稱佳作。
賈至
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
【注】①賈至,唐朝詩人,因事貶為岳州司馬。好友王八員外被貶長沙時,賈至給他送行。
②三湘:瀟湘、資湘、沅湘,詩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
(1)從體裁上看,本詩是一首 ;從題材上看,本詩是一首 。(2分)
(2)王員外被貶長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貶巴陵的賈至。一句“離恨空隨江水長”道盡了個中情韻,請賞析“空”字的妙處。(3分)
(3)送別詩千姿百態,各盡其妙,各具其情。請賞析本詩在表情達意方面的表達技巧。
參考答案
(1)絕句(或七絕) 送別詩
(2)“空”字使用精妙,一語雙關。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王員外滿載離恨遠去,詩人的心也隨行舟而逝;“空”字還寫出了作者依依惜別而又無可奈何的蒼涼心境。
(3)【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寫法。開頭兩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時間的變換,既點明了季節的變化,又渲染了一種蒼涼的氣氛,一種人生飄忽無定、聚散難測而又離合無常的感覺。收束句用比喻將“離恨”比作湘江水那樣悠長,以景結情,含蓄綿長。(答出“情景交融”2分,結合具體詩句分析1分)
【答案二】本詩采用了樂景寫哀的手法。用暮春時節給人以春天感覺的典型物候“柳絮飄飛”和“凌寒綻放”來寫“離情別恨”使得全詩倍增蒼涼之感。這種離恨猶如浩浩蕩蕩的湘江水一樣綿長而久遠。再加上是“謫遷人”送“謫遷人”,可謂“倍增其哀”。(答出“樂景寫哀”2分,略作分析1分)
二:
(1)詩歌開頭兩句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抒發感情?有何表達效果?(4分)
【答案】示例: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寫法。開頭兩句,作者既以“柳絮”“梅花”表明時間的變換,以“洛陽”“三湘”表明地點的轉移,又渲染了一種蒼涼的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忽無定、聚散難測而又離合無常的感覺。(方法及效果各2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鑒賞評價)。
【解析】本題的解答需要找出詩句中所涉及的景物,判斷這些景物與情感的關系。第一句是回憶離開洛陽時的情況,那是柳絮紛飛的春季。第二句寫梅花盛開的冬季來到三湘。
【舉一反三】古詩的抒情方式有三種類型:直接抒情、間接抒情以及兩種方式相結合。其中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事、人)抒情,借古諷今,用典抒情等。它主要體現在:①寫景句(要抓住景物特征揣摩含蓄之情),②狀物句(要抓住雙層情感,一是關乎“物”的,一是“物”中寄托的情志),③表達有特點的句子(如用了比喻、象征、對比、襯托等手法,要還原其本義;如用了用典、反語等手法,要理解其曲折之情)。考生要注意分辨景中情和物中情。
(2)本詩是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指出結尾一句中哪一個字道出了個中情韻?請賞析該字的妙處。(3分)
【答案】“空”字使用精妙,一語道出了本詩的獨特情韻。(1分)形象生動地描寫了王八員外滿載離恨遠去,詩人的心也隨行舟而逝的心境;還傳達出作者無可奈何而又依依惜別的深情。(2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鑒賞作品語言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 (鑒賞評價)。
【解析】這是一道煉字題。煉字的解答需要注意,在判斷表達效果時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環境角度的作用,即對畫面景物的表現;二是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3)第三句所說的“世情”,含意極豐富,試結合本詩分析其中有哪些內涵?(3分)
【答案】詩中第三句的“世情”含意極豐,包括人世間的盛衰興敗,悲歡離合,人情的冷暖厚薄。(3分)(答作“遷客離人的悲涼情緒,人生飄忽、離合無常的之感,人世間的盛衰榮辱、功過得失”等也可酌情給分)。
【考點】本題考查考生評價作者的觀點態度的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鑒賞評價)。
【解析】要弄清“世情”的內涵,就得結合注釋,弄清楚整首詩寫什么。
本詩大意如下:記得那是在一個柳絮揚花的暮春時節,我懷著失意的心情告別了故鄉洛陽,經過艱難跋涉,在梅花盛開的寒冬時節,才到了三湘。人世間的盛衰榮辱、功名得失、悲歡離合等世俗人情對你我來說都如浮云一般,唯有我們兩人的友誼依然長存。朋友相別,離情依依,那難以排遣的離愁別緒,有如悠長的江水綿綿不絕。

注釋
⑴巴陵:即岳州。《全唐詩》校:“一作蕭靜詩,題云‘三湘有懷’。”
⑵三湘:一說瀟湘、資湘、沅湘。這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全唐詩》校:“到,一作‘在’。”
⑶逐:隨,跟隨。
譯文
在一個柳絮紛飛的時節,我告別了故鄉洛陽,經過千里跋涉,在梅花開放的寒冬到了三湘。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盛衰榮辱,如同浮云一樣,都是過眼云煙;可是,依依離情,卻像那悠長的江水一樣,綿綿不絕。

賞析:
《巴陵夜別王八員外》是唐代詩人賈至(一說蕭靜)的作品。此詩前二句寫自己當年離開洛陽的情景,定下了悲涼的基調;后二句寫失意之人送貶謫之人,同病相憐,離情別緒綿綿不絕。全詩感慨萬端,情韻別致。詩人由己及人,由情及景,把寫得離別之情意味深長。
此詩當作于賈至任岳州司馬期間。賈至曾在唐肅宗時任汝州刺史,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唐軍伐安史亂軍,敗于相州,賈至遂被貶為岳州司馬。在岳州期間,又逢友人王八員外被貶赴長沙。詩人和友人在仕途上都經受了同樣的挫折,因此寫下這樣的送別之作。關于此詩還有一種觀點,說此詩是蕭靜的詩作,題為“三湘有懷”。
這是一首情韻別致的送別詩,一首貶謫者之歌。王八員外被貶長沙,因事謫守巴陵的作者給他送行。兩人“同是天涯淪落人”,在政治上都懷才不遇,彼此在巴陵夜別,更增添了纏綿悱惻之情。
這首詩首先從詩人告別洛陽時寫起:“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暮春時節,柳絮紛紛揚揚,詩人懷著被貶的失意心情離開故鄉洛陽,在梅花盛開的隆冬時分,來到三湘。這里以物候的變化暗示時間的變換,深得《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遺韻。開頭兩句灑脫靈動,情景交融,既點明季節、地點,又渲染氣氛,給人一種人生飄忽、離合無常的感覺。回想當初被貶的情景,詩人不勝感慨,此時友人王八員外也遭逢相同的命運,遠謫長沙,臨別依依,感慨萬端:“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第三句所說“世情”,可包括人世間的盛衰興敗,悲歡離合,人情的冷暖厚薄等。而這一切,詩人和王八員外都遭遇過,并都有過深切的感受。命運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離情繾綣纏綿,有如流水之悠長深遠。結句比喻形象,“空隨”二字似寫詩人的心隨行舟遠去,也仿佛王八員外載滿船的離恨而去。一個“空”字,委婉地表達出一種無可奈何而又戀戀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寫遷謫之苦、離別之恨者的詩作很多,可說各抒其情,各盡其妙。這首詩以遷謫之人送遷謫之人,離情倍添愁悵,故沉郁蒼涼,情致深幽。一結有余不盡,可稱佳作。
* 巴陵夜別王員外賈至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離恨空隨江水長。【注】①賈至,唐朝詩人,因事貶為岳州司馬。好友王八員外被貶長沙時,賈至給他送行。②三湘:瀟湘、資湘、沅湘,詩里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帶。(1)從體裁上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