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詩意簡短
己亥雜詩詩意簡短
導語:《己亥雜詩》,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極為廣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最為著名。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己亥雜詩詩意簡短,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己亥雜詩詩意簡短
《己亥雜詩》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戰爭的前一年,當時龔自珍辭官南歸,后又北上迎取眷屬,在南北往返途中,寫就巨型組詩。本文選自《己亥雜詩》的第五篇。作者當時憤然辭官,離別親朋好友,愁腸百結,真可謂“浩蕩離愁”。“浩蕩”一詞,除了說明愁緒之濃,還蘊蓄著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然、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復雜的思想感情,同時我們還可以想象作者辭官之時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說作者帶著離愁南歸,因為愁緒郁積在胸中,所以感覺上時間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已日薄西山。這里不說“夕陽”而取“白日”,正好與作者當時的心情相吻合,也隱喻當時國勢漸頹的社會現實。“吟鞭”是指詩人的馬鞭,“東指”點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鄉(浙江)。“即天涯”是說距離故鄉還很遠。從這一句,我們可以想見:詩人在傍晚時分,立在馬上,面向故鄉,翹首以盼,隨興賦詩,百感交集。此時詩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紅護花。“落紅”即落花,全句的本義是說從樹上飄落的花瓣并不是無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爛成泥,化作精魂,養育來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環法則來自比,表示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富有哲理的一句話,傳達出詩人“不在其位,亦謀其政”的難能可貴的精神,表明了詩人無比堅定的決心,成為千古名句,激勵著多少人“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作者及作品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又名鞏祚(zuò),字璱(sè)人,號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中國近代杰出的啟蒙思想家、學者、文學家和愛國主義者。
【中心思想和寫作特點】
全詩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于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對照譯文及譯注】
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吟鞭東指即天涯。
離愁滿懷,正對著白日西下,揚鞭東去從此辭官赴天涯。[浩蕩:廣大無邊,這里形容愁思無窮無盡。離愁:離別的愁思。白日:太陽。吟鞭:詩人的馬鞭。]
[評析]以“白日斜”“天涯”來烘托離愁,可見詩人辭官心情的痛苦。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這二句用來比喻自己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 詩歌的三、四兩句抒發詩人的即使辭官歸隱,也要奉獻自己畢生精力乃至生命的志愿或志向,這兩句詩包含的哲理是:“落紅”似乎成了無用之物,但從另一角度看,它能化泥護花,仍有價值和作用,它包含著世上的萬事萬物均具有兩面性,“有用”和“無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關鍵在于觀察者的視角,在于自身的價值和功用。
[評析]形象、貼切地展示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