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自律詩欣賞
古代清官自律詩欣賞
據說,晉代吳隱之受任廣州刺吏時路過石門,聞聽此處有一“貪泉”,相當靈驗。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古代清官自律詩欣賞,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地人說無論怎么清廉的人,只要飲了此水,就會變作貪得無厭之徒了,吳違眾勸,親臨泉邊酌水而飲,后寫詩道:
古人云此水,一飲懷千金。
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初心不改
宋朝張之才在擔任河南陽城知縣期間,清廉愛民,很有政績,特別是兩袖清風,一塵不染,從不利用職權謀私利。他離任時寫過這樣一首詩:
一官來此四經春,不愧蒼天不愧民。
神道有靈應信我,去時猶似到時貧。
人生惟有廉潔重,世界須憑氣骨撐
明代劉應麟,字芝陽,江西鄱陽(今波陽)人。官江蘇巡撫,致仕返鄉。他為官清廉,體恤百姓,臨行,在巡撫衙門墻壁上寫詩—首:
來時行李舊時裝,午夜青天一柱香。
描得海圖留幕府,不將山水帶還鄉。
度是春風常長物 心如清心不染塵
明朝永樂年間,吳訥巡按貴州,返京途中,貴州三司派人追送黃金百兩。吳納揮毫在禮盒子上題詩回絕!
蕭蕭行李向東還,要過前途最險灘。
若有贓私與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明朝于謙在地方為官時,每次議事京城,便有人勸他帶點絲帕,線香和蘑菇之類的土特產。于訐舉起雙袖哈哈大笑說:“帶有清風。”并作打油詩云:
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廉生勤,廉生明,廉生威。
明孝宗即位,依例頒詔外國,劉戩以侍講身份出使交南。時當地正值動亂,他輕裝簡從,攜二仆由南寧直抵其境,交南人驚為天人。到達之日即頒布詔書,次日宴畢就告辭返回。交南王饋贈金珠珍玩、犀角象牙甚多,劉一無所顧;交南王復令接待的大臣于路上攔截,強行贈送。劉戩拿出他初入關時寫的'詩,詩曰:
咫尺天威誓肅將,寸心端不愧蒼蒼。
歸裝若有關南物,一任關神降百殃。
清以自修,誠以自勉,敬而不怠,滿而不溢。
明人李汰到福建主持科舉考試,有個人送給他黃金,以求考取。李汰憤然拒納,寫詩一首斥之:
義利源頭識頗真,黃金難換腐儒貧。
莫言暮夜無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
清朝有個叫葉存仁的人,為官三十余載,兩袖清風,一塵不染,一次離任時,其僚屬在月夜里偷偷劃船為他送來離別贈禮。對此,他作了一首詩作答:
明月清風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
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
隨將贈物原封不動退了回去。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在宋·洪邁《夷堅志》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官員在一個名叫三鴉的貧苦地方任職,那里百姓以藕為食。于是,這位官員也以藕作糧。在離任時,他寫了一首小詩:
二年憔悴在三鴉,無米無糧怎養家。
一日二餐唯是藕,看看口里吐蓮花。
這位官員官職卑微,只管轄了一個鎮。但卻能以苦為樂,與民同苦,以寫詩打趣,這種胸襟,值得人們稱贊。
給人民做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胸有錦繡中華 放眼四海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