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詩、史青五步詩、寇準三步詩的由來
曹植七步詩、史青五步詩、寇準三步詩的由來
七步成詩的故事長期以來在民間廣為傳頌。曹植乃曹操三子,曹丕之弟。他自小聰穎,出口成章,是“建安七子”中最負盛名的',被后人稱為“建安三杰”。及至曹丕為帝,因嫉妒曹植的才華,唯恐他爭奪王位,欲借故加害。一日,曹丕召曹植進宮,令其行七步作詩一首,若成則罷,不成則行大法。曹植含淚道:“愿即命題。”曹丕遂以《兄弟》為題,并限定于詩中不得出現此等字眼。曹植聽罷,悲憤萬分,想到同胞兄弟竟然反目成仇,不禁淚如雨下,滿懷怨恨之情,于七步之內吟成一詩:“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詩以豆萁相煎為喻,憤怒地控訴了曹丕對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殘酷迫害。它又作為說明曹植才思敏捷的佳話,千余年來一直膾炙人口,歷傳不衰。
五步成詩乃出自唐朝開元年間,其時零陵有個儒士名叫史青,天資茂異,文思如涌,無出其右。他曾上表唐玄宗,鄙夷曹植七步之才,自稱五步之內則可成詩。玄宗對此甚覺驚奇,要親自面試。是日史青異常沉著,跪稟皇上:“請萬歲出題。”恰巧此日為除夕,玄宗則以《除夕》為題,令其即刻作詩。誰知皇上話音剛落,史青便脫口而出:“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寒隨一夜去,春逐五更來。氣色空中改,容顏暗里摧。風光人不覺,已入后園梅。”一詩吟成,果然不出五步。其捷才比于曹植有過之而無不及,唐玄宗聽罷龍顏大悅,當即封官賜爵,一時成為美談。
三步成詩竟然出自七齡稚童之口,令人更覺神奇。北宋名臣寇準,宋真宗時官至宰相,為人正直,功業垂世。他的詩作以絕句著稱,“宛轉明媚,風神秀逸,無西昆之堆砌,有晚唐的韻味。”張詠稱其“寇公奇才”,有《寇忠愍公詩集》傳世。寇準自幼天才雋朗,七歲能詩,曾擅一時之譽。一日其父宴客,眾賓客趁機欲試其詩才,以《詠華山》為題令其即席賦詩。小寇準不加思索,遂于三步之內,吟成五絕一首:“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眾人聽罷,連嘆奇才。(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