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和才叔岸旁古廟》閱讀答案及賞析
和才叔岸旁古廟
梅完巨
樹老垂纓亂,祠荒向水開。
偶人經雨踣,古屋為風摧。
野鳥棲塵坐,漁郎奠竹杯③。
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
[注]①垂纓:下垂的冠帶,這里指樹枝上寄生的藤蔓像冠帶一樣下垂。②人:祠廟里泥塑木雕的供像。踣:跌倒。(3)奠竹杯:手持竹杯進行祭奠。④《山鬼》:《楚辭·九歌》中的一章。
坐:通“座”,指神座
1、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都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2、詩的頷聯和頸聯描繪了古廟的什么特點?如何具體描繪的?(4分)
3、詩的結尾寫“《楚辭》哀”,有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動靜結合、白描;三四句寫廟中靜態:泥塑的偶像已經因雨淋而踣地;屋子被風摧而破殘。五、六旬寫廟中動態:鳥棲息在積滿塵土的神座上,借此刻出游人稀少、香火冷落;但這畢竟還是一座水旁神廟,故偶爾還有漁人前來卜吉兇。抓住最有特征的形象純短用白描,寫破廟如畫。不僅把破廟寫得如在目;還能使人想象到村落之荒涼,,為后文深化主題,揭露宗教迷信的虛妄做鋪墊。
2、描繪了古廟“荒”(荒涼)的特點,(1分)頷聯寫廟中靜態:泥塑的偶像已經因雨淋而倒地;屋子也被風摧而破殘。頸聯寫廟中動態:野鳥棲息在積滿塵土的神座上,偶爾只有漁人前來卜問吉兇。一動一靜,突出了破廟的荒涼。(3分,答出方法1分,分析2分。若答其它方法,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3、結尾用《楚辭》的典故,以情結景(抒情),(2分“抒情”、“總結”各為一個得分點)含蓄地抒發了對當時村落荒涼、社會貧困、民生凋敝景象的哀痛之情。(2分)
注釋
①坐:通“座”,指神座,名詞。如作動詞,則與下句“杯”字不對。
②竹杯:以竹為杯,舊時神廟以此卜吉兇。
賞析
1034年(景祐元年)秋,梅堯臣自汴京南歸,由汴河入淮河,經運河,溯長江而至宣城。此詩為其途中所作,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幅風俗畫。梅堯臣曾提出:詩要“意新語工”,要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怠,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像這樣一所水旁古廟,原本沒有什么可寫的;要出新意,更不容易。
詩人先寫廟旁老樹,著眼于“垂纓亂”。枝葉下垂,雜亂不整,既見樹老,亦見村荒。渲染荒寒,作為背景。接著用“荒”字點明廟之古,并以“向水開”表明其在“岸旁”,從而點明題目。三四句寫廟中靜態:泥塑的偶像已經因雨淋而踣地;屋字也被風摧而破殘。五六句寫廟中動態:野鳥棲息在積滿塵土的神座上,借此刻畫出游人稀少、香火冷落;但這畢竟還是一座水旁神廟,故偶爾還有漁人前來卜問吉兇。于動一靜,純用白描,由于把握了最有特征的形象,故能“寫破廟如畫”(陳衍《宋詩精華錄》)。而且,不僅把破廟寫得“如在目前”;還能使人想象到村落之荒涼。作者后來還寫過“淮闊洲多忽有村,棘籬疎敗謾為門”(《小村》),都表現了北宋時淮上的社會貧困、民生凋敝的社會側面。
詩的言外還有一層意思,神廟已“被風摧”,神像已“經雨踣”,所以神佛還不能自保,更不能保佑別人。然而卻還有人來“奠竹杯”,這是很可笑的。韓愈在貶往潮州的南行途中,見到號為“木居士”的神廟,題詩說:“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揭露宗教迷信的虛妄,表現了不信神的思想。此詩用意正與韓愈相同。它既反映了當時一種社會風俗,又含有哲理,且富有諧趣,耐人深思。
結處說:“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首,是屈原從民間祭神的巫歌中整理出來的。梅堯臣行經東楚舊地,過古廟,因見到奠神而想到《山鬼》。這不是對《九歌》作評論,實際上是說“欲傳古廟曲,無奈寸心哀”。如上所說的荒涼村落、迷信巫風,有足使人哀之處。梅堯臣在另一首詩中說:“屈原作《離騷》,自哀其志窮。憤世嫉邪意,寓在草木中。”這里說“《楚辭》哀”,正是說他的“自哀”,也是說他的“哀”與屈原的“哀”相同。這樣結尾,是“以情結景”(沈義父《樂府指迷》)的寫法,其中“含不盡之意”。
寫古廟,不寫崇樓高塔,而寫這一水旁破廟;不寫山光水色,而寫老樹荒村;不是贊頌神佛的“法力無邊”,而是寫神佛的不能自保,這是他選材運思的獨創之處。由于他著眼于現實社會,力求用平常的題材與平淡的語言,寫出真實的生活圖畫,使詩歌“意新語工”。這樣就使得詩歌不再是吟風弄月的浮辭濫調,而走上寫實道路。劉克莊說:“宛陵(梅堯臣)出,而后桑濮之哇淫(色情的)稍息,風雅之氣脈(比興的)復振。”推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這主要表現在他的《田家語》、《汝墳貧女》、《書竄》、《東雪》、《陶者》等作品里;他的紀行寫景之作,如此詩及《岸貧》、《村蒙》、《小村》,也能顯示出這一傾向。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稱梅宛陵。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皇祐(1049—1054)初期賜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預修《唐書》。詩風古淡,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與歐陽修同為北宋前期詩文革新運動領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釋《孫子》。
梅完巨
樹老垂纓亂,祠荒向水開。
偶人經雨踣,古屋為風摧。
野鳥棲塵坐,漁郎奠竹杯③。
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
[注]①垂纓:下垂的冠帶,這里指樹枝上寄生的藤蔓像冠帶一樣下垂。②人:祠廟里泥塑木雕的供像。踣:跌倒。(3)奠竹杯:手持竹杯進行祭奠。④《山鬼》:《楚辭·九歌》中的一章。
坐:通“座”,指神座
1、這首詩的頷聯和頸聯都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
2、詩的頷聯和頸聯描繪了古廟的什么特點?如何具體描繪的?(4分)
3、詩的結尾寫“《楚辭》哀”,有什么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動靜結合、白描;三四句寫廟中靜態:泥塑的偶像已經因雨淋而踣地;屋子被風摧而破殘。五、六旬寫廟中動態:鳥棲息在積滿塵土的神座上,借此刻出游人稀少、香火冷落;但這畢竟還是一座水旁神廟,故偶爾還有漁人前來卜吉兇。抓住最有特征的形象純短用白描,寫破廟如畫。不僅把破廟寫得如在目;還能使人想象到村落之荒涼,,為后文深化主題,揭露宗教迷信的虛妄做鋪墊。
2、描繪了古廟“荒”(荒涼)的特點,(1分)頷聯寫廟中靜態:泥塑的偶像已經因雨淋而倒地;屋子也被風摧而破殘。頸聯寫廟中動態:野鳥棲息在積滿塵土的神座上,偶爾只有漁人前來卜問吉兇。一動一靜,突出了破廟的荒涼。(3分,答出方法1分,分析2分。若答其它方法,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
3、結尾用《楚辭》的典故,以情結景(抒情),(2分“抒情”、“總結”各為一個得分點)含蓄地抒發了對當時村落荒涼、社會貧困、民生凋敝景象的哀痛之情。(2分)
注釋
①坐:通“座”,指神座,名詞。如作動詞,則與下句“杯”字不對。
②竹杯:以竹為杯,舊時神廟以此卜吉兇。
賞析
1034年(景祐元年)秋,梅堯臣自汴京南歸,由汴河入淮河,經運河,溯長江而至宣城。此詩為其途中所作,是一首寫景詩,也是一幅風俗畫。梅堯臣曾提出:詩要“意新語工”,要能“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怠,見于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像這樣一所水旁古廟,原本沒有什么可寫的;要出新意,更不容易。
詩人先寫廟旁老樹,著眼于“垂纓亂”。枝葉下垂,雜亂不整,既見樹老,亦見村荒。渲染荒寒,作為背景。接著用“荒”字點明廟之古,并以“向水開”表明其在“岸旁”,從而點明題目。三四句寫廟中靜態:泥塑的偶像已經因雨淋而踣地;屋字也被風摧而破殘。五六句寫廟中動態:野鳥棲息在積滿塵土的神座上,借此刻畫出游人稀少、香火冷落;但這畢竟還是一座水旁神廟,故偶爾還有漁人前來卜問吉兇。于動一靜,純用白描,由于把握了最有特征的形象,故能“寫破廟如畫”(陳衍《宋詩精華錄》)。而且,不僅把破廟寫得“如在目前”;還能使人想象到村落之荒涼。作者后來還寫過“淮闊洲多忽有村,棘籬疎敗謾為門”(《小村》),都表現了北宋時淮上的社會貧困、民生凋敝的社會側面。
詩的言外還有一層意思,神廟已“被風摧”,神像已“經雨踣”,所以神佛還不能自保,更不能保佑別人。然而卻還有人來“奠竹杯”,這是很可笑的。韓愈在貶往潮州的南行途中,見到號為“木居士”的神廟,題詩說:“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揭露宗教迷信的虛妄,表現了不信神的思想。此詩用意正與韓愈相同。它既反映了當時一種社會風俗,又含有哲理,且富有諧趣,耐人深思。
結處說:“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山鬼》是屈原《九歌》中的一首,是屈原從民間祭神的巫歌中整理出來的。梅堯臣行經東楚舊地,過古廟,因見到奠神而想到《山鬼》。這不是對《九歌》作評論,實際上是說“欲傳古廟曲,無奈寸心哀”。如上所說的荒涼村落、迷信巫風,有足使人哀之處。梅堯臣在另一首詩中說:“屈原作《離騷》,自哀其志窮。憤世嫉邪意,寓在草木中。”這里說“《楚辭》哀”,正是說他的“自哀”,也是說他的“哀”與屈原的“哀”相同。這樣結尾,是“以情結景”(沈義父《樂府指迷》)的寫法,其中“含不盡之意”。
寫古廟,不寫崇樓高塔,而寫這一水旁破廟;不寫山光水色,而寫老樹荒村;不是贊頌神佛的“法力無邊”,而是寫神佛的不能自保,這是他選材運思的獨創之處。由于他著眼于現實社會,力求用平常的題材與平淡的語言,寫出真實的生活圖畫,使詩歌“意新語工”。這樣就使得詩歌不再是吟風弄月的浮辭濫調,而走上寫實道路。劉克莊說:“宛陵(梅堯臣)出,而后桑濮之哇淫(色情的)稍息,風雅之氣脈(比興的)復振。”推之為宋詩的“開山祖師”。這主要表現在他的《田家語》、《汝墳貧女》、《書竄》、《東雪》、《陶者》等作品里;他的紀行寫景之作,如此詩及《岸貧》、《村蒙》、《小村》,也能顯示出這一傾向。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世稱梅宛陵。少時應進士不第。歷任州縣官屬。皇祐(1049—1054)初期賜進士出身,授國子監直講,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曾預修《唐書》。詩風古淡,對宋代詩風的轉變影響很大,與歐陽修同為北宋前期詩文革新運動領袖。有《宛陵先生文集》,又曾注釋《孫子》。
* 和才叔岸旁古廟梅完巨樹老垂纓亂,祠荒向水開。偶人經雨踣,古屋為風摧。野鳥棲塵坐,漁郎奠竹杯③。欲傳《山鬼》曲,無奈《楚辭》哀![注]①垂纓:下垂的冠帶,這里指樹枝上寄生的藤蔓像冠帶一樣下垂。②人:祠廟里泥塑木雕的供像。踣:跌倒。(3)奠竹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