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于端午節的詩詞

    于端午節的詩詞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于端午節的詩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后昆芳。

      注釋

      鹽梅:鹽和梅子。鹽味咸,梅味酸,均為調味所需。亦喻指國家所需的賢才。鹽花梅漿,可用以擦洗銀器。

      曲糵:亦作“麴櫱”。亦作“ 麴孽 ”。亦作“曲櫱”。 指酒曲。《書·說命下》:“若作酒醴,爾惟麴糵。” 漢 王充 《論衡·率性》:“酒之泊厚,同一麴蘗。” 宋 蘇軾 《鹽官大悲閣記》:“秫稻以為酒,麴糵以作之。”指酒。《宋書·顏延之傳》:“交游闒茸,沉迷麴糵。”有時也指酒稅。

      縷(lǚ):凡指線狀物。

      槿:木名,即木槿。錦葵科,落葉灌木。夏秋開花,花有白、紫、紅諸色,朝開暮閉,栽培供觀賞,兼作綠籬。花、皮可入藥。莖的纖維可造紙“顏如花落槿,鬢似雪飄蓬。”五代·張正見《白頭吟》。

      貽厥:貽:贈給;遺留。厥,文言代詞、助詞或副詞,相當于“其”或“之”。

      昆芳: 昆,指后代、子孫。昆芳,后代有美好的'名聲。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注釋

      ⑴浣溪沙:唐教坊曲,后用為詞牌名。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還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

      ⑵端午:民間節日,在舊歷五月初五。

      ⑶碧紈(wàn):綠色薄綢。

      ⑷芳蘭:芳香的蘭花。端午節有浴蘭湯的風俗。

      ⑸流香漲膩:指女子梳洗時,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隨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宮賦》:“棄脂水也”。

      ⑹“小符”句:這句指婦女們在發髻上掛著祛邪驅鬼、保佑平安的符錄。云鬟(huán):女子的發髻。

      午日觀競渡

      明代: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注釋

      ①午日:端午節這天。

      ②駭:驚駭。

      ③木蘭舟:這里指龍舟。

      ④青漢:云霄。

      ⑤殷:震動。

      ⑥終古:從古至今。

      ⑦暇日:空閑。

      ⑧高會:指端午節會船競渡。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注釋

      少年:年輕。

      艾符:艾草和驅邪符。

      榴:石榴花。

      賢愚:圣賢,愚蠢。

      垂名:名垂青史。

    *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有關于端午節的詩詞的內容,歡迎閱讀! 端午 唐代: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