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秋夜長》閱讀答案賞析
秋夜長
張籍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繞我傍。
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滿田風裊裊,千聲萬聲鹖鳥鳴。
(1)此詩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請結合有關詩句分析。(4分)
(2)此詩的頷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賞析。(4分)
3.里面的“畏”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復雜心理。(2分)詩人既想讓自己能夠睡去以擺脫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輾轉難眠。(2分)
(2)詩人選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蟲、荒城、北斗、白露、秋風、鹖鳥等比較典型的意象,營造了一種寂靜、凄清、孤獨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無法排解的愁緒。
3.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復雜心理。詩人即想讓自己能睡去以擺脫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輾轉難眠。
二
1.“愁人不寐畏枕席”中的“畏”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賞析。 (5分)
2.這首詩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請結合有關詩句分析。 (6分)
參考答案
1.一個“畏”字,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復雜心理。(2分)詩人既想讓自己能夠睡去以擺脫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輾轉難眠。(3分)
2.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通過對秋夜天光月色、荒城田野、蟲聲鳥鳴的描繪,營造了一種清冷、寂靜的氛圍,(2分)烘托了詩人寂寞孤獨的愁苦心情。(2分)(答“襯托”“以動襯靜”等并恰當分析,可得3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語言中的煉字,做此類題目,規范的做法是,先解釋所煉字的字面意思,再結合所煉字所在句定向翻譯,然后寫出這樣表達的作用或效果。堅持這樣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時會比參考答案還完美。“畏”是“怕”的意思,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心理。“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愁苦難以入眠,既想睡去又輾轉難眠,聽“暗蟲唧唧繞我傍”更加難眠。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形象中的情景關系,主要表現手法明顯是“借景抒情”。回答出通過什么景,抒發出什么情即可完成題目。從詩歌內容來看,這是一首比較典型的寫景抒情詩。整首詩以時間為線索,借助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無法排解的愁緒。詩人選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蟲、荒城、北斗、白露、秋風、鹖鳥等比較典型的意象,營造了一種寂靜、凄清、孤獨的氛圍,從而傳達出詩人的心中之愁。本詩運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動襯靜等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帶有凄清味道的秋夜圖,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如果僅僅分析“暗蟲唧唧繞我傍”一句的“襯托”“以動襯靜”手法,適當給分。
作者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張籍
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
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繞我傍。
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斗天未明。
白露滿田風裊裊,千聲萬聲鹖鳥鳴。
(1)此詩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請結合有關詩句分析。(4分)
(2)此詩的頷聯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賞析。(4分)
3.里面的“畏”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
(1)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復雜心理。(2分)詩人既想讓自己能夠睡去以擺脫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輾轉難眠。(2分)
(2)詩人選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蟲、荒城、北斗、白露、秋風、鹖鳥等比較典型的意象,營造了一種寂靜、凄清、孤獨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無法排解的愁緒。
3.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復雜心理。詩人即想讓自己能睡去以擺脫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輾轉難眠。
二
1.“愁人不寐畏枕席”中的“畏”字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賞析。 (5分)
2.這首詩主要采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請結合有關詩句分析。 (6分)
參考答案
1.一個“畏”字,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復雜心理。(2分)詩人既想讓自己能夠睡去以擺脫眼前的愁苦,又因寂寞孤苦而輾轉難眠。(3分)
2.融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通過對秋夜天光月色、荒城田野、蟲聲鳥鳴的描繪,營造了一種清冷、寂靜的氛圍,(2分)烘托了詩人寂寞孤獨的愁苦心情。(2分)(答“襯托”“以動襯靜”等并恰當分析,可得3分)
【解析】
1.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語言中的煉字,做此類題目,規范的做法是,先解釋所煉字的字面意思,再結合所煉字所在句定向翻譯,然后寫出這樣表達的作用或效果。堅持這樣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時會比參考答案還完美。“畏”是“怕”的意思,表現了詩人愁苦、無奈的心理。“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愁苦難以入眠,既想睡去又輾轉難眠,聽“暗蟲唧唧繞我傍”更加難眠。
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形象中的情景關系,主要表現手法明顯是“借景抒情”。回答出通過什么景,抒發出什么情即可完成題目。從詩歌內容來看,這是一首比較典型的寫景抒情詩。整首詩以時間為線索,借助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在冷清孤寂的秋夜里無法排解的愁緒。詩人選取秋夜中的月光、暗蟲、荒城、北斗、白露、秋風、鹖鳥等比較典型的意象,營造了一種寂靜、凄清、孤獨的氛圍,從而傳達出詩人的心中之愁。本詩運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動襯靜等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帶有凄清味道的秋夜圖,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如果僅僅分析“暗蟲唧唧繞我傍”一句的“襯托”“以動襯靜”手法,適當給分。
作者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字文昌,唐代詩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人。郡望蘇州吳(今江蘇蘇州),漢族,先世移居和州,遂為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人。世稱“張水部”、“張司業”。張籍為韓門大弟子,其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秋思》等。
上一篇:兩首古詩《臺城》閱讀答案
下一篇:吳潛《滿江紅·梅》閱讀答案
* 秋夜長張籍秋天如水夜未央,天漢東西月色光。愁人不寐畏枕席,暗蟲唧唧繞我傍。荒城為村無更聲,起看北斗天未明。白露滿田風裊裊,千聲萬聲鹖鳥鳴。(1)此詩選取了哪些意象?營造了一種什么樣的意境?請結合有關詩句分析。(4分)(2)此詩的頷聯表現了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