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雜詩的詩意簡短
己亥雜詩的詩意簡短
《己亥雜詩》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創作的一組詩集。本詩是一組自敘詩,寫了平生出處、著述、交游等,題材極為廣泛,為大家分享了己亥雜詩的詩意,一起來看看吧!
己亥雜詩
作者: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詩意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鑒賞
《己亥雜詩》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心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既是抒情,又是議論,把現實的普遍現象,提到社會歷史的高度,提出問題,抒發感慨,表達態度和愿望。其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使龔詩別開生面,開創了詩的新時代和新風貌。梁啟超在《清代學術概論》中說:“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初讀《定庵全集》,若受電然”。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花有情,死而不已,化做春泥也護花。詩人以落花有情自比,表達自己雖前途不暢也不忘報國的情懷。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
“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時年僅50歲,無從實現社會理想,實在令人嘆惋。“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本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在論詩時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后》),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閱讀練習答案
1這首詩抒寫了詩人辭官告別寓居多年的京城、回歸故里時的復雜心情:既有卸甲歸田的惆悵,也有回歸的喜悅,更有繼續忠心報國服務鄉民的信念。
這首詩寫詩人離京的感受,將政治抱負 、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抒發了詩人復雜的感情。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表達作者憂郁孤獨和悲壯豪邁心情奇妙地交織在一起的兩句是: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2請用第一人稱描述“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所呈現的內容:
夕陽西下,我懷著無邊無際的離愁.揮動馬鞭,離京東去, 打算回到那遠在天涯的家鄉.
詩人以浩蕩修飾離愁,以 “白日斜 ”烘托離愁,以 “天涯”映襯離愁,這種多層次的'描寫方法和馬致遠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有異曲同工之妙。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請你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略作賞析。
詩人以擬人化手法將落花寫成有感情的,說是即使化作了春泥還要護花,用以比喻詩人雖辭官離京,仍要像落花變春泥再護花一樣,對社會,對國家還要竭盡全力。比喻新穎,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熾熱的愛國熱情。
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中“落紅”指什么?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義?
“落紅”指落花,暗指自己辭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雖然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
5“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可謂千古名句,寫一段話用上此句詩。(50字左右 )
如:王老師已經退休五年了,還一直做我們的課外輔導,他這種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龔自珍詩句描寫的那樣:“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啊!
6“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這首詩的精華所在。請自選一個角度(或語言,或詩意,或情感,或哲理)寫一段鑒賞性文字。(40字以內)
答:①從語言上談,這兩句詩語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表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這兩句移情于物,表達了對新生命的贊美。
②從含義上談,這兩句詩是說飄落的紅花并不是無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養呵護著花兒。
③從情感上談,這兩句詩表現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意境高遠,表達了詩人對理想和信念的執著追求。④從哲理上談,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