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漁者》《農家望晴》閱讀答案及解析
江上漁者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農家望晴
雍裕之
嘗聞秦地西風雨,為問西風早晚回?
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
1.兩首詩所表達的內容與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之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2.請分別指出兩首詩后兩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
參考答案
1.相同點:兩首詩都是憫農詩,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關心和同情。不同點:范詩寫的是江上的漁民。人們只知道鱸魚好吃,但它是漁民冒著生命危險打來的。雍詩寫的是秦地的農民。麥收時節,風雨不止,白發老農長久站在麥場高處,盼望著天晴。
2.①范詩后兩句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在大風大浪里,這條小船就像一片樹葉一樣,讓人感覺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但為了生計,漁民不得不這樣。②雍詩的后兩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白發老農像鶴一樣站在麥場高處,這一比喻形象地寫出老農伸長脖子望天、長時間站立的樣子,寫出了老農內心的焦急。
【解析】
1.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兩首詩所表達的內容與思想感情有什么異同之處?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這是考查詩歌中的情感,本題是比較兩首詩歌情感。《江上漁者》這首的小詩指出江上來來往往飲酒作樂的人們,只知道品嘗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全詩通過反映漁民勞作的艱苦,希望喚起人們對民生疾苦的注意,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農家望晴》這首詩選取收割時節西風已至大雨將來時的一個農家生活片斷,集中刻畫一個老農望云的情節,通過這一“望”,可以使讀者聯想到農家一年半載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觀刈麥》所描寫過的那種勞動情景;也可以使讀者想到嗷嗷待哺的農家兒孫和等著收割者的無情的“收租院”等等,詩的潛在含義是很深的。此詩對農民有同情,但沒有同情的話;對農民有歌頌,但也沒有歌頌的話。詩人由衷的同情與歌頌盡在不言之中了。所以相同點:兩首詩都是憫農詩,表達了作者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關心和同情。不同點:范詩寫的是江上的漁民。人們只知道鱸魚好吃,但它是漁民冒著生命危險打來的。雍詩寫的是秦地的農民。麥收時節,風雨不止,白發老農長久站在麥場高處,盼望著天晴。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技巧點撥】詩歌鑒賞比較閱讀應遵守的基本原則.那就是“知同辨異”:“知同”就是發現兩首詩中相同、相似的東西;“辨異”就是分辨兩詩中不同乃至相對、相反的東西。在平時的訓練中,則應注意以下兩種情況:第一,要注意不同人對同一題材的吟詠。像杜牧(唐)《過華清宮》與杜常(宋)《題華清宮》的異同比較,暢當(唐)《登鸛雀樓》與王之渙(唐)《登鸛雀樓》優劣的比較。第二,要注意運用相似手法表達相同感情、不同手法表達相同感情的詩作。理解內容,把握情感,前提是讀懂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讀詩的題目,題目往往點明了詩的主要內容,定下了感情基調,了解作者身世及所處的朝代,即知人論世.同樣的景物,因詩人境遇,心情的不同,會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抓關鍵詞語,分析作者的喜怒哀樂等感情,注意詩的最后兩句,古人寫詩常常卒章顯志,點明主旨,熟悉常用感情基調用語,結合全詩,把握兩詩不同的感情基調。
2. 試題分析:題干問的是“請分別指出兩首詩后兩句使用的修辭手法,并加以賞析” 本題考查詩歌的表達技巧。“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二句牽過的視線,指示出風浪中忽隱忽現的捕魚小船,注意捕魚的情景。鱸魚雖味美,捕捉卻艱辛表達出詩人對漁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對“但愛鱸魚美”的岸上人的規勸。“江上”和“風波”兩種環境,“往來人”和“一葉舟”兩種情態、“往來”和“出沒”兩種動態強烈對比,顯示出全詩主旨所在。“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二句是從生活中直接選取一個動人的形象來描繪:“白發老農如鶴立,麥場高處望云開。”給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這樣的人物最能集中體現古代農民的性格:他們默默地為社會創造財富,飽經磨難與打擊,經常掙扎在生死線上,卻頑強地生活著,永不絕望。其次,“如鶴立”三字描繪老人“望云開”的姿態極富表現力。“如鶴”的比喻,與白發有關,“鶴立”的姿態給人一種持久、執著的感覺。這一形體姿態,能恰當表現出人物的內心活動。最后是“麥場高處”這一背景細節處理對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麥場”,對于季節和“農家望晴”的原因是極形象的說明。而“高處”,對于老人“望云開”的迫切心情則更是具體微妙的一個暗示。通過用近似于繪畫的語言來表述,較之直接的敘寫,更為含蓄,有力透紙背之感。
【考點定位】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技巧點撥】分析表達技巧,就是分析詩人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區分鑒賞要求,即試卷設題是要我們從修辭角度,還是表現手法角度,還是篇章結構,還是兼而有之。(1)必須準確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或何種技巧。其次才是對相關表達技巧的具體的鑒賞。(2)結合相關詩句說說這個手法的內容,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3)說說作者采取這種手法的原因。再次,解釋(4)這種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傳達怎樣的旨趣。運用該手法的好處。在鑒賞過程中的語言表述必須是將詩歌的意境解釋和形式技巧的鑒賞結合在一起的流暢優美的賞析。解題格式: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么+抒什么情;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常見錯誤:解答這類提問時,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對詩歌某個局部的修辭手法進行闡述。這是不對的。但在闡述具體某句詩時,可以談及修辭手法的運用。如本題范詩后兩句運用了比喻和夸張的手法。在大風大浪里,這條小船就像一片樹葉一樣,讓人感覺隨時都有傾覆的危險,但為了生計,漁民不得不這樣。②雍詩的后兩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白發老農像鶴一樣站在麥場高處,這一比喻形象地寫出老農伸長脖子望天、長時間站立的樣子,寫出了老農內心的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