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西施艷史演》 第十四章 筑消夏灣

    作者:
      話說吳王夫差,受了越國貢獻,那西施、鄭旦,兩個美女,皆是絕色,夫差并寵愛之。而西施尤為妖艷善媚,是以獨奪歌舞之席,居姑蘇之臺,擅專房之寵,出入儀制,擬于后妃。

      鄭旦居于后宮,因西施獨得吳王寵愛,心甚妒之,郁郁不樂,未及經年,一病而死。夫差不勝悲痛,葬之于黃茅山,立祠祀之。

      從此吳王更加寵愛西施,惟恐其嬌艷如花,不禁風露,亦如鄭旦之輕年夭折。遂命王孫雄,特建館娃宮于靈巖之山,銅溝玉檻,飾以珠玉,鑲以七寶,為美人游息之所。

      而西施猶不能稱心,時稱有病,其病時常言心痛,每一痛時,必捧心蹙額,顰眉而啼,愈形嬌媚。

      夫差見其如此,覺得帶露嬌花,濺水芙蕖,亦無此艷麗。

      所以西施心痛一次,夫差的寵愛愈深一層。

      鄰院妃嬪,見西施心痛蹙額,吳王更加憐愛,以為王愛心痛蹙額之容,遂效其所為,人人皆作心痛之狀。每逢吳王車駕返宮,一齊顰眉蹙額,以冀寵幸。

      哪知吳王見了他們這種形態,反覺丑陋,含笑說道:“西施心痛,顰眉蹙額,自有一種令人可憐之態,汝等效顰,不能得其萬一,孤視之,愈覺不堪,直所謂西施捧心,東施效之,益形其丑也。”眾嬪妃聞言,人人自愧,默默而退。后人因稱學人所為者,謂之東施效顰。

      西施既已寵擅吳宮。專導吳王趨于荒淫奢侈。吳王因其愛食鮮魚,御廚所進,西施嫌其魚不鮮,恒不舉箸,乃命筑養魚城,城通太湖,使其水時來時去,以養鮮魚。

      西施又喜食鴨,其鴨必喂以香料拌米,并入脂油,養至碩大無朋,方始適口。吳王乃為之筑鴨城以畜鴨。

      西施好食嫩雞,其雞必擇肥嫩潔白者用之。吳王因造雞陂,畜雞以供西施之用。

      西施愛飲女貞酒,其酒出于浙之紹興,吳王命越國每年貢獻,以備西施之用。不料貢獻之酒,遠道而來,更在江中經過風浪顛簸,至吳之時,啟壇視之,皆已混濁,不堪為美人飲料。  吳王又筑酒城,仿女貞酒之制法,釀酒以供西施之用。

      嘗值暑天,西施畏熱,汗流遍體。吳王恐其中暑,致生疾病,而又無法可以生涼,遍詢群臣,皆鮮良策。吳王無可如何,出榜國中道:“有以避暑之法進者,賞賜千金。”

      王孫雄乃獻計道:“臣聞西洞庭之南灣,長可十余里,三面皆山,獨南面如門闕。茍于其間,建筑宮殿,暑天居之,甚為相宜。”

      吳王大喜道:“卿策甚善,可速為孤建筑宮殿,以便消夏。”

      伯(喜否)從旁言道:“西洞庭之南灣,雖然宜于暑日,但此時已及盛夏,若欲建筑宮殿,豈一時所能成就。王孫雄所言,恐不可用。”  王孫雄忙道:“大王不必疑心,自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大王如果賜臣便宜行事,不吝帑藏,自能于十日之中,筑成宮殿,使大王于盛暑之時,可在西洞庭之南灣,度此炎夏也。”夫差喜道:“大夫果有此才,寡人何惜金銀?庫中之財,悉憑大夫支取可也。”

      王孫雄得了此諭,謝恩退出。急急督促工程,起夫役十萬人,赴西洞庭建造宮殿。又復不足,遂啟奏吳王,發全國丁壯,盡赴工役。材料不足,則折取現成房屋以充之。始則嫌民居仄狹,材料不堪應用,僅拆寺院以充之。繼則拆民間富室之高堂大廈,終則并湫溢之居,亦拆取無遺。  百姓既已從事工作,又無居處。王孫雄尚嗔其做工遲延。

      叱罵鞭笞,無所不至。弄得國中百姓,叫苦連天,頓足怨恨,耕種悉廢,機杼無聞,死亡流離,不堪寓目。

      果然到了限期,王孫雄已將宮殿造成,報告夫差。

      夫差大喜,深贊王孫雄善于辦事,賞赍有加。遂與西施同乘龍舟,來至西洞庭新筑宮殿之中避暑。

      只見宮殿嵯巍,層樓嗟峨,真是畫棟云飛,珠簾卷雨,富麗非凡。

      夫差命置筵殿中,以慶落成。自與西施,相對而坐,兩旁排列女樂,更番迭奏。覺得習習風生,暑氣全消,竟與秋日無異。夫差大笑道:“不意天生此灣,命孤與美人,得以消夏,可賜名此地為消夏灣。”

      西施亦十分得意,嫣然一笑,百媚橫生,愈令夫差,心神俱醉。未知后事如何,且待下文分解。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