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遺恨的詩詞(399首)

    381 《鐵窗明月有感》 近代·余文涵

    鐵窗明月恨悠悠,無限蒼生無限仇,個人生死何足論,豈能遺恨在千秋!

    382 《大江東去 離豫章舟泊吳城山下作》 元·王旭

    南游三載,只江山、不負中原詩客。
    萬里行裝無別物,滿意風云泉石。
    牛斗星邊,靈槎縹緲,鬢影銀河濕。
    哀歌誰和,劍光搖動空碧。

    383 《念奴嬌·怒濤駕雪》 元·朱唏顏

    怒濤駕雪,*千騎、爭赴危坡奔注。
    高閣凌空圖畫出,邈邈荊揚佳趣。
    夢澤云寬,邗溝霜凈,影落晴檐柱。
    南來王氣,消沉榛莽深處。

    384 《大江東去 滕王閣 元草堂詩馀卷上》 元·高永

    閑登高閣,嘆興亡滿目,風煙塵土。
    畫棟珠簾當日事,不見朝云暮雨。
    秋水長天,落霞孤鶩,千載名如故。
    長空淡澹,去鴻嘹唳誰數。

    385 《題金陵》 元·陸仁

    麗正門當天闕高,景陽臺下草蕭蕭。
    江圍大地蟠三楚,石偃孤城見六朝。
    落日不將遺恨去,秋風能使旅魂消。
    忘情只有龍河柳,煙雨年年換舊條。

    386 《人月圓·相思何日重相見》 元·趙雍

    相思何日重相見,山遠水偏長。
    鳳弦雖斷,鸞膠難接,愁滿離腸。
    最傷情處,鮫綃遺恨,翠靨留香。
    故人何在,濃陰深院,斜月幽窗。

    387 《人月圓·相思何日重相見》 元·趙雍

    相思何日重相見,山遠水偏長。
    鳳弦雖斷,鸞膠難接,愁滿離腸。
    最傷情處,鮫綃遺恨,翠靨留香。
    故人何在,濃陰深院,斜月幽窗。

    388 《題福佑王廟》 宋·王淮

    關中失鹿人爭逐,一去鴻門不可尋。
    千古英雄死遺恨,封侯廟食更何心。

    389 《南定樓》 宋·晁公武

    水接荊門陸控秦,臥龍陳跡久尤新。
    劍關驛外青山舊,錦里祠邊碧草春。
    更筑飛樓瞰瀘水,擬將遺恨問洪鈞。
    南方已定雖饒富,北望中原正慘神。

    390 《浪淘沙·目送楚云空》 宋·幼卿

    目送楚云空。
    前事無蹤。
    謾留遺恨鎖眉峰。
    自是荷花開較晚,孤負東風。
    客館嘆飄蓬。
    聚散匆匆。
    揚鞭那忍驟花驄。
    望斷斜陽人不見,滿袖啼紅。

    婉約

    391 《讀和議成赦文作》 宋·劉望之

    一紙盟書換戰塵,萬方呼舞卻沾巾。
    崇陵訪沈空遺恨,郢國憐懷若有人。
    收拾金繒煩廟算,安排鐘眉頌宗臣。
    小儒何敢知機事,終望君王赦奉春。

    392 《摸魚子 賦玉簪錄呈趙太初兼與時中茂異》 元·姚燧

    更休尋、玉山瑤草,蓬萊知在何處。
    司花嫌被春風妒。
    留待九秋清露。
    還解語。

    393 《杜鵑花得紅字》 宋·真山民

    愁鎖色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多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長人望眼中。

    394 《杜鵑花得紅字》 宋·真山民

    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古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
    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

    395 《吊鑒湖秋女士》 近代·柳亞子

    惡耗驚傳痛哭來,吳山越水兩堪哀!
    未殲朱果留遺恨,誰信紅顏是黨魁!
    缺陷應彌流血史,精魂還傍斷頭臺。
    他年記取黃龍飲,要向軒亭酹一杯。

    396 《吊劉烈士炳生》 近代·柳亞子

    新詩讀罷意茫然,骨肉情深宛眼前。
    無復扶風豪士賦,難賡江左大哀篇。
    田橫島上人如夢,豫讓橋邊淚似泉。
    尚有椎秦遺恨在,聞雞起舞亦因緣。

    397 《念奴嬌 周瑜宅》 清·鄭燮

    周郎年少,正雄姿歷落,江東人杰。
    八十萬軍飛一炬,風卷灘前黃葉。
    樓艫云崩,旌旗電掃,射江流血。
    咸陽三月,火光無此橫絕。

    398 《鷓鴣天·手捻香箋憶小蓮》 宋·晏幾道

    手捻香箋憶小蓮,欲將遺恨倩誰傳。
    歸來獨臥逍遙夜,夢里相逢酩酊天。

    花易落,月難圓,只應花月似歡緣。
    秦箏算有心情在,試寫離聲入舊弦。

    399 《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 宋·蘇軾

    安石在東海,從事鬢驚秋。
    中年親友難別,絲竹緩離愁。
    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軒冕,遺恨寄滄洲。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