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知音的詩詞(1001首)

    941 《廣陰亭詩》 宋·陳士徽

    唐翁靜者閉門飲水啜粥無知音,我能發爾一片冰清心。
    巨風吹天振海浪如屋,此翁林中眠正熟。
    中天渴烏吐火六合新開窯,此翁兩鬢秋颼颼。
    小兒爛羊瓜果盡青紫,此翁臨水洗雙耳。

    942 《到九鎖陸永仲出迎次韻二絕》 宋·陳律

    老木陰陰擁澗深,九山鎖鎖問知音
    白云仙侶藏云竇,先與好風吹醉吟。

    943 《讀劉蕡策》 宋·陳洎

    藥石危言治亂箴,賈生晁錯是知音
    可憐當日司文者,不畏人言合愧心。

    944 《偶題》 宋·蔡沈

    作書與蜀客,止為求知音
    不料緣素絲,卻與多黃金。
    今情既已異,古意何由尋。
    一笑陶靖節,雅趣無弦琴。

    945 《黃海雜興》 清·余鴻

    浮云變幻豈無心,閑看云飛酒自斟。
    雙壁如門霞是障,群峰拔地筍成林。
    雪依片石留鴻爪,臺峙層巒理素琴。
    鐘子難逢誰識我,高山流水慕知音

    946 《龔宗伯座中贈優人扮虞姬》 清·杜濬

    年少當場秋思深,座中楚客最知音
    八千子弟封侯去,唯有虞兮不負心。

    947 《雜興》 宋·張镃

    真才當自重,躍冶非良金。
    世儒識拔鮮,志士違本心。
    慷慨自鋪陳,庶幾有知音
    但恐北風扇,虛言難保任。
    快哉東方生,可喜未可欽。

    948 《雜興》 宋·張镃

    伯牙善鼓琴,知音一子期。
    已得慰生平,絕弦勿復悲。
    深沉揚執戟,玄文準伏羲。
    各年未原賞,豈欲求當時。

    949 《答山谷先生》 宋·高荷

    四篇詩得褭蹄金,妙旨初臨法語尋。
    要我盡除兒子氣,知公全用老婆心。
    平章許事真難可,付囑斯文豈易任。
    感激面東垂涕泗,高山從此少知音

    950 《送簡長師之洛》 宋·釋文兆

    動靜非常態,超然西去心。
    水期經洛聽,云約到嵩吟。
    齋訪煙村遠,禪依竹寺深。
    祇應風雅道,相府是知音

    951 《西江月·一點真陽在坎》 元·王惟一

    一點真陽在坎,移來點化離陰。
    這些造化義幽深。
    須是明心見性。
    妙在一塵不染,自然對境無心。
    可憐世上少知音
    會得超凡入圣。

    952 《金人捧露盤 鳴鶴余音卷一》 元·王志謹

    喜樂山村,風月知音,信任歲華交換。
    終日掩柴門,處幽軒,閑看古書慵倦。
    住坐從容,獨行獨步,都把聲名斷。
    抱守元陽,情忘境滅,氣神和沖,升沉無礙,玉爐煉至寶,欲結清涼,重生溫暖。

    953 《雨霖鈴 鳴鶴余音卷一》 元·宋德方

    高山流水。
    知音者,世間能幾。
    終南萬里,煙霞歸去也,歲云暮矣。
    拄杖藥爐經卷,除此外、有何行李。

    954 《蘇幕遮·藥無窮》 元·高道寬

    藥無窮,頻收采。
    丹鼎純烹,一味通三昧。
    萬法都無真個會。
    清靜家風,最上為精粹。
    知音,偏可意。
    開口參同,方外生智慧。
    乾里圓明添活計。
    了見之時,衲被蒙頭睡。

    955 《浣溪沙 贈琴娃以上四首見元草堂詩余卷上》 元·謝醉庵

    沉屑微熏睡鴨金。
    朱弦還解解芳心。
    盈盈桃李未春深。
    天上鸞膠須著意,人間鳳曲有知音
    莫教風雨綠成陰。

    956 《最高樓 暮春》 元·薛昂夫

    花信緊,二十四番愁。
    風雨五更頭。
    侵階苔蘚宜羅襪,逗衣梅潤試香篝。
    綠窗閑,人夢覺,鳥聲幽。

    957 《百字令 贈彈一弦子張文秀》 元·張可久

    一行秋思,記孫登當日,山中琴趣。
    誰識吾宗,父老子、自制寸金皮鼓。
    *截孤篁,絲抽獨繭,替盡琵琶譜。
    輕攏慢捻,西湖何限懷古。

    958 《水龍吟 和馬西麓韻》 元·張野

    故人邂逅相逢,滿懷和氣無邊際。
    別來一載,光陰回首,水流星墜。
    白雪歌詞,青云人物,知音有幾。
    把滄溟倒卷,天瓢滿吸,須拼了,為君醉。

    959 《水龍吟 題湖山勝 亭》 元·張野

    翠微曾共登臨,冷光瀲滟三千頃。
    玉京佳處,景雖天造,地因人勝。
    若把西施,淡妝濃抹,兩相比并。
    道此間如對,*娥仙子,慵梳掠,臨鸞鏡。

    960 《木蘭花慢 聽姜惠甫摘阮》 元·王旭

    想高情千古,誰得似、仲容賢。
    把山海遺音,寫歸玄璧,妙絕當年。
    清風竹林人去,被浮哇、迷卻性中天。
    不有黃臺公子,寧聞清廟朱弦。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