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江邊的詩詞(795首)

    341 《送范光伯北行》 宋·裘萬頃

    玄冥將歸休,勾芒已促裝。
    江邊疎柳青,江上寒梅香。
    有客當此時,中流駕風檣。
    欲學太史公,窮汶泗沅湘。

    342 《香奩體五首》 宋·葉茵

    倚樓目斷暮江邊,約定歸期夜不眠。
    香篆有煙燈有暈,笑移針線向床前。

    343 《伴書回寄建康張總卿》 宋·張镃

    湖上初晴擅曉涼,一緘俄墜讀書床。
    月卿星使年年憶,雪白蘭薰字字香。
    聞道江邊勤叱馭,也知鷗外靜鳴榔。
    新君未訓詩人在,早覲楓宸荷紫囊。

    344 《楊秘監補外贈送》 宋·張镃

    止是尋常月,今宵不愛明。
    江邊有歸客,都下減詩情。
    上自憐公直,人知暫此行。
    賢郎先返舍,應喜候門迎。

    345 《元用見過誦詩劇談因成古風以成戲惱兼簡若晦》 宋·章甫

    有口只可飲醇酒,世事令人三日嘔。
    有耳只可對詩翁,俗語令人三日聾。
    平生嗜酒耽佳句,此外自知無用處。
    東風吹我墮江邊,歲晚知音罕相遇。

    346 《多日不收家信再和呈丁合州》 宋·章甫

    郵亭盤礴已六日,清坐了無塵事隨。
    書寄弟兄猶未到,夢游京浙不勝馳。
    江邊短艇雨千點,竹里疎煙梅一枝。
    兒女未知為客恨,但爭柑橘繞庭墀。

    347 《早發竹山二首》 宋·張嵲

    天外峰蠻排木杪,江邊石氣動云根。
    憑誰為謝東流水,好送寒聲入故園。

    348 《枕上聞雪呈趙郭二公》 宋·張嵲

    上瑞來寧玉座憂,夜聲先到竹窗幽。
    饑腸已作來年飽,病眼聊須臘月收。
    高士清貧無敝履,故人狂興阻扁舟。
    卻思清曠江邊路,鶉兔成車酒自篘。

    349 《將請鄉郡作》 宋·張嵲

    本初休車騎,陶令歸田園。
    憧憧天壤間,何人無一廛。
    惟我若斷梗,漂流浙江邊
    牽絲始立歲,屏處知命年。

    350 《與郭壽翁俱客錢塘壽翁歸吉州追餞至龍山白塔》 宋·王铚

    江邊孤寺舊曾經,重枉驪駒當短亭。
    落日催人心去住,東風回首淚飄零。
    魂歸但覺楓林黑,書就終期汗簡青。
    歸隱我無沖凌晨氣,相思時望少微星。

    351 《蔡天啟作中興碑詩且邀同賦》 宋·王铚

    一日屠戮三庶人,天理已盡殺氣昏。
    青宮惴惴二十載,免禍自求黃屋尊。
    忠臣開除兩京路,未知日月雙懸處。
    歸來祈哀語可憐,今日貴作天子父。

    352 《李浦道中得家信》 宋·項安世

    李浦江邊路,星沉日未生。
    逢人送家信,借火讀天明。
    上說兒曹健,中言客路晴。
    促歸仍勸緩,反覆見慈情。

    353 《見雁》 宋·項安世

    萬古胡沙雁,衡陽到即回。
    如何九日至,故作永州來。
    節里他鄉客,江邊獨夜桅。
    吾親應念我,煩汝到浯臺。

    354 《除夕諭鈴下兩絕句》 宋·項安世

    江邊梅柳自知新,病里形容只向陳。
    春色不干枯木事,明朝賀歲莫通賓。

    355 《酬答復州葉教授》 宋·項安世

    象環章甫古冠衣,解佩江邊結伴嬉。
    應共游童春浴罷,詠歌喬木錯薪辭。

    356 《春日途中五首》 宋·項安世

    微風急雪點微茫,漁浦江邊上客航。
    逆水趁潮如順水,他鄉送客似離鄉。

    357 《天禧詔罷寄王貫之》 宋·宋庠

    裂繻無路學西游,衡木為扉戀一丘。
    阮籍自多回轍淚,虞卿長有著書愁。
    江邊客素沈驚鯉,海上機心失故鷗。
    借問騷人才幾許,莫因鶗鴃枉悲秋。

    358 《歲晚感事》 宋·宋庠

    榮路冥煩客,單車寂寞州。
    野氛連市漲,寒水夾城流。
    塞上真亡馬,江邊獨信鷗。
    不知芳歲晚,霜雪上人頭。

    359 《賀仲雨斗門》 宋·陳藻

    濯錦江邊唱絕強,孤青和者亦夔襄。
    歷年雖久地相遠,在寢豈止升渠堂。
    縱能帖石防頹岸,隨寓幽居供賞玩。
    何發是處斗門雄,莆壤萬農生贊嘆。
    莊周笑我機械深,夏王見我須賞音。
    莫道白頭猶未遇,等勞一片活人心。

    360 《賦京口蘇園》 宋·陳藻

    揚子江邊犬吠村,蘇公宅畔蝶游園。
    淪波對景標層塔,野市逃喧植外樊。
    亭榭高低隨卉木,門庭光彩屬兒孫。
    本朝名相青氈在,傍筑書齋細討論。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