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山色的詩詞(1003首)

    781 《天運不已,歲時又春,學已可乎!作自勉詩呈》 元·黃清老

    東風一笑可人心,旋瀝新醅對客斟。
    山色未勻春意淺,梅花已老白云深。
    半軒依竹閑聽雨,千里懷人欲抱琴。
    試問樵溪隔年意,碧波東注渺難尋。

    782 《照武西塔山報恩寺》 元·何中

    山椒敞禪扃,幽欣失微倦。
    密林稍深沉,新筍亦蔥蒨。
    磴折迎空香,臺虛得清囀。
    蕓蕓趨前塵,往往遺勝踐。

    783 《李老谷》 元·黃溍

    緣崖一徑微,入谷雙崦窄。
    密林日易昏,況乃云雨積。
    行人望煙火,客舍依山色
    家僮為張燈,野老煩避席。
    未覺風俗殊,只驚關河隔。
    嚴程不可緩,子規勿勸客。

    784 《句》 宋·卓祐之

    山色列屏分左右,水聲鳴玉繞西東。

    785 《寄王荊公憶江陰》 宋·朱明之

    城上城隍古鏡中,城邊山色翠屏風。
    魚是接海隨時足,稻米連湖逐歲豐。
    太伯人民堪教育,春申溝港可疏通。
    朱輪天使從君欲,異日能忘笑語同。

    786 《羃窗》 宋·周獻甫

    薄紙新糊就,悠然一室清。
    有風寒不到,無月夜能明。
    暫隔前山色,時敲落葉聲。
    凍蠅可憎汝,鑽撲漫營營。

    787 《初至羅浮》 宋·鄭玠

    長說羅浮欲到難,清游今作字民官。
    分明蓬島三山色,占得飛云六月寒。
    寶軸幾函青貝葉,玉蘭無限碧瑯玕。
    此來更擬詢遺事,記與靈蹤石上看。

    788 《感懷》 宋·趙軫

    群鱗戲清波,天青云影白。
    濯足歌滄浪,一笑天地窄。
    山色秀而深,都言秘神物。
    眼底有真龍,何必云中覓。

    789 《橘二首》 宋·趙與?

    野色煙波外,西風橘柚香。
    湖光杳無際,山色忽深藏。
    塔古燈猶照,壇余灶已荒。
    何當蛻塵鞅,從此訪漁郎。

    790 《楓》 宋·趙立夫

    黃紅紫綠巖巒上,遠近高低松竹間。
    山色未應秋后老,靈楓方為駐童顏。

    791 《追擬玄真子漁歌》 宋·趙處澹

    雨晴山色靜堆藍,橋外人家分兩三。
    緣岸北,遠溪南,片片閑云趁落帆。

    792 《如歸亭》 宋·章侁

    倚岸凌虛若冠鰲,湖光山色兩相高。
    驚波雜沓聞千騎,遠樹微茫見一毫。
    娃館已空人世隔,帝鄉何許客心勞。
    吳門曳彩那曾睹,早覺霜華入髩毛。

    793 《白獺湖》 宋·章樵

    屈曲連汀隱復明,西湖奇觀到南屏。
    萍花巧綴玉鈿碧,山色凈涵螺髻青。
    隋女啼妝羞缺月,秦娥望幸對明星。
    主人約束當尊俎,未放騷翁眼獨醒。

    794 《豫章寄家兄》 宋·章粲

    雨時山色深,雨余山意醒。
    千山萬山閒,秋風雁聲冷。
    澄江凈秋思,明霞炯秋影。
    遙想大云心,華觴誰與領。

    795 《合溪新亭》 宋·章炳炎

    每到雙溪興自招,新亭況是隔丹囂。
    水中山色都如畫,風里湍聲卻似潮。
    欹枕幾回眠盡夜,憑欄不厭立終朝。
    人生何用千鐘酒,萬古間愁向此消。

    796 《竹節亭》 宋·張璹

    結構華亭歲月深,形如竹節俯山陰。
    規模自壯中山色,基業猶存萬古心。
    窗外豈無猿鶴淚,簷前時有鳳凰吟。
    夜深神鬼驚聞處,月下誰彈一曲琴。

    797 《延真秋屏軒》 宋·張叔敏

    鳥回山色隱如城,碧落人歸依舊青。
    好向中間安一榻,何須更畫繞床屏。

    798 《延真秋屏軒》 宋·張景脩

    鳥回山色隱如城,碧落人歸依舊青。
    好向中間安一榻,何須更畫繞床屏。

    799 《送梵才上人歸天臺》 宋·張環

    往問維摩疾,來探般若心。
    本源雖自在,因地亦行深。
    灑落溪山色,蒼涼竹樹陰。
    宦途如磨蟻,何日重登臨。

    800 《山居雜興》 宋·張次賢

    深林樹色翠重重,一枕蘧蘧蝶翅濃。
    好鳥乍啼驚夢覺,可人山色人簾櫳。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