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少年的詩詞(1014首)

    681 《江南作(一作江上旅泊)》 唐·張祜

    楚塞南行久,秦城北望遙。
    少年花已過,衰病柳先凋。
    客淚收回日,鄉心寄落潮。
    殷勤問春雁,何處是煙霄。

    682 《送樸處士歸新羅》 唐·顧非熊

    少年離本國,今去已成翁。
    客夢孤舟里,鄉山積水東。
    鰲沈崩巨岸,龍斗出遙空。
    學得中華語,將歸誰與同。

    683 少年行》 唐·章孝標

    平明小獵出中軍,異國名香滿袖薰。
    畫榼倒懸鸚鵡嘴,花衫對舞鳳凰文。
    手抬白馬嘶春雪,臂竦青骹入暮云。
    落日胡姬樓上飲,風吹簫管滿樓聞。

    684 《寄潘緯》 唐·周賀

    楊柳垂絲與地連,歸來一醉向溪邊。
    相逢頭白莫惆悵,世上無人長少年

    685 《寄新頭陀》 唐·周賀

    見說北京尋祖后,瓶盂自挈繞窮邊。
    相逢竹塢晦暝夜,一別苕溪多少年
    遠洞省穿湖底過,斷崖曾向壁中禪。
    青城不得師同住,坐想滄江憶浩然。

    686 《游春十二首》 唐·姚合

    正月一日后,尋春更不眠。
    自知還近僻,眾說過于顛。
    看水寧依路,登山欲到天。
    悠悠芳思起,多是晚風前。

    687 《送無可上人游越(一作送無可住越州)》 唐·姚合

    清晨相訪立門前,麻履方袍一少年
    懶讀經文求作佛,愿攻詩句覓升仙。
    芳春山影花連寺,獨夜潮聲月滿船。
    今日送行偏惜別,共師文字有因緣。

    688 《大堤新詠》 唐·施肩吾

    行路少年知不知,襄陽全欠舊來時。
    宜城賈客載錢出,始覺大堤無女兒。

    689 《山院觀花》 唐·施肩吾

    初來唯見空樹枝,今朝滿院花如雪。
    門前為報諸少年,明日來遲不堪折。

    690 《舊鏡》 唐·鮑溶

    團團銅鏡似潭水,心愛玉顏私自親。
    一經離別少年改,難與清光相見新。

    寒食節孤獨

    691 《九日與友人登高》 唐·鮑溶

    云木疏黃秋滿川,茱萸風里一尊前。
    幾回為客逢佳節,曾見何人再少年
    霜報征衣冷針指,雁驚幽夢淚嬋娟。
    古來醉樂皆難得,留取窮通付上天。

    692 《范真傳侍御累有寄,因奉酬十首》 唐·鮑溶

    昨日新花紅滿眼,今朝美酒綠留人。
    更宜明月含芳露,憑杖蕭郎夜賞春。
    白雪翦花朱蠟蒂,折花傳笑惜春人。
    請君白日留明日,一醉春光莫厭頻。

    693 《猛士行》 唐·李廓

    戰鼓驚沙惡天色,猛士虬髯眼前黑。
    單于衣錦日行兵,陣頭走馬生擒得。
    幽并少年不敢輕,虎狼窟里空手行。

    694 《長安少年行》 唐·李廓

    金紫少年郎,繞街鞍馬光。
    身從左中尉,官屬右春坊。
    刬戴揚州帽,重薰異國香。
    垂鞭踏青草,來去杏園芳。

    695 《題悟公禪堂》 唐·陸暢

    臨壇付法十三春,家本長城若下人。
    蕓閣少年應不識,南山鈔主是前身。

    696 《寄河陽從事楊潛》 唐·李涉

    憶昨天臺尋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烏欲上海如血,翠色一點蓬萊光。
    安期先生不可見,蓬萊目極滄海長。

    697 《寄荊娘寫真》 唐·李涉

    章華臺南莎草齊,長河柳色連金堤。
    青樓曈曨曙光蚤,梨花滿巷鶯新啼。
    章臺玉顏年十六,小來能唱西梁曲。

    698 《與左興宗湓城別》 唐·熊孺登

    江逢九派人將別,猿到三聲月為秋。
    不知相見更何日,此夜少年堪白頭。

    699 《樂府新詩》 唐·徐凝

    一聲盧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不羨越溪歌者苦,采蓮歸去綠窗眠。

    700 《敕贈康尚書美人》 唐·薛zm

    天門喜氣曉氛氳,圣主臨軒召冠軍。
    欲令從此行霖雨,先賜巫山一片云。

    樂府少年壯志組詩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