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寫琴的詩詞(708首)

    481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宋·汪元量

    蘇子瞻吃惠州飯,黃魯直度鬼門關。
    今日君行清淚落,他年勛業勒燕山。

    482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宋·汪元量

    五里十里亭長短,千帆萬帆船去來。
    請君收淚向前去,要看幽州金筑臺。

    483 《送琴師毛敏仲北行》 宋·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處,北關門外雨來天。
    南人墮淚北人笑,臣甫低頭拜杜鵑。

    484 《次韻致明聽琴》 宋·劉子翚

    病翁不咄咄,瑯然寄枯琴。
    倘無枯琴寄,孰表吾之心。
    形忘豈知病,道在寧復今。
    龍蟠老樟下,觱發搖長音。

    485 《同張守謁蔡子強觀硯論琴偶書》 宋·劉子翚

    共造中郎室,明窗玩好奇。
    硯珍鐫子石,琴古斲孫枝。
    篆鼎飄香遠,茶甌轉味遲。
    自慚塵土累,清話得移時。

    486 《聽詹溫之彈琴歌》 宋·劉子翚

    鳴琴藝精非小道,可惜溫之今已老。
    玲瑯一鼓萬象春,鐵面霜髯不枯槁。
    自言寡和音,求我為作歌。
    號宮韻角可聽不可狀,錦腸繡舌空吟哦。

    487 《琴友》 宋·李呂

    金玉聲清圓,鸞鳳勢翔舞。
    重是古人風,勿效兒女語。

    488 《壬戌中秋沿檄行縣與龔實之同宿于琴泉軒》 宋·黃公度

    搖落江城暮,招提訪舊游。
    泉聲終夜雨,竹影一堂秋。
    露湛衣裳冷,山空枕簟幽。
    故人憐寂寞,抱被肯相投。

    489 《梵隆大師乞詩隆能琴阮為鼓數行》 宋·韓元吉

    扁舟望涵山,一塔白云里。
    東西互迎送,目盡三十里。
    下有布金園,軒窗面流水。
    上人富愿力,物物盡經始。

    490 《贈彈琴者》 宋·曾鞏

    至音淡薄誰曾賞,古意飄零自可憐。
    不似秦箏能合意,滿堂傾耳十三弦。

    491 《知府石太尉閑抱瑤琴榮臨圭竇燒筍供膳刻竹題》 宋·魏野

    筍就林燒厭八珍,煙為翠幙草為茵。
    功臣名姓留何處,自把金刀刻翠筠。

    492 《知府石太尉閑抱瑤琴榮臨圭竇燒筍供膳刻竹題》 宋·魏野

    分茆人忽到茅齋,踏破溪邊萬點苔。
    卻恐歌鐘喧靜境,隨軒祇背古琴來。

    493 《留題滻川姚氏鳴琴泉》 宋·魏野

    琴里休夸石上泉,爭如此處聽潺湲。
    愛于琴里無他意,落砌聲聲是自然。

    494 《舟中聽琴》 宋·蘇轍

    江流浩浩群動息,琴聲瑯瑯中夜鳴。
    水深天闊音響遠,仰視牛斗皆従橫。
    昔有至人愛奇曲,學之三歲終無成。
    一朝隨師過滄海,留置絕島不復迎。

    495 《大人久廢彈琴比借人雷琴以記舊曲十得三四率》 宋·蘇轍

    久厭凡桐不復彈,偶然尋繹尚能存。
    倉庚鳴樹思前歲,春水生波滿舊痕。
    泉落空巖虛谷應,佩敲清殿百官寒。
    終宵竊聽不能學,庭樹無風月滿軒。

    496 《閻子常攜琴入村》 宋·晁補之

    閻夫子,通古今。
    家徒四壁猶一琴,今年二月雨霖霪。
    喜君壟麥如人深,屋間幽默咸池音。
    高山流水我非聽,聽我說君辛苦吟。

    497 《閻子常求琴弦》 宋·晁補之

    先生三尺琴,斷絕弦上音。
    欲求鳳喙膠,弱水毛猶沉。

    498 《琴中宮調辭》 宋·晁補之

    神仙神仙何處,青山里,白云際,不似人間世。
    源上正碧桃春,清溪乍逢人。
    住無因,憶紅塵,出洞花紛紛。

    499 《李成季得閻子常古琴作》 宋·晁補之

    昔人流水高山手,此意寧從弦上有。
    閻侯卷舌臥閭里,意向是中留不朽。
    似聞綠綺置床頭,暑雨東城無麥秋。
    趙傳和氏齋五日,吳得湛盧當兩州。

    500 《和淮南公聽琴聞弦斷詩》 南北朝·庾信

    嗣宗看月夜。
    中散對行云。
    一弦雖獨韻。
    猶足動文君。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