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楊柳,灞橋西,去日同君上柳堤。聞道將軍得天馬,歸時芳草正萋萋。
折楊柳,上章臺,柳色依依尚未回。漢家盡得單于壘,屈指歸同社燕來。
折楊柳,上隋堤,攀條同憶送君時。君王近發關中卒,更戍歸來尚未遲。
腸腹元無一字書,杯羹那敢嗜甘腴。廚人不用催煙火,已學羅池放鷓鴣。
遠碧涵空暮天闊,落日愁人船不發。多情何處雁西飛,憑寄天涯尺素歸。
白發柳夫子,政是柳州孫。譚經能解頤,經綸出其門。彼美蒼梧士,紉服得蘭蓀。抽身朱墨間,初知儒者尊。報國直以人,不類一飯恩。山中多散材,著意采蟠根。
荷衣老長官,擁紬呼衙晚。黃閣有造父,伏驥起編棧,廣文局如水,何人檄慵慢。豈無同升公,空谷飽藜莧。寄書獲我心,正須衡陽雁。
東風來何時,百花已飄零。獨余堤上柳,慘淡含春榮。扁舟復何適,延客江上亭。顧無青玉案,何以送子行。攀條欲相贈,上有雙流鶯。流鶯正求友,奈此別離情。
莫解丁香結,從教長苦辛。郤因千種恨,別作一家春。
伏雌將阿鶩,水陸不相直。鴨鴨橫波去,嗝嗝呼不得。
雨葉不自持,風花故入衣。飛花已無定,忍著惡風吹。
嫋嫋東門柳,重重小苑花。為誰須落子,著意莫藏鴉。
江青沙日暖,雄鴨雌鴛鴦。相看不相識,花晚褪紅香。
前年種垂柳,已復如許長。長條莫攀折,留待映滄浪。
堂下列絲竹,堂上娛佳賓。相看夜未艾,樂此笑語真。風流今屬公,我輩但逡巡。文章千古意,翰墨四時春。
公憎孔壬面,怪石乃寓目。夜堂發深藏,林立驚滿屋。我亦苦嗜此,一見下風伏。何當載而歸,妙策三十六。
公臥百尺樓,余子可下瞰。我每奉談麈,汲古得探探。身外皆為余,此道要無憾。從渠梅雨天,陰晴遞明暗。
桴鼓息荒村,襏襫盛南畝。永日省文書,呼客共樽酒。主人出塵姿,宛是靈和柳。行歸帝所游,此地豈淹久。
先生蕭瑟半涂休,一跌青云不再收。名壓班行來眾毀,筆鑱造化起天讎。王韋黨破誰為地,柳播風殊愿易州。廟食羅池今尚否,滿編遺韻掩鳴球。
三月二十七,春叢已半空。細草著露作團綠,落花擁溪相壓紅。南北游人歸未歸,日斜飛絮撩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