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關于寫山的詩詞(1204首)

    761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宋·蘇轍

    當年五月訪廬山,山翠浮聲寢食間。
    藤杖復隨春色到,寒泉頓與客心閑。
    巖頭懸布煎茶足,峽口驚雷泛葉慳。
    待得前村新雨遍,扁舟應逐好風還。

    762 《書廬山劉顗宮苑屋壁三絕》 宋·蘇轍

    山西舊將本書生,歸老巖間示厭兵。
    臥聞布水中宵起,錯認邊風萬馬聲。
    雕弓掛壁恥言勛,出人樵漁便作群。
    五馬親來看射虎,不愁醉尉惱將軍。
    肩輿已棄躡風騅,舊物仍存楊柳枝。
    一曲清歌近尤好,五陵故態未全衰。

    763 《仆罷官東歸過杭州寓六游堂而樓閣倚空江山在》 宋·毛滂

    道人送客過林扃,先識穿云拄杖聲。
    內苑深居無一念,東堂久闊尚余情。
    且欣能善將軍飯,未怪頻翻吏部羹。
    小住家風殊不惡,一江明月看潮生。

    764 《與鄭漢詳飲石橋山》 宋·毛滂

    喜得青州好從事,共登畢卓拍浮船。
    云煙已借一千日,山鳥不須驚醉眠。

    765 《書禪靜寺集翠堂示堂中老人琳徑山詩》 宋·毛滂

    煙岫供寒翠,風簾舞小晴。
    短墻分竹色,虛戶納松聲。
    弄筆云窗暖,煎茶玉醴輕。
    端知孤檜月,獨伴夜禪清。

    766 《書懷寄韋山人》 宋·寇準

    萬事不關慮,孤吟役此生。
    風騷中旨趣,山水里心情。
    眾木凋寒色,空江噴暮聲。
    終期謁君子,同繞綠苔行。

    767 《書山館壁》 宋·寇準

    秋作西南使,千林覆去程。
    四時無日影,終夜有猿聲。
    路入溪云過,人穿鳥道行。
    不堪孤驛望,風雨動鄉情。

    768 《書黃山館壁》 宋·寇準

    殘日住孤館,遲遲行古臺。
    大河連野去,白鳥背城來。
    離恨渾如結,鄉心漸欲灰。
    山花半寥落,猶在社前開。

    769 《與曇秀師別垂二十年而后相會于金山作》 宋·晁補之

    詩筆多生習氣牽,老來經唄亦隨緣。
    何妨偶入東坡夢,未害閑依北固禪。
    萬里波濤憑檻語,一山風雨并窗眠。
    未甘白首塵埃地,更約相逢二十年。

    770 《仙山詩 二》 南北朝·庾信

    石軟如香飰。
    鉛銷似熟銀。
    蓬萊暫近別。
    海水遂成塵。

    771 《仙山詩 一》 南北朝·庾信

    金灶新和藥。
    銀臺舊聚神。
    相看但莫怯。
    先師應識人。

    772 《上寺看南山》 宋·邵雍

    疊疊是峰巒,西連梁雍寬。
    與其行里看,不若坐中觀。
    包括經唐漢,并吞歷晉韓。
    消沉事難問,唯爾尚巑屼。

    773 《代書寄華山臺觀武道士》 宋·邵雍

    太華中峰五千仞,下有大道人往還。
    當時馬上一回首,十載夢魂猶過關。
    生平愛山山未足,由此看盡天下山。
    求如華山是難得,使人消得一生閑。

    774 《九日登壽安縣錦屏山下宿邑中》 宋·邵雍

    并轡西游疊石溪,斷崖環合與云齊。
    飛泉亦有留人意,肯負他年尚此棲。

    775 《九日登壽安縣錦屏山下宿邑中》 宋·邵雍

    煙嵐一簇特崔鬼,到此令人心自灰。
    上有神仙不知姓,洞門閑倚白云開。

    776 《七月過孤山勤上人院》 宋·蔡襄

    青林藹藹日暉暉,薄晚涼生暑氣微。
    湖上清風如可載,畫船十只不空歸。

    777 《二十二日山堂小飲和元郎中牡丹向謝之什》 宋·蔡襄

    幾家園館見千枝,白發雖多意不衰。
    香澤最深風靜處,醉紅須在月明時。
    已知佳節無余日,更向殘芳卷一巵。
    擬放春歸還自語,來年老信莫先期。

    778 《七臺山》 宋·白玉蟾

    六月泉聲帶雨寒,斜陽染出淡紅山。
    白云無恙青楓老,不見龔劉振錫鐶。

    779 《東山道院》 宋·白玉蟾

    煙月荒涼野色寒,松梢滴露夜將闌。
    人家曠絕無雞犬,一鶴飛來點翠山。

    780 《三月晦東山》 宋·洪咨夔

    太皞明朝禪祝融,杖藜能送東風。
    兩岸蘿蔓因依綠,一樹桐華自在紅。
    聒聒竊脂農即事,喈喈搏黍女趨功。
    細思舉世誰閑得,一笑浮圖倒景中。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