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子旁的詞語
蟲子旁的詞語:1. 昆蟲;2. 螞蟻;3. 蝴蝶;4. 蜜蜂;5. 蜻蜓;6. 蟬;7. 蚊子;8. 蟋蟀;9. 螳螂;10. 蛇;11. 蜘蛛;12. 蜈蚣;13. 蚯蚓;14. 蟑螂;15. 蛾子;16. 蝸牛;17. 蛤蟆;18. 蜥蜴;19. 蟾蜍;20. 蠶
蟲子旁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傍不肯 | 傍不肯 旁邊容不得其它蟲子,所以是讀páng,但不是通假字。 |
旁敲側擊 | 旁敲側擊【解釋】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近義詞】拐彎抹角【反義詞】直言不諱、直截了當【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從側面含蓄表達 |
旁敲側擊 | 【解釋】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回:“只不過不應該這樣旁敲側擊,應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近義詞】拐彎抹角【反義詞】直言不諱、直截了當【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從側面含蓄表達 |
蝦子 | 蝦子 蝦子,別名:吳福花,千屈菜科、蝦子花屬灌木,高3-5米,有長而披散的分枝;幼枝有短柔毛,后脫落。葉對生,革質,拔針形或狹披針形,上面通常近無毛,下面微白色具微小黑腺點,被短柔毛,近無柄。蒴果狹橢圓形,長約7毫米,包藏于萼管之內,2瓣裂,具多數種子。 花期3~4月。生于路旁、河邊、山坡的向陽地。 |
棠梨 | 棠梨 李時珍說:棠梨,是一種野梨,處處山林都有。塒比梨樹小,葉邊都有鋸齒。二月開白花,霜后可吃。棠梨樹與梨嫁接最好。有甜、酸,紅、白兩種。 它的葉味微苦,嫩時烘熟,用水淘凈后,可加油、鹽調食,或蒸曬后當茶。它的花也可烘熟吃,或曬干磨面作燒餅充饑。 味酸、甘,澀,性寒,無毒。 燒束吃,止滑痢。 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筋腹痛。將一把枝葉同二兩木瓜煎汁,細呷。 落葉喬木,高4~10米。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黑褐色,被絨毛,有時具刺。 喜光,稍耐蔭,耐寒,耐干旱、瘠薄。對土壤要求不嚴,在堿性土中也能生長。深根性。具抗病蟲害能力。生長較慢。 野生于荒郊、山腳、路邊或道旁。分布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甘肅、陜西、遼寧等地。常用來做梨樹嫁接的砧木。 【異名】杜、甘棠(《詩經》),杜梨(陸璣《詩疏》),杜棠(《爾雅》郭璞注),野梨(《綱目》),土梨(《中國樹木分類學》)。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棠梨的果實。 【化學成分】果實含糖量19.62%,水分50.93%。葉含綠原酸、異綠原酸、新綠原酸和槲皮素衍生物。又含多量蛋白質。 【性味】酸甘,寒。 ①《救荒本草》:"味甘酸。" ②《綱目》:"酸甘澀,寒,無毒。" ③《玉楸藥解》:"味酸,性澀微寒。" 【歸經】《玉楸藥解》:"入手太陰肺、足厥陰肝經。" 【功用主治】斂肺,澀腸。治咳嗽,瀉痢。 ①《綱目》:"燒食止滑痢。" ②《玉楸藥解》:"收腸斂肺,止泄除嘔。" 棠梨的果實 【考證】出自《本草綱目》。 ③《中華本草》: 【功能主治】斂肺,澀腸,消食。主咳嗽,瀉痢,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⒈陸璣《詩疏》:甘棠,今棠梨,赤棠也,與白棠同耳,但子有赤白美惡。子白色為白棠,甘棠也,少酢,清美。赤棠子澀而酢,無味。俗語云,澀如杜是也。 ⒉《救荒本草》:棠梨樹,今處處有之,生荒野中。葉似蒼術葉,亦有團葉者,有三叉葉者,葉邊皆有鋸齒,又似女兒茶葉,其葉色頗白。開白花,結棠梨如小楝子大。 ⒊《綱目》:赤者杜,白者棠;或云牝曰杜,牡曰棠;或云澀者杜,甘者棠。杜者澀也,棠者糖也,三說俱通,末說近是。棠梨,野梨也。霜后可食,其樹接梨甚嘉,有甘酢、赤白二種。 ⑴肺熱咳嗽,干咳無痰:取鮮果60克,冰糖30克,水煎服,每天三次。 ⑵急慢性咽喉炎:鮮果90克或干果60克,去皮后慢慢嚼服,連服3天。 ⑶瀉痢不止:鮮果90克,炭火烘至微焦,趁熱去皮吃,每天3次。 ⑷勞累過度,手足無力,全身酸痛:鮮果60克,搗爛后加米酒30克,水煎服,早晚各一次;或以干品250克,米酒1000克,浸泡10天,即成棠梨酒,每天服50克,效果明顯。 ⑸反胃吐食:取葉油炒去刺,研為末,每天早晨起床后以酒送服5克。 通常作栽培梨的砧木,也可直接作園林樹木栽植。花白色,樹形美,耐粗放管理。 甘棠又稱為棠梨,因常常野生于荒郊、山腳、路旁,所以人們常常叫它野梨。它果小、味道酸澀,并不是味美之果,人們一般把它當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但2000年來中國文學作品中常常詠頌它,這又是為何?這得從《詩經》中的一首說起。 《詩經·國風-召南》中寫道: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這首詩里提到的召伯就是召公。 召公和周公都是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滅商紂三年后去世,他的兒子周成王繼位,當時才十二歲,于是就由召公和周公共同輔佐成王。成王繼位不久,弟弟管叔、蔡叔與紂王兒子武庚在殷商故地發動叛亂。周公用了三年時間平定了叛亂,為穩固東方,他就在東邊建立一個新的都城叫做洛邑(現在的洛陽)。這樣周王朝就有兩個都城,西部是鎬京(今陜西長安縣西北),又叫宗周。東部是洛邑,又叫成周。從此以后周公、召公分陜而治,陜縣(現屬河南三門峽市)以西由召公治理,東則歸周公。 召公有著廣施仁政的博愛之心,他治陜期間時常下鄉體恤民情。一次在鄉間處理民事,當地官吏就讓百姓騰出房子讓他休息,并準備豐盛宴席款待他。他立即阻止,說道:“不勞一身而勞百姓,非吾先君文王之志”。他就在甘棠樹下露宿,并食自己攜帶的干糧,做到了不擾民,不驚民。 召公經常在甘棠樹下受理民事,聽百姓訴訟,判決刑獄。他秉公而斷,不避權貴,讓人民再沒有冤屈。自古至今,聽訟決獄大多為民事,其常為土地、婚姻、爭執、財產。就是這種民事常常比殺人、搶盜等更難決斷,因為公平二字在權貴面前是那么的渺小,權貴多以權勢欺壓百姓,使百姓有冤不能訴,有屈不能聲,能在民事訴訟上做到真正的公平,真是難得。 召公治理陜地使當地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于是召公死后,人們銘記他的政績,懷念甘棠樹,就寫下甘棠的詩篇,廣為唱頌。就是開篇提到的那首。它的意思是:“美麗的甘棠樹,不要剪它枝葉,不要砍伐它,因為召公照顧過它,讓它青翠茂盛。挺拔的甘棠樹,不要傷害它,召公在這里休息過。可愛的甘棠樹,不要攀折它,召公在這里聽問政事。” 自此以后人們常常就用“甘棠”稱頌賢吏,以贊揚他們的德政和對民情的體恤。 唐朝駱賓王在武則天當政時任侍御史,他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被捕下獄。在被囚之所,駱賓王時常望著窗外景色(武則天雖囚駱賓王,但并沒有為難他,給他好的食宿條件,否則他會和其他囚徒一樣住在暗室,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他看到窗外秋蟬,就寫下一篇《獄中詠蟬》,以蟬的高潔為自己力辯(“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他在詩序中,提到所囚之地西邊就是法廳(審決刑獄的官廳),那里有幾棵槐樹,而秋蟬并沒有在上面嗚叫,它嗚叫的地方應該是召公的甘棠樹。駱賓王認為他就是那秋蟬,只有甘棠樹才聽得懂它的明辯。 武則天看到駱賓王所作之后,很快就把他放了出來。武則天廢中宗自立后,駱賓王就隨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武則天,并寫下那篇著名的《討武氏檄》。上面寫道“狐媚偏能惑主”(如同狐貍精那樣迷惑皇帝),“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就如蛇蝎心腸,豺狼一般野性)。不過武則天看后并沒有大怒,而是感嘆日:“宰相安得失此人?” 駱賓王寄托甘棠樹為他辯明清白,白居易則以“沒有甘棠”來借喻沒有德政。他在杭州任刺史多年,雖盡心竭力,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但百業依然凋敝不堪。他被迫離任之時,所治百姓感恩于他,無論老少皆提壺擺筵為他餞行,他感動不已,寫下一篇《別州民》: 耆老遮歸路,壺漿滿別筵。 甘棠無一樹,那得淚潸然? 稅重多貧戶,農饑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與汝救兇年。 [今春增筑錢塘湖堤,貯水以防天旱,故云。] 白居易感嘆,沒有甘棠樹,何以能訴說自己清白。淚不由得灑落。稅多讓人們貧苦,加上天旱,百姓就多疾苦。于是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長堤,蓄水灌田,并寫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錢塘湖石記》,刻在石上,告訴人們如何蓄水泄水,認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就不會受旱災之苦了。這就是有名的“白堤”。 在詩中,他認為“自己無法改變人們的苦難,只能留下一湖水,為百姓解救荒年”。但就是這一湖水,也使得百姓對他感恩萬分。 在寒食時節,白居易去郊外祭奠故友。看到甘棠花白,隨風飄蕩就如空中飛舞的紙錢,心中不由悲苦萬分。他寫下一首《寒食野望吟》: 丘墟郭門外,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離別處。 冥寞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在甘棠花舞動的時節,自居易將被貶南國。看到故友之墓,想到自己要遠赴千里之外,眼淚不由涌下。甘棠也許會帶走一些自己的愁緒。 白居易詩句提到甘棠的地方還很多,他渴望著百姓安居樂業,自己能施展抱負,能過上召公治理陜地那樣的平穩、安定生活。這種思想不僅是白居易,許多文人也通過歌頌甘棠來表達自己情懷。唐宋詩詞提到甘棠的詩詞就有一百多首,在《全漢文》、《全唐文》等文集中贊嘆甘棠的詩詞更多。甘棠雖不是美味之果,但卻是一個類似桃源的象征,它給予人們眾多渴望,無怪人們都詠嘆它。 |
皂莢 | 皂莢 (豆科植物)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花瓣長圓形。莢果帶狀,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彎曲作新月形,內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產于中國多省區。生長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堅硬,為車輛、家具用材;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食,其子煮熟糖漬可食。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咳利尿、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 (概述圖來源:) |
皂莢 | 皂莢 (豆科植物)皂莢(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又名皂莢樹、皂角等,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邊緣具細鋸齒,上面被短柔毛,下面中脈上稍被柔毛;網脈明顯,在兩面凸起;小葉柄被短柔毛。花雜性,黃白色,組成總狀花序;花序腋生或頂生;雄花花瓣長圓形。莢果帶狀,勁直或扭曲,果肉稍厚,兩面臌起,彎曲作新月形,內無種子;果頸長1-3.5厘米;果瓣革質,褐棕色或紅褐色,常被白色粉霜;種子多顆,棕色,光亮。花期3-5月;果期5-12月。 產于中國多省區。生長于山坡林中或谷地、路旁,海拔自平地至2500米。常栽培于庭院或宅旁。木材堅硬,為車輛、家具用材;莢果煎汁可代肥皂用以洗滌絲毛織物;嫩芽油鹽調食,其子煮熟糖漬可食。莢、子、刺均入藥,有祛痰通竅、鎮咳利尿、消腫排膿、殺蟲治癬之效。 (概述圖來源:) |
黑猩猩 | 黑猩猩 (靈長目人科人亞科人族黑猩猩屬動物)黑猩猩(學名:Pan troglodytes):人科,體長70-92.5厘米,站立時高1-1.7米,體重雄性56-80千克,雌性45-68千克;身體被毛較短,黑色,通常臀部有1白斑,面部灰褐色,手和腳灰色并覆以稀疏黑毛;幼猩猩的鼻、耳、手和腳均為肉色;耳朵特大,向兩旁突出,眼窩深凹,眉脊很高、頭頂毛發向后;手長24厘米;犬齒發達,齒式與人類同;無尾。 棲息于熱帶雨林,集群生活,每群2-20余只,由1 只成年雄性率領 。食量很大,吃水果、樹葉、根莖、花、種子和樹皮,有些個體經常吃昆蟲、鳥蛋或捕捉小羚羊、小狒狒和猴子,雄性獲得的獵物允許群內成員共享。在樹上營很簡單的巢,較大猩猩更近于樹棲,也能用略彎曲的下肢在地面行走。有一定的活動范圍,面積26-78平方千米,覓食區域往往是它們集中的地點。群與群間有往來。長久保持母子關系,分群后還常回群探母。有午休習性。 孕期8-9個月,每胎1仔;哺乳期約1-2年,性成熟約12年,雌性30歲齡可生第4胎。壽命約40年。能辨別不同顏色和發出32種不同意義的叫聲。能使用簡單工具,是已知僅次于人類的最聰慧的動物。其行為和社會行為都更近似于人類,在人類學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分布在非洲中部。 |
貍藻 | 貍藻 貍藻(又名:閘草,拉丁文名:Utricularia vulgaris L.)貍藻科、貍藻屬水生草本。是具有可活動囊狀捕蟲結構的小型食蟲植物,能將小生物吸入囊中,并消化吸收。 貍藻品種眾多,形態各異,一般都成片生長在濕地、池塘甚至是熱帶雨林長滿苔蘚的樹干上,多數有漫長的花期,會開出成片可愛的小花。 植物體翠綠或黃綠色,它有長達100㎝以上的柔細的主莖軸,再由莖軸兩旁長出分枝以及在分枝長出美麗的羽狀針形裂葉。其捕蟲囊顏色通常是綠色至黃綠色,可捕食并消化水中微生物。 |
白丑 | 白丑 白丑,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它主治瀉水通便,消痰滌飲。白丑多生于山野灌叢中、村邊、路旁;多栽培。在中國的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它的功能主治是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于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蟲積腹痛,蛔蟲、絳蟲病。 |
八角蓮 | 八角蓮 (植物)八角蓮(學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是小檗科,鬼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150厘米。根狀莖橫生粗狀,多須根;莖生葉薄紙質,近圓形,裂片闊三角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上面無毛,葉脈明顯隆起,邊緣細齒;花梗纖細,花深紅色,萼片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勺狀倒卵形,無毛;花絲短于花藥,子房橢圓形,漿果橢圓形,種子多數。3-6月開花,5-9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河南、陜西。生于山坡林下、灌叢中、溪旁陰濕處、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綠林下。海拔300-2400米。 該種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入藥能散風祛痰,消毒解腫,殺蟲,有其特殊的解毒功效,可治蛇咬傷,是國家保護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八角蓮 | 八角蓮 (植物)八角蓮(學名: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 M. Cheng ex Ying)是小檗科,鬼臼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可達150厘米。根狀莖橫生粗狀,多須根;莖生葉薄紙質,近圓形,裂片闊三角形,卵形或卵狀長圓形,上面無毛,葉脈明顯隆起,邊緣細齒;花梗纖細,花深紅色,萼片長圓狀橢圓形,花瓣勺狀倒卵形,無毛;花絲短于花藥,子房橢圓形,漿果橢圓形,種子多數。3-6月開花,5-9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湖南、湖北、浙江、江西、安徽、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河南、陜西。生于山坡林下、灌叢中、溪旁陰濕處、竹林下或石灰山常綠林下。海拔300-2400米。 該種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入藥能散風祛痰,消毒解腫,殺蟲,有其特殊的解毒功效,可治蛇咬傷,是國家保護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夾竹桃 | 夾竹桃 (觀賞植物)夾竹桃(學名:Nerium indicum Mill.)夾竹桃族夾竹桃屬常綠直立大灌木,高可達5米,枝條灰綠色,嫩枝條具稜,被微毛,老時毛脫落。葉3-4枚輪生,葉面深綠,葉背淺綠色,中脈在葉面陷入,葉柄扁平,聚傘花序頂生,花冠深紅色或粉紅色,花冠為單瓣呈5裂時,其花冠為漏斗狀,種子長圓形,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 中國各省區有栽培,尤以中國南方為多,常在公園、風景區、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圍栽培;長江以北栽培者須在溫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爾;現廣植于世界熱帶地區。 花大、艷麗、花期長,常作觀賞;用插條、壓條繁殖,極易成活。莖皮纖維為優良混紡原料;種子含油量約為58.5%,可榨油供制潤滑油。葉、樹皮、根、花、種子均含有多種配醣體,毒性極強,人、畜誤食能致死。葉、莖皮可提制強心劑,但有毒,用時需慎重。 (概述圖片參考來源:) |
夾竹桃 | 夾竹桃 (觀賞植物)夾竹桃(學名:Nerium indicum Mill.)夾竹桃族夾竹桃屬常綠直立大灌木,高可達5米,枝條灰綠色,嫩枝條具棱,被微毛,老時毛脫落。葉3-4枚輪生,葉面深綠,葉背淺綠色,中脈在葉面陷入,葉柄扁平,聚傘花序頂生,花冠深紅色或粉紅色,花冠為單瓣呈5裂時,其花冠為漏斗狀,種子長圓形,花期幾乎全年,夏秋為最盛;果期一般在冬春季,栽培很少結果。 中國各省區有栽培,尤以中國南方為多,常在公園、風景區、道路旁或河旁、湖旁周圍栽培;長江以北栽培者須在溫室越冬。野生于伊朗、印度、尼泊爾;現廣植于世界熱帶地區。 花大、艷麗、花期長,常作觀賞;用插條、壓條繁殖,極易成活。莖皮纖維為優良混紡原料;種子含油量約為58.5%,可榨油供制潤滑油。葉、樹皮、根、花、種子均含有多種配糖體,毒性極強,人、畜誤食能致死。葉、莖皮可提制強心劑,但有毒,用時需慎重。 (概述圖片參考來源:) |
鉤吻 | 鉤吻 (馬錢科鉤吻屬植物)鉤吻(學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 & Champ. ) Benth.),是馬錢科、鉤吻屬常綠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幼時具縱棱;葉片膜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除苞片邊緣和花梗幼時被毛外,全株均無毛。葉片膜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種子扁壓狀橢圓形或腎形,邊緣具有不規則齒裂狀膜質翅。5-11月開花,7月至翌年3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也有分布。生海拔500-2000米山地路旁灌木叢中或潮濕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 主要功效:破積拔毒,祛瘀止痛,殺蟲止癢。鎮痛;鎮靜;抗炎;散瞳;抗腫瘤;毒性。主治疥癩,濕疹,瘰疬,癰腫,疔瘡,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神經痛。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鉤吻 | 鉤吻 (馬錢科鉤吻屬植物)鉤吻(學名:Gelsemium elegans (Gardn. & Champ. ) Benth.),是馬錢科、鉤吻屬常綠木質藤本,小枝圓柱形,幼時具縱棱;葉片膜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除苞片邊緣和花梗幼時被毛外,全株均無毛。葉片膜質,卵形、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種子扁壓狀橢圓形或腎形,邊緣具有不規則齒裂狀膜質翅。5-11月開花,7月至翌年3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省區。印度、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也有分布。生海拔500-2000米山地路旁灌木叢中或潮濕肥沃的丘陵山坡疏林下。 主要功效:破積拔毒,祛瘀止痛,殺蟲止癢。鎮痛;鎮靜;抗炎;散瞳;抗腫瘤;毒性。主治疥癩,濕疹,瘰疬,癰腫,疔瘡,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神經痛。 (概述圖片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莽草 | 莽草 (草藥(狹葉茴香))莽草,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10m。樹皮、老枝灰褐色。單葉互生或集生。莽草產江蘇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貴州。生于沿河兩岸,陰濕溝谷兩旁的混交林或疏林中。莽草果實9月成熟,鮮果出種率3%至13%。 別名,芒草、葞、春草、石佳、紅桂、鼠莽、紅茴香、骨底搜、山木蟹、山大茴 祛風止痛;消腫散結;殺蟲止癢 |
狗尾草 | 狗尾草 (植物)狗尾草(學名:Setaria viridis (L.) Beauv.),一年生。根為須狀,高大植株具支持根。稈直立或基部膝曲。葉鞘松弛,無毛或疏具柔毛或疣毛;葉舌極短;葉片扁平,長三角狀狹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圓錐花序緊密呈圓柱狀或基部稍疏離;小穗2-5個簇生于主軸上或更多的小穗著生在短小枝上,橢圓形,先端鈍;第二穎幾與小穗等長,橢圓形;第一外稃與小穗第長,先端鈍,其內稃短小狹窄;第二外稃橢圓形,頂端鈍,具細點狀皺紋,邊緣內卷,狹窄;鱗被楔形,頂端微凹;花柱基分離;葉上下表皮脈間均為微波紋或無波紋的、壁較薄的長細胞。穎果灰白色。花果期5-10月。 產中國各地;生于荒野、道旁,為旱地作物常見的一種雜草。原產歐亞大陸的溫帶和暖溫帶地區,現廣布于全世界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其稈、葉可作飼料,也可入藥,治癰瘀、面癬;全草加水煮沸20分鐘后,濾出液可噴殺菜蟲;小穗可提煉糠醛。 (概述圖片來源:) |
隱隱約約 | 隱隱約約【解釋】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只見山坡旁隱隱約約,倒象攛出一箭,直向大蟲面上射去。” |
土室 | 土室 在土中挖一巢室( nest chamber)同時利用儲存蛇莓( berries)和禾草(grass)提供食物(West and Alexander, 1963)。母蟲大部份的時間隨侍在它所產的卵旁邊 |
隱隱約約 | 【解釋】指看起來或聽起來模糊,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回:“只見山坡旁隱隱約約,倒象攛出一箭,直向大蟲面上射去。” |
蛇莓 | 蛇莓 (植物)蛇莓(學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別名:蛇泡草、龍吐珠、三爪風、鼻血果果、珠爪、蛇果、雞冠果、野草莓、蛇藨、地莓、蠶莓、三點紅、獅子尾、療瘡藥、蛇蛋果、地錦、三匹風、蛇泡草、三皮風、三爪龍、老蛇泡、蛇蓉草、三腳虎、蛇皮藤、蛇八瓣、龍銜珠、小草莓、地楊梅、蛇不見、金蟬草、三葉藨、老蛇刺占、老蛇蔂、龍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蛇枕頭、蛇含草、蛇盤草、哈哈果、麻蛇果、九龍草、三匹草、蛇婆、蛇龜草、落地楊梅、紅頂果、血疔草、野草莓。 薔薇科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匍匐莖長。小葉片倒卵形至菱狀長圓形,長2-3.5(-5)厘米,寬1-3厘米;花單生于葉腋;直徑1.5-2.5厘米;瘦果卵形,長約1.5毫米,光滑或具不明顯突起,鮮時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8-10月。多野生于山坡、草地上、路旁、溝邊或田埂雜草中;全國各地都有分布。全草供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收斂止血作用,又能治毒蛇咬傷,敷治疔瘡等;并用于殺滅蠅蛆。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
鰟鮍 | 鰟鮍 鰟鮍魚的繁殖比較有意思,鰟鮍魚和河蚌稱得上是至愛親朋,雙方互為其后代的養母。 鰟鮍魚生活在淡水湖沼中,個體不大,外表很漂亮:銀灰色的身體上鑲嵌著桔黃色和藍綠色的斑紋,鮮艷絢麗。到了產卵季節,他們常常雌雄相伴,在水中尋找河蚌的棲息場所。一旦發現河蚌,雌魚就伸出產卵管,插入河蚌的入水孔中,把卵產在河蚌的外套腔里。隨后,雄魚也在蚌的入水孔附近射精,使精子隨水流入外套腔使卵受精。受精卵依附在河蚌腮瓣間進行發育。由于河蚌不斷吸水,供給充足的氧氣,加上貝殼的保護,鰟鮍魚的受精卵在蚌殼內無憂無慮地生長發育,直到孵化成幼魚。 適水溫為14 - 28℃,對水質并不挑剔。此魚性情溫和,常成群游動覓食,喜好清潔而植有水草的水槽。 河蚌在收養鰟鮍魚后代的同時,也把自己的子女托付給了鰟鮍魚撫養。當鰟鮍魚從河蚌的身旁游過時,由于水的振動刺激了蚌,它就把大量的鉤介幼蟲從出水孔排出來鉤附在魚體的鰓或鰭上。魚體由于受到鉤介幼蟲的刺激,便很快形成一個個被囊,把幼蟲包裹起來。幼蟲寄生在魚體內以外套膜上皮吸取魚的養分。經2一5周,形成幼蚌,破囊離魚體,沉入水底生活。 |
醉魚草 | 醉魚草 (植物)醉魚草(學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une)是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高可達3米。莖皮褐色;幼枝、葉柄、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狀短絨毛和腺毛。葉對生,葉片膜質,卵形、側脈上面扁平,穗狀聚傘花序頂生,苞片線形,小苞片線狀披針形,花紫色,芳香;花萼鐘狀,花萼裂片寬三角形,花冠內面被柔毛,花冠管彎曲,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下部或近基部,花絲極短,花藥卵形,子房卵形,柱頭卵圓形,果序穗狀;蒴果長圓狀或橢圓狀,無毛,有鱗片,基部常有宿存花萼;種子小,淡褐色,無翅。4-10月開花,8月至翌年4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區。生海拔200-2700米山地路旁、河邊灌木叢中或林緣。馬來西亞、日本、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 醉魚草全株有小毒,搗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魚麻醉,便于捕捉,故有“醉魚草”之稱。花和葉含、醉魚草甙,柳穿魚甙;刺槐素等多種黃酮類。花、葉及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散瘀之功效。獸醫用枝葉治牛瀉血。全株可用作農藥,專殺小麥吸漿蟲、螟蟲及滅孑孓等。花芳香而美麗,為公園常見優良觀賞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醉魚草 | 醉魚草 (植物)醉魚草(學名:Buddleja lindleyana Fortune)是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高可達3米。莖皮褐色;幼枝、葉柄、花序、苞片及小苞片均密被星狀短絨毛和腺毛。葉對生,葉片膜質,卵形、側脈上面扁平,穗狀聚傘花序頂生,苞片線形,小苞片線狀披針形,花紫色,芳香;花萼鐘狀,花萼裂片寬三角形,花冠內面被柔毛,花冠管彎曲,雄蕊著生于花冠管下部或近基部,花絲極短,花藥卵形,子房卵形,柱頭卵圓形,果序穗狀;蒴果長圓狀或橢圓狀,無毛,有鱗片,基部常有宿存花萼;種子小,淡褐色,無翅。4-10月開花,8月至翌年4月結果。 分布于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等省區。生海拔200-2700米山地路旁、河邊灌木叢中或林緣。馬來西亞、日本、美洲及非洲均有栽培。 醉魚草全株有小毒,搗碎投入河中能使活魚麻醉,便于捕捉,故有“醉魚草”之稱。花和葉含、醉魚草甙,柳穿魚甙;刺槐素等多種黃酮類。花、葉及根供藥用,有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散瘀之功效。獸醫用枝葉治牛瀉血。全株可用作農藥,專殺小麥吸漿蟲、螟蟲及滅孑孓等。花芳香而美麗,為公園常見優良觀賞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毛公壇 | 毛公壇 毛公壇是蘇州西山島著名景點之一,地址實在西山梅益村的毛公塢,山塢因為毛公壇而得名。據《神仙傳》記載,毛公即為劉根,字君安,西漢成帝時人,后來入嵩山學道,有弟子72人。冬夏不衣,身生綠毛,故號毛公。 蘇州西山毛公壇是劉根得到處,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九福地,稱毛公壇福地。唐貞元初,到時周隱遙在毛公壇得異石一方,上刻有蟲篆,即毛公鎮地符,壇旁有煉丹井、毛公泉。唐元和十三年(818),令狐楚(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有《送周先生住山記》。毛公壇旁有仙壇觀,又稱洞真宮。皮日休、陸龜蒙、白居易等有詩。西山勝景之一的“毛公積雪”即在這里。壇、觀均廢于清末,毛公泉及壇址目前尚存。 《毛公壇》是宋代詩人陳舜俞的作品之一。陳舜俞字令舉,湖州烏程人。 |
毛公壇 | 毛公壇 毛公壇是蘇州西山島著名景點之一,地址實在西山梅益村的毛公塢,山塢因為毛公壇而得名。據《神仙傳》記載,毛公即為劉根,字君安,西漢成帝時人,后來入嵩山學道,有弟子72人。冬夏不衣,身生綠毛,故號毛公。 蘇州西山毛公壇是劉根得到處,為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四十九福地,稱毛公壇福地。唐貞元初,到時周隱遙在毛公壇得異石一方,上刻有蟲篆,即毛公鎮地符,壇旁有煉丹井、毛公泉。唐元和十三年(818),令狐楚(華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有《送周先生住山記》。毛公壇旁有仙壇觀,又稱洞真宮。皮日休、陸龜蒙、白居易等有詩。西山勝景之一的“毛公積雪”即在這里。壇、觀均廢于清末,毛公泉及壇址目前尚存。 《毛公壇》是宋代詩人陳舜俞的作品之一。陳舜俞字令舉,湖州烏程人。 |
龍芽草 | 龍芽草 龍芽草(學名:Agrimonia pilosa Ldb.)是薔薇科、龍芽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多呈塊莖狀,根莖短,莖高可達120厘米,葉為間斷奇數羽狀復葉,葉柄被稀疏柔毛或短柔毛;小葉片無柄或有短柄,頂端急尖至圓鈍,邊緣有急尖到圓鈍鋸齒,上面被疏柔毛,稀脫落幾無毛,托葉草質,綠色,鐮形,莖下部托葉有時卵狀披針形,花序穗狀總狀頂生,花序軸被柔毛,花梗被柔毛;裂片帶形,小苞片對生,卵形,萼片三角卵形;花瓣黃色,花柱絲狀,柱頭頭狀。果實倒卵圓錐形,5-12月開花結果。 分布于中國、歐洲、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越南。常生于溪邊、路旁、草地、灌叢、林緣及疏林下,海拔100-3800米。 該種嫩莖葉可食,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強的抗癌功效,實為野味之佳品。龍芽草全草、根及冬芽入藥。性味:苦澀、干。入肺、肝、脾經。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痢、解毒、殺蟲、益氣強心的功能。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痢疾、胃腸炎、陰道滴蟲、勞傷無力、閃挫腰痛,外用治癰療療瘡。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龍芽草 | 龍芽草 龍芽草(學名:Agrimonia pilosa Ldb.)是薔薇科、龍芽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多呈塊莖狀,根莖短,莖高可達120厘米,葉為間斷奇數羽狀復葉,葉柄被稀疏柔毛或短柔毛;小葉片無柄或有短柄,頂端急尖至圓鈍,邊緣有急尖到圓鈍鋸齒,上面被疏柔毛,稀脫落幾無毛,托葉草質,綠色,鐮形,莖下部托葉有時卵狀披針形,花序穗狀總狀頂生,花序軸被柔毛,花梗被柔毛;裂片帶形,小苞片對生,卵形,萼片三角卵形;花瓣黃色,花柱絲狀,柱頭頭狀。果實倒卵圓錐形,5-12月開花結果。 分布于中國、歐洲、俄羅斯、蒙古、朝鮮、日本、越南。常生于溪邊、路旁、草地、灌叢、林緣及疏林下,海拔100-3800米。 該種嫩莖葉可食,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很強的抗癌功效,實為野味之佳品。龍芽草全草、根及冬芽入藥。性味:苦澀、干。入肺、肝、脾經。有收斂止血、消炎、止痢、解毒、殺蟲、益氣強心的功能。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痢疾、胃腸炎、陰道滴蟲、勞傷無力、閃挫腰痛,外用治癰療療瘡。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黃荊 | 黃荊 (牡荊屬植物)黃荊 (學名:Vitex negundo L.)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四棱形,掌狀復葉,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頂生,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絨毛;花萼片鐘狀,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子房近無毛。核果近球形,4-6月開花,7-10月結果。 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北達秦嶺淮河。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非洲東部經馬達加斯加、亞洲東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維亞也有分布。 該種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莖葉治久痢;種子為清涼性鎮靜、鎮痛藥;根可以驅燒蟲;花和枝葉可提取芳香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
黃荊 | 黃荊 (牡荊屬植物)黃荊 (學名:Vitex negundo L.)是馬鞭草科,牡荊屬灌木或小喬木;小枝四棱形,掌狀復葉,小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式,頂生,花序梗密生灰白色絨毛;花萼片鐘狀,花冠淡紫色,外有微柔毛,子房近無毛。核果近球形,4-6月開花,7-10月結果。 主要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北達秦嶺淮河。生于山坡路旁或灌木叢中。非洲東部經馬達加斯加、亞洲東南部及南美洲的玻利維亞也有分布。 該種莖皮可造紙及制人造棉;莖葉治久痢;種子為清涼性鎮靜、鎮痛藥;根可以驅燒蟲;花和枝葉可提取芳香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
蛇床 | 蛇床 蛇床(學名:Cnidium monnieri (L.) Cuss.),為傘形科、蛇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厘米。根圓錐狀,較細長;莖直立或斜上,多分枝;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柄全部鞘狀;復傘形花序直徑2-3厘米;總苞片6-10,小總苞片多數,小傘形花序具花15-20;花瓣白色,先端具內折小舌片;花柱基略隆起;分生果長圓狀,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 分布于中國華東、中南等地區,朝鮮、北美及其它歐洲國家亦有分布。生于田邊、路旁、草地及河邊濕地。 蛇床的果實“蛇床子”,入藥有燥濕、殺蟲止癢、壯陽之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
喜鵲 | 喜鵲 (鳥綱動物)喜鵲(學名:Pica pica)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后白。留鳥。 棲息地多樣,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種子等。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 除南美洲、大洋洲與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
喜鵲 | 喜鵲 (鳥綱動物)喜鵲(學名:Pica pica)是鳥綱鴉科的一種鳥類。共有10個亞種。體長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后白。留鳥。 棲息地多樣,常出沒于人類活動地區,喜歡將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樹上。全年大多成對生活,雜食性,在曠野和田間覓食,繁殖期捕食昆蟲、蛙類等小型動物,也盜食其他鳥類的卵和雛鳥,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種子等。每窩產卵5~8枚。卵淡褐色,布褐色、灰褐色斑點。雌鳥孵卵,孵化期18天左右,1個月左右離巢。 除南美洲、大洋洲與南極洲外,幾乎遍布世界各大陸。中國有4個亞種,見于除草原和荒漠地區外的全國各地。喜鵲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自古有畫鵲兆喜的風俗。 |
蛇牀 | 蛇床 蛇床(學名:Cnidium monnieri (L.) Cuss.),為傘形科、蛇床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0-60厘米。根圓錐狀,較細長;莖直立或斜上,多分枝;下部葉具短柄,上部葉柄全部鞘狀;復傘形花序直徑2-3厘米;總苞片6-10,小總苞片多數,小傘形花序具花15-20;花瓣白色,先端具內折小舌片;花柱基略隆起;分生果長圓狀,胚乳腹面平直。花期4-7月,果期6-10月。 分布于中國華東、中南等地區,朝鮮、北美及其它歐洲國家亦有分布。生于田邊、路旁、草地及河邊濕地。 蛇床的果實“蛇床子”,入藥有燥濕、殺蟲止癢、壯陽之效。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
鼬鼠 | 鼬鼠 (動物)有一種體形很小的黃鼠狼,它廣泛分布于亞北極地區的叢林中,有時也穿越叢林的邊緣進入北極苔原,但嚴格說來,它們算不上是北極居民。常年生活在北極草原上的最小的食肉動物是鼬鼠,或稱之為貂,它們才是真正的北極居民。它們的實用價值高,因此有一段時間長遭獵人的捕殺,需要保護。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以及歐洲,亞洲西部,東部和東南部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