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杜甫的詞語
形容杜甫的詞語:1. 雄渾;2. 壯志凌云;3. 深邃;4. 清新;5. 灑脫;6. 神采飛揚;7. 雄奇;8. 磅礴;9. 堅毅;10. 英雄氣概;11. 熱情奔放;12. 豪放不羈;13. 振奮人心;14. 激昂慷慨;15. 激情四溢;16. 真摯感人;17. 詩意盎然;18. 壯烈悲壯;19. 悲壯凄婉;20. 深情厚誼
形容杜甫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杜甫 | 杜甫 (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后徙河南鞏縣。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后游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后,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后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后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
杜甫溪 | 杜甫溪 【詞語】:杜甫溪 【注音】:dù fǔ xī 【釋義】:即浣花溪。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為錦江支流。因溪旁有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故居,故稱。 |
李白 | 李白 (唐代著名浪漫主義詩人)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
怒冠三掛 | 怒冠三掛 釋義出處 怒冠三掛(怒冠三掛) 《新唐書·杜甫傳》:“[ 甫 ]嘗醉登 嚴武 牀,瞪視曰:‘ 嚴挺之 乃有此兒!’ 武 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 甫 及 梓州 刺史 章彝 ,集吏於門。 武 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 彝 。”后用為詠 杜甫的典實。 金 房皞 《讀杜詩》詩之三:“怒冠三掛簾鉤上,誰謂將軍禮數寬?” |
怒冠三掛 | 怒冠三掛 釋義出處 怒冠三掛(怒冠三掛) 《新唐書·杜甫傳》:“[ 甫 ]嘗醉登 嚴武 床,瞪視曰:‘ 嚴挺之 乃有此兒!’ 武 亦暴猛,外若不為忤,中銜之。一日欲殺 甫 及 梓州 刺史 章彝 ,集吏于門。 武 將出,冠鉤于簾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獨殺 彝 。”后用為詠 杜甫的典實。 金 房皞 《讀杜詩》詩之三:“怒冠三掛簾鉤上,誰謂將軍禮數寬?” |
浣花溪 | 浣花溪 浣花溪因為詩人杜甫而聞名,杜詩中的浣花溪已成千古絕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便成文于此,這里除了含蓄婉約的景致之外,浣花溪的背景是悠遠的文化,詮釋它的是一首首優美的詩句,茅廬、小溪、竹林,樓閣、小橋、卵石,就是當時浣花溪的寫照。杜甫的茅廬常常被掀起了三重茅,雨夜難熬,嬌兒也為此不能睡好,只能奔波于修復茅廬的工作中,所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定是杜甫發自內心的呼喊。 |
杜甫草堂 | 杜甫草堂 Dù Fǔ Cǎotáng[Du Fu's thatched cottage] 唐代大詩人杜甫晚年流居成都的故居,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浣花溪畔,內有杜甫石刻像、工部祠、詩史堂等,1954 年建立杜甫草堂紀念館 |
杜詩韓筆 | 杜詩韓筆 杜詩韓筆,即指唐代詩圣杜甫的詩和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文,又稱“杜詩韓文”。是唐代詩人杜甫、散文家韓愈的并稱。語出杜牧詩《讀韓杜集》“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
杜詩韓筆 | 杜詩韓筆 '杜詩韓筆,即指唐代詩圣杜甫的詩和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的文,又稱“杜詩韓文”。是唐代詩人杜甫、散文家韓愈的并稱。語出杜牧詩《讀韓杜集》“杜詩韓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
杜五 | 杜五 杜五,讀音是dù wǔ,漢語詞語,是指杜甫。出自《讀杜詩》。 |
李杜 | 李杜 (李商隱、杜牧的合稱)李商隱和杜牧的合稱,世稱“小李杜”,"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的合稱。 |
兵車行 | 兵車行 (杜甫唐詩)《兵車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敘事詩。全詩以“道旁過者問行人”為界分為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征夫的訴苦,是紀言。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全詩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后呼應,變化開闔井然有序,并巧妙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造成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詩人自創樂府新題寫時事,為中唐時期興起的新樂府運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一祖三宗 | 一祖三宗 江西詩派的后人方回稱杜甫,黃庭堅,陳與義和陳師道為一祖三宗。其中杜甫為一祖,黃庭堅,陳與義和陳師道為三宗。江西詩派強調的特點是“點石成金”和“奪胎換骨”。 |
兵車行 | 兵車行 (杜甫唐詩)《兵車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敘事詩。全詩以“道旁過者問行人”為界分為兩段:首段摹寫送別的慘狀,是紀事;次段傳達征夫的訴苦,是紀言。此詩具有深刻的思想內容,借征夫對老人的答話,傾訴了人民對戰爭的痛恨,揭露了唐玄宗長期以來的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全詩寓情于敘事之中,在敘述次序上參差錯落前后呼應,變化開闔井然有序,并巧妙運用過渡句和習用詞語,造成了回腸蕩氣的藝術效果。詩人自創樂府新題寫時事,為中唐時期興起的新樂府運動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 |
今雨 | 今雨 舊時指新交的朋友.源于杜甫《秋述》:"秋,杜子臥病長安旅次,多雨生魚,青苔及榻,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謂賓客舊日遇雨也來而今遇雨則不來了初親后疏。后用"今雨"指新交的朋友. |
望岳 | 望岳 (杜甫五言古詩(岱宗夫如何))《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一二句寫泰山山脈綿延遼闊;三四句挾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細遠望,見群峰云生,仿佛有歸鳥入谷。七八句想象將來登山所見景象,同時抒發自己的抱負。 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岳,但通篇并無一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布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托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 |
哀王孫 | 哀王孫 (杜甫詩作)《哀王孫》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唐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犯長安后幾個月。此詩先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倉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記敘王孫親貴避亂匿身,后寫國家亂極將治。作者在詩中既寫了唐宗室逃離長安時連子弟都不能相顧的驚恐和王孫流落生的哀傷,也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關切同情和對肅宗的希望。全詩寫景抒情,真切生動,蕩人胸懷,敘事利索,語氣親切,詞色古澤,氣魄宏大。 哀王孫 (漢語詞匯)哀王孫,原意指可憐貴族子弟。 |
天末涼風 | 天末涼風【解釋】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后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出處】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杜牧 | 杜牧 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理人國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 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大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 |
哀王孫 | 哀王孫 (杜甫詩作)《哀王孫》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于唐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犯長安后幾個月。此詩先寫安史之亂起,唐玄宗倉猝逃往成都的情景,再記敘王孫親貴避亂匿身,后寫國家亂極將治。作者在詩中既寫了唐宗室逃離長安時連子弟都不能相顧的驚恐和王孫流落生的哀傷,也表現了詩人對他們的關切同情和對肅宗的希望。全詩寫景抒情,真切生動,蕩人胸懷,敘事利索,語氣親切,詞色古澤,氣魄宏大。 哀王孫 (漢語詞匯)哀王孫,原意指可憐貴族子弟。 |
廣文先生 | 廣文先生【解釋】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出處】據《新唐書·鄭虔傳》載,玄宗愛鄭虔才,為置廣文館,以之為博士。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早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示例】我今老病寡肉食,~分遺微。 ◎宋·梅堯臣《裴直講得潤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遺一小瓶》詩 |
天末涼風 | 【解釋】天末:天的盡頭;涼風:特指初秋的西南風。原指杜甫因秋風起而想到流放在天末的摯友李白。后常比喻觸景生情,思念故人。【出處】唐·杜甫《天末懷李白》詩:“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廣文先生 | 【解釋】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出處】據《新唐書·鄭虔傳》載,玄宗愛鄭虔才,為置廣文館,以之為博士。唐·杜甫《醉時歌》:“諸公袞袞登臺省,廣文先生官獨冷;早第紛紛厭梁肉,廣文先生飯不足。”【示例】我今老病寡肉食,~分遺微。 ◎宋·梅堯臣《裴直講得潤州通判周仲章咸豉遺一小瓶》詩 |
杜浣花 | 杜浣花 杜浣花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dù huàn huā,是指唐朝杜甫。 |
李杜韓柳 | 李杜韓柳 李杜韓柳是指唐代文學家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四人的并稱。宋李清照《后序》:“﹝渡江后﹞獨馀輕小卷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宋朝陳善《捫虱新話·李杜韓柳有優劣》:“其實李杜韓柳豈無優劣,達者觀之自可默喻。” |
杜十姨 | 杜十姨 杜十姨,讀音dù shí yí,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杜甫曾官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舊村學究戲作杜十姨。 |
李杜韓柳 | 李杜韓柳 '李杜韓柳是指唐代文學家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四人的并稱。宋李清照《后序》:“﹝渡江后﹞獨馀輕小卷軸書帖,寫本李杜韓柳集、《世說》、《鹽鐵論》、漢唐石刻副本數十軸。”宋朝陳善《捫虱新話·李杜韓柳有優劣》:“其實李杜韓柳豈無優劣,達者觀之自可默喻。” |
杜陵杰 | 杜陵杰 杜陵杰(杜陵杰) 指 唐 杜甫 。 宋 蘇軾《次韻張安道讀杜詩》:“誰知 杜陵 杰,名與 謫仙 高。” |
杜詩韓集 | 杜詩韓集 基本介紹 杜詩韓集(杜詩韓集)指 杜甫 的詩集與 韓愈 的文集。 唐 杜牧《讀韓杜集》詩:“ 杜 詩 韓 集愁來讀,似倩 麻姑 癢處搔。” |
杜詩韓集 | 杜詩韓集 基本介紹 杜詩韓集(杜詩韓集)指 杜甫 的詩集與 韓愈 的文集。 唐 杜牧《讀韓杜集》詩:“ 杜 詩 韓 集愁來讀,似倩 麻姑 癢處搔。” |
杜陵傑 | 杜陵杰 杜陵杰(杜陵杰) 指 唐 杜甫 。 宋 蘇軾《次韻張安道讀杜詩》:“誰知 杜陵 杰,名與 謫仙 高。” |
薄暮 | 薄暮 (唐代杜甫詩作)《薄暮》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杜甫的作品之一,出自《全唐詩》。上四暮景,下四暮情。此詩縱橫看來,意無不合。晚花隱色,喻己之混跡。夕鳥歸林,方己之避亂。 此雖寫景,而兼屬寓言。故國生悲,仍與流水相應。白頭興嘆,又與暮云相關。脈理之精細如此。 薄暮 (名詞解釋)薄暮,漢語詞匯。 拼音:bó mù 釋義:1、指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2.比喻人之將老,暮年。 語出《楚辭·天問》:“薄暮雷電,歸何憂?厥嚴不奉,帝何求?” |
春樹暮云 | 春樹暮云【解釋】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
決眥 | 決眥 在杜甫《望岳》里也有“決眥入歸鳥” 出處:唐代杜甫《望岳》 :1.<動>射破野獸的眼眶。 2.<動>睜裂眼角,形容張目極視的樣子。 3.<動>張目瞪視,形容怒視的樣子。 3.睜大眼睛遠望。 |
狂夫 | 狂夫 (杜甫七言律詩)《狂夫》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首聯寫居住環境,在飽經喪亂后有一安身立命之地,心情舒展曠放。頷聯寫浣花溪的美麗景色,與頸聯寫自己靠人接濟,一旦故人音信斷絕,一家人就不免挨餓的凄涼境況形成鮮明對比,在幾乎快餓死的情況下,卻還在興致勃勃地贊美美麗的自然風光,更顯狂態。尾聯寫出這種飽經患難,卻從沒有被生活的磨難壓倒,始終用一種倔強的態度來對待生活的打擊,表明了“狂夫”二字的深刻含義。這首詩以“狂夫”這一形象將賞心悅目之景和可悲可嘆之事統一起來,在藝術上是服從內容需要,是十分成功的。 狂夫 (漢語詞匯)狂夫,指狂妄無知的人,以及古代婦女對自己丈夫的謙稱。見《詩·齊風·東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
遣遇 | 遣遇 《遣遇》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中描寫了采蕨女的苦難遭遇和人民逃難以致村莊空無一人的現實,激起了詩人強烈的憂憤。杜甫在詩中對統治者、官吏們為富不仁、橫征暴斂的罪惡,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譴責,而對廣大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則表達了深切的同情,真實反映了那個動亂時代的社會現實,表現了詩人渴望匡國濟民的愛國之情。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在于結構安排得體,遣詞準確、生動。 |
月夜 | 月夜 (唐代杜甫詩作)《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是作者被禁于長安時望月思家之作。此詩借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首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說透詩人在長安的思親心情;頷聯說兒女隨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親人之情,表現詩人懸念兒女、體貼妻子之情;頸聯寫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長思,充滿悲傷的情緒;尾聯寄托希望,以將來相聚共同望月,反襯今日相思之苦。全詩構思新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月夜 (詞語解釋)月夜——不僅僅是一個充滿意境的詞,也寄托了許多文人騷客的情愫。 |
春望 | 春望 (杜甫詩作)《春望》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前四句寫春日長安凄慘破敗的景象,飽含著興衰感慨;后四句寫詩人掛念親人、心系國事的情懷,充溢著凄苦哀思。全詩格律嚴整,頷聯分別以“感時花濺淚“應首聯國破之嘆,以“恨別鳥驚心”應頸聯思家之憂,尾聯則強調憂思之深導致發白而稀疏,對仗精巧,聲情悲壯,充分地表現出詩人愛國之情。 |
春樹暮雲 | 【解釋】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表示對遠方友人的思念 |
決眥 | 決眥 在杜甫《望岳》里也有“決眥入歸鳥” 出處:唐代杜甫《望岳》 :1.<動>射破野獸的眼眶。 2.<動>睜裂眼角,形容張目極視的樣子。 3.<動>張目瞪視,形容怒視的樣子。 3.睜大眼睛遠望。 |
涔涔 | 涔涔 涔涔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cén cén,英語是rainful,tearful,sweatily,swollen,dark,意思是多雨的;淚落不止的;汗流浹背的;形容天色陰沉;形容脹痛或煩悶。出自唐·杜甫 《秦州雜詩》等。 |
杜陵遺老 | 杜陵遺老 dù líng yí lǎo杜陵遺老(杜陵遺老)指 唐 杜甫 。 |
杜陵遺老 | 杜陵遺老 dù líng yí lǎo杜陵遺老(杜陵遺老)指 唐 杜甫 。 |
杜陵翁 | 杜陵翁 dù líng wēng 杜陵翁 指 唐 杜甫 。 宋 陳師道 《和魏衍三日》:“君不見 天寶 杜陵翁 , 屈 宋 才堪作近鄰。” |
甫白 | 甫白 甫白是漢語詞匯,拼音fǔ bái,指唐 代詩人 杜甫 、 李白 的并稱。 |
韓杜 | 韓杜 韓杜,讀音hán dù,漢語詞匯。指的是唐代古文家韓愈和詩人杜甫 的并稱。 |
韓杜 | 韓杜 韓杜,讀音hán dù,漢語詞匯。指的是唐代古文家韓愈和詩人杜甫 的并稱。 |
杜律 | 杜律 杜律(dù lǜ),) ,指唐詩人杜甫的律詩。 |
舊雨 | 舊雨 舊雨,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三百六十《杜甫二·秋述》。“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意思是過去賓客遇雨也來,而今遇雨卻不來了。后以“舊雨”作為老友的代稱。 |
舊雨 | 舊雨 舊雨,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三百六十《杜甫二·秋述》。“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意思是過去賓客遇雨也來,而今遇雨卻不來了。后以“舊雨”作為老友的代稱。 |
邊心 | 邊心 邊心是漢語詞匯,拼音biān xīn,出自唐 杜甫 《千秋節有感》。 |
波瀾老成 | 波瀾老成【解釋】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出處】唐·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毫發無遺憾,波瀾獨老成。”【示例】情辭斐亹,~,吾敬孫君宇臺。 ◎清·王晫《今世說·品藻》【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詩文氣勢雄壯 |
沉郁頓挫 | 沉郁頓挫【解釋】郁:低沉郁積。指詩文的風格深沉蘊籍,語勢有停頓轉折。【出處】唐·杜甫《進雕賦表》:“至于沉郁頓挫,隨時敏捷,而揚雄、枚皋之徒,庶可跂及也。” |
點行 | 點行 點行,拼音:diǎn háng,注音:,謂按名冊強征服役。 唐 杜甫 《兵車行》:“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唐 李商隱 《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少壯盡點行,疲老守空村。” 清 吳偉業 《馬草行》:“府帖傳呼點行速,買草先差人打束。” |
斗酒百篇 | 斗酒百篇【解釋】飲一斗酒,作百篇詩。形容才思敏捷。【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示例】房師孫瑞人先生,文章淹雅,而性嗜酒,醉后所作與醒時無異,館閣諸公以為~之亞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一【語法】復句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
發人深省 | 發人深省【解釋】發:啟發;省:醒悟。啟發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出處】唐·杜甫《游龍門奉先寺》詩:“欲覺聞晨鐘,令人發深省。”【示例】以當清夜聞鐘,~。(《虞初新志·金忠潔公傳評》)【近義詞】發人深思、發人深醒【反義詞】執迷不悟【語法】兼語式;作謂語、定語;用于講話與文章 |
汩沒 | 汩沒 基本解釋 [stifle] 埋沒 世儒多汩沒,夫子獨聲名。——唐·杜甫《贈陳二補闕》 |
雞蟲得失 | 雞蟲得失【解釋】象雞啄蟲,人縛雞那樣的得失。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出處】唐·杜甫《縛雞行》詩:“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示例】~,蝸角爭持,鬧得天翻地覆,日月無光。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二十五回【反義詞】斤斤計較、錙銖必較【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分句;用于書面語 |
局促 | 局促 局促是一個漢語詞語,詞性為形容詞,讀音為jú cù,英文為cramped,主要形容空間的狹窄,時間的短促或者是拘謹、拘束、不自然的狀態。出自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局促一室之內;杜甫《夢李白》——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
遷次 | 遷次 遷次,漢語詞匯。 拼音: qiāncì 基本解釋:(1) [move;change one's residence]∶移居 客居愧遷次。——杜甫《入宅》 (2) [promote]∶升遷 老臣以能守職,幸得免戾。今所說人非遷次,是以不敢奉命。——《三國志·毛玠傳》 (3) [change]∶季節變更 炎涼遷次速 如飛,又脫生衣著熟衣。——白居易《感秋詠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