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晚霞的詞語
形容晚霞的詞語:1. 煙云繚繞;2. 紅霞滿天;3. 金輝萬丈;4. 火燒云;5. 晚霞如血;6. 落日余暉;7. 彩霞繽紛;8. 紫氣東來;9. 云霞繽紛;10. 紅光滿天;11. 殘陽余暉;12. 云海波濤;13. 彩云飄渺;14. 晚霞如火;15. 神采奕奕;16. 天空燃燒;17. 金色晚霞;18. 霞光萬道;19. 云海瑰麗;20. 美輪美奐
形容晚霞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晚霞 | 晚霞 (詞語概念)晚霞是,指傍晚日落前后的天邊出現的五彩繽紛的彩霞。晚霞的形成都是由于空氣對光線的散射作用。當太陽光射入大氣層后,遇到大氣分子和懸浮在大氣中的微粒,就會發生散射。這些大氣分子和微粒本身是不會發光的,但由于它們散射了太陽光,使每一個大氣分子都形成了一個散射光源。 |
殘霞 | 殘霞 殘霞,指的是殘馀的晚霞。 |
殘霞 | 殘霞 殘霞,指的是殘馀的晚霞。 |
宛如 | 宛如 (漢語詞語)1. [as if;just like ;as though] 好像;仿佛 絢爛的晚霞,宛如一幅錦繡 2. [be obedient]委曲順從的樣子 |
殘燒 | 殘燒 殘燒,拼音為cán shāo,漢語詞匯,是晚霞、馀燼的意思。 |
殘燒 | 殘燒 殘燒,拼音為cán shāo,漢語詞匯,是晚霞、馀燼的意思。 |
余霞成綺 | 余霞成綺【解釋】晚霞象美麗的錦緞一樣。形容晚霞色彩絢麗。【出處】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
餘霞成綺 | 【解釋】晚霞象美麗的錦緞一樣。形容晚霞色彩絢麗。【出處】南朝齊·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
落霞 | 落霞 落霞:詞語 落霞:吳燕所著著作 落霞:曾航生演唱歌曲 落霞 (詞語)晚霞。 南朝·梁·簡文帝《登城》詩:“落霞乍續斷,晚浪時回復。” 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明·文徵明《丁亥元日次才伯韻》之二:“即須作伴還鄉去,滄海東頭看落霞。 |
魚尾紅 | 魚尾紅 魚尾紅(魚尾紅) 拼音:yú wěi hóng 注音:ㄧ [引證解釋] 像鯉魚尾的顏色,紅中略透金黃色。多指晚霞的顏色。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體》詩:“夕光江搖魚尾紅,何處扁舟開晚篷。” 元 宇文公諒 《西湖竹枝詞》之三:“斷霞灑灑魚尾紅,清唱一聲 吳山 東。” 元 喬吉 《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魚尾紅殘霞隱隱,鴨頭綠秋水涓涓。” |
魚尾紅 | 魚尾紅 魚尾紅(魚尾紅) 拼音:yú wěi hóng 注音:ㄧ [引證解釋] 像鯉魚尾的顏色,紅中略透金黃色。多指晚霞的顏色。 宋 惠洪 《效李白湘中體》詩:“夕光江搖魚尾紅,何處扁舟開晚篷。” 元 宇文公諒 《西湖竹枝詞》之三:“斷霞灑灑魚尾紅,清唱一聲 吳山 東。” 元 喬吉 《梁州第七·射雁》套曲:“魚尾紅殘霞隱隱,鴨頭綠秋水涓涓。” |
神女峰 | 神女峰 (重慶巫山十二峰之最)山峰名,又名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神女天下峰,巫山十二峰之最。相傳巫山神女瑤姬居住在此處。在重慶市巫山縣城東約15公里處的巫峽大江北岸,位于著名的長江三峽風景區內。一根巨石突兀于青峰云霞之中,宛若一個亭亭玉立、美麗動人的少女,故名神女峰。古人有“峰巒上主云霄,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泰、華、衡、廬皆無此奇”之說。每當云煙繚繞峰頂,那人形石柱,像披上薄紗似的,更顯脈脈含情,嫵媚動人。每天第一個迎來燦爛的朝霞,又最后一個送走絢麗的晚霞,故名“望霞峰”。巫山十二峰各有特色,有的若金龍騰空,有的如雄獅昂首,有的像少女亭亭玉立,有的似鳳凰展翅,千姿百態,嫵媚動人,其中以神女峰最秀麗最有名。三峽大壩蓄水后,游人泛舟神女的石榴裙下,仍需仰頭眺望,才能欣賞到神女的綽約風姿。 巫山神女峰因其宛若綽約多姿的少女、縈繞著飄渺云煙及其神秘浪漫的神話傳說而吸引了歷代無數文人墨客為其留下了燦若繁星的詩篇。歷代詩人的不絕詠唱,與浩浩長江一道,形成了環繞神女奔騰流淌的另一條文化江河,綿延不息,代代相傳。 |
暮霞 | 暮霞 暮霞,漢語詞匯。 拼音:mù xiá 是指晚霞的意思,出自《秋夕納涼奉和刑獄舅》。 |
榴月 | 榴月 "榴月"指農歷五月。“五月榴花照眼明”,五月是石榴花盛開時節,故有榴月之名。時值"仲夏"。據晉人張華、陸機等人的說法,石榴是西漢張騫出使西域后引進的。 石榴的梵語音譯為涂林,產于安、石二國,因稱涂林安石榴。石榴從一開始便作為奇花異木入植中國的官府園林,被予以最高的禮遇:漢武帝時重修上林苑,種上了安石榴10株,這安石榴當是張騫帶回的種子吧。從此,皇家苑囿中多有栽培。如西晉末年十六國時期后趙鄴都的官苑、唐代的華清宮,都植有石榴的上佳品種。榴花有大紅、粉紅、黃、白等,其中大紅者最具特色,歷代詩人爭相吟誦,妙譬迭出。有喻燈火的:“風翻一樹火”(唐·元稹),有喻紅羅的:“茜羅縐薄剪薰風”(宋·楊萬里),有喻紅霞的:“晚霞猶在綠蔭中”(宋·吳琚),有喻丹砂的:“煉就丹砂萬點紅”(明·朱之蕃)。 |
赤燒 | 赤燒 赤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ì shāo,指晚霞,夕照。 |
淪陰 | 淪陰 淪陰,漢語詞語,拼音lún yīn,意思是晚霞。 |
赤燒 | 赤燒 赤燒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ì shāo,指晚霞,夕照。 |
淪陰 | 淪陰 淪陰,漢語詞語,拼音lún yīn,意思是晚霞。 |
沈落 | 沈落 沈落,亦作“沉落”。 1.墜落。 丁玲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一:“太陽已在向西山沉落,從路兩邊的莊稼叢里,飛出成團的蚊子圍在人的四周。”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五七章:“他很快沉落水底,又一次冒出頭來,就再也沒有力氣掙扎了。” 凌力 《星星草》第二七章二:“熏風如醉,夕陽沉落在晚霞里。” |
汗流浹踵 | 汗流浹踵【解釋】汗出得多,流到腳跟。常形容極端恐懼或慚愧。【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晚霞》:“[阿端]意計窮蹙,汗流浹踵。” |
灰塵 | 灰塵 灰塵是被別的事物而起。它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灰塵來源于工業排放物、燃燒煙塵、土壤揚塵等。灰塵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所以人們特別討厭它,灰塵帶著許多細菌病毒和蟲卵到處飛揚,傳播疾病。但灰塵也是有好處的:灰塵使大自然中有晚霞朝暉、閑云迷霧、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 |
惠悟 | 惠悟 【拼音】huì wù 【注音】 【條目】惠悟 【引證解釋】聰敏。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時 劉晏 以神童為秘書省正字,十歲,惠悟過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龍窩君 嘉其惠悟,賜五文袴褶。” |
接翼 | 接翼 翅膀挨著翅膀。多形容親近。 漢 枚乘 《梁王菟園賦》:“翱翔羣熙,交頸接翼。” 南朝 梁 劉孝標 《辯命論》:“薰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 后蜀 顧夐 《更漏子》詞:“濃柳翠,晚霞微,江鷗接翼飛。” 比喻賢愚善惡不相共處。《新唐書·陳子昂傳》:“廉者憎貪,信者疾偽,智不為愚者謀,勇不為怯者死,猶鸞隼不接翼,薰蕕不共氣,其理自然。” |
縉云山 | 縉云山 (重慶市北碚區縉云山)縉云山位于重慶市北碚區嘉陵江溫塘峽畔,古名巴山。是7000萬年前“燕山運動”造就的“背斜”山嶺。山間白云繚繞,似霧非霧,似煙非煙,磅礴郁積,氣象萬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紅,五彩繽紛。古人稱“赤多白少”為“縉”,故名縉云山。 縉云山與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一并被定為國家級自然風景名勝區。縉云山總占地面積76平方千米,海拔350米-951米。縉云山景色宜人,植物資源豐富,素有北有縉云、南有石筍之美譽。 2014年12月17日住建部公布執法檢查結果,縉云山風景名勝區為不達標等級,予以通報批評,并責令限期整改。 2015年12月1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將重慶縉云山風景名勝區納入瀕危名單,并給予黃牌警告;住建部將責令其限期整改并重點督辦。 |
夔門 | 夔門 夔門(kuí 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西門。三峽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于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 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因瞿塘峽地當川東門戶,故又別稱夔門。 夔門雄踞瞿塘峽之首,亦是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 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云。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巖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巖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兩座山都是石灰巖,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巖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秀麗的片段景觀。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巖,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 |
雷峰夕照 | 雷峰夕照 (雷峰塔)雷峰夕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南、凈慈寺前的夕照山上,西湖十景之七,因晚霞鍍塔,佛光普照而聞名。雷峰塔建于五代(975),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慶祝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 雷峰塔之所以遠近聞名,與民間傳說《白蛇傳》有很大的關系。相傳,法海和尚曾將白娘子鎮壓在塔下,并咒語:‘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 |
雷峯夕照 | 雷峰夕照 (雷峰塔)雷峰夕照,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湖南、凈慈寺前的夕照山上,西湖十景之七,因晚霞鍍塔,佛光普照而聞名。雷峰塔建于五代(975),是吳越國王錢弘俶為慶祝黃妃得子而建,初名黃妃塔。 雷峰塔之所以遠近聞名,與民間傳說《白蛇傳》有很大的關系。相傳,法海和尚曾將白娘子鎮壓在塔下,并咒語:‘若要雷峰塔倒,除非西湖水干。’ |
適分 | 適分 shì fēn ㄕㄧˋ ㄈㄣ 適分 謂適應分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然詩有恒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 猶適度。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三:“焦紅的晚霞以其鮮艷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適分地鑲嵌著天邊。” |
者般 | 者般 zhě bān 者般 這般。 明 唐寅 《步步嬌·秋景》套曲:“還憐冶容細腰,怎禁持者般懊惱。” 清 黃景仁 《虞美人·閨中初春》詞:“晚霞一抹影池塘,那有者般顏色作衣裳。” |
燦日 | 燦日 【拼音】:càn rì 【漢字】:燦日 【釋義】指與陽光相輝耀。 【出處】宋·趙時庚《金漳蘭譜·敘蘭容質》:“趙十四色紫,有十五萼,初萌甚紅,開時若晚霞燦日,色更晶亮。” 【示例】《平山冷燕》第一回:“班聯中衣裳燦日……階墀下弁冕疑星。” |
灰塵 | 灰塵 灰塵是被別的事物而起。它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灰塵來源于工業排放物、燃燒煙塵、土壤揚塵等。灰塵是人類健康的大敵,所以人們特別討厭它,灰塵帶著許多細菌病毒和蟲卵到處飛揚,傳播疾病。但灰塵也是有好處的:灰塵使大自然中有晚霞朝暉、閑云迷霧、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 |
和霽 | 和霽 1.指天氣和暖放晴。《新唐書·王晙傳》:“﹝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於神……俄而和霽。” 2.猶和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龍窩君 顏色和霽。” |
燦日 | 燦日 【拼音】:càn rì 【漢字】:燦日 【釋義】指與陽光相輝耀。 【出處】宋·趙時庚《金漳蘭譜·敘蘭容質》:“趙十四色紫,有十五萼,初萌甚紅,開時若晚霞燦日,色更晶亮。” 【示例】《平山冷燕》第一回:“班聯中衣裳燦日……階墀下弁冕疑星。” |
阿里山 | 阿里山 阿里山,位于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里,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坐標為北緯23度31分,東經120度48分,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由于山區氣候溫和,盛夏時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蔥翠,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是臺灣省的著名旅游風景區。 阿里山和玉山山脈與玉山公園相鄰,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阿里山森林游樂區西靠嘉南平原,北界云林、南投縣,南接高雄、臺南縣,總計面積高達1400公頃。 阿里山共由十八座高山組成,屬于玉山山脈的支脈,隔陳有蘭溪與玉山主峰相望。群峰環繞、山巒疊翠、巨木參天。相傳以前,有一位鄒族酋長阿巴里曾只身來此打獵,滿載而歸后常帶族人來此,為感念他便以其名為此地命名。了解真實的阿里山文化歷史就應深入到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里面,在阿里山鄒族的文化園區,就會認識鄒族這個英勇的原住民族。 阿里山的日出、云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阿里山鐵路有7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途經熱、暖、溫、寒四帶,景致迥異,搭乘火車如置身自然博物館。尤其三次螺旋環繞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更是難忘的經驗;祝山是觀賞日出的最佳地點,要到祝山可坐火車或從電信局旁的石板路循階而去,穿過森林大約40分即可到達。 |
汗流浹踵 | 【解釋】汗出得多,流到腳跟。常形容極端恐懼或慚愧。【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晚霞》:“[阿端]意計窮蹙,汗流浹踵。” |
適分 | 適分 shì fēn ㄕㄧˋ ㄈㄣ 適分 謂適應分際。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然詩有恒裁,思無定位,隨性適分,鮮能通圓。” 猶適度。 王西彥 《古屋》第二部三:“焦紅的晚霞以其鮮艷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適分地鑲嵌著天邊。” |
和霽 | 和霽 1.指天氣和暖放晴。《新唐書·王晙傳》:“﹝ 晙 ﹞夜遇雪,恐失期,誓于神……俄而和霽。” 2.猶和藹。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晚霞》:“ 龍窩君 顏色和霽。” |
夔門 | 夔門 夔門(kuí mén),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西門。三峽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游之水納于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 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涌,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因瞿塘峽地當川東門戶,故又別稱夔門。 夔門雄踞瞿塘峽之首,亦是長江三峽之首,西起重慶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巫山縣的大溪鎮,全長8公里。在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中,它是最窄、距離最短的一個峽,瞿塘峽谷窄如走廊,兩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過此發出“若言風景異,三峽此為魁”的贊嘆。 夔門由兩岸高山凌江夾峙,在巍峨壯麗的白帝城下,是長江從四川盆地進入三峽的大門。夔門兩側的高山,南名“白鹽山”,北曰“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聳入云。近江兩岸則壁立如削,恰似天造地設的大門。白鹽山系因粘附在巖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鈣質,色似白鹽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鐵的水溶液粘附在風化的巖層表面,此山土石呈紅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隔江相望,一個紅裝,一個素裹,可謂奇景。兩座山都是石灰巖,長期的風剝雨蝕,使兩岸巖壁好似刀削斧砍一般,形成十分秀麗的片段景觀。面江迎風之絕壁陡巖,雖然寸草難生,而各現異彩,這些色調和晨曦、晚霞、明月交相輝映,形成了“赤甲晴暉”、“白鹽曙色”和“夔門秋月”等勝景。 |
朝霞 | 朝霞 (詞語概念)自然現象:早上太陽從東方升起,如果大氣中水汽過多,則陽光中一些波長較短的青光、藍光、紫光被大氣散射掉,只有紅光、橙光、黃光穿透大氣,天空染上紅橙色,形成朝霞。 文學作品:尼采的《朝霞》1881年問世,1887年新版并附有一篇前言,它在著作史上位于《人性的,太人性的》第二部分(1880)與《快樂的科學》(1882)之間。《朝霞》分為五卷,每卷分為長短不同的節,少只有一兩行,多則一兩頁,甚至偶爾長達三頁以上。 |
早霞 | 早霞 早霞是漢語詞語,讀音zǎo xiá,意思為猶朝霞。 |
爽然 | 爽然 爽然,指消失貌。見李白 《游秋浦白笴陂》詩之二:“ 白笴夜長嘯,爽然溪谷寒。” |
柔媚 | 柔媚 柔媚,漢語詞匯。 拼音:róu mèi 釋義:指柔和可愛;性情溫和和順。 見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柔媚者受崇飾之祐,方稜者蒙訕棄之患。” |
一抹 | 一抹 一抹,拼音是yī mǒ,漢語詞語,意思是猶一條,又指一片(用于痕跡、景物等),或者一閃而過。出自唐 羅虬 《比紅兒》詩之十七。 |
晨曦 | 晨曦 (漢語詞語)晨曦, 漢語詞語,拼音是chén xī,意思是清晨的陽光,象征溫暖,光明。一般指早上5-7點的時光,溫柔的喚醒,這便是晨曦的魅力。 |
紅彤彤 | 紅彤彤 紅彤彤,紅色的其中一種,亮麗鮮艷的紅色。 |
紅殷殷 | 紅殷殷 我的中學時代就是籠在這一片紅殷殷的花雨夢中。 ——出自《在那顆星子下》 紅殷殷 hóng yan yan 釋義 紅色中帶有黑色,黑紅色。 |
冷颼颼 | 冷颼颼 詞語解釋 【名稱】冷颼颼 【拼音】lěng sōu sōu |
葡萄紫 | 葡萄紫 《葡萄紫》是一款裝扮小游戲,游戲目標是給人物裝扮。 |
火紅 | 火紅 火紅:漢語詞語 火紅:湖南邵陽籍歌手 火紅:80后女作家 火紅:口袋妖怪 火紅 (漢語詞語)火紅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huǒ hóng,意思是火焰般的顏色,常指火焰的鮮紅色。 |
束發 | 束發 束發,讀音為shùfà,即系結頭發。 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發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發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束發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
紅彤彤 | 紅彤彤 紅彤彤,紅色的其中一種,亮麗鮮艷的紅色。 |
冷颼颼 | 冷颼颼 詞語解釋 【名稱】冷颼颼 【拼音】lěng sōu sōu |
火紅 | 火紅 火紅:漢語詞語 火紅:湖南邵陽籍歌手 火紅:80后女作家 火紅:口袋妖怪 火紅 (漢語詞語)火紅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huǒ hóng,意思是火焰般的顏色,常指火焰的鮮紅色。 |
束髮 | 束發 束發,讀音為shùfà,即系結頭發。 清朝以前漢族男孩15歲時束發為髻,成童;20歲時行冠禮,成年。因此用束發指代成童的年齡,即15至20歲。束發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