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年齡大的詞語

    形容年齡大的詞語:1. 老年;2. 中年;3. 老態龍鐘;4. 高齡;5. 年邁;6. 滿頭白發;7. 耄耋之年;8. 人到中年;9. 過了花甲;10. 垂垂老矣;11. 耄耋之軀;12. 七老八十;13. 年事已高;14. 日薄西山;15. 眼花繚亂;16. 老成持重;17. 得天獨厚;18. 老氣橫秋;19. 長者;20. 滄桑歲月

    形容年齡大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同年齒録 同年齒録 同年齒録,拼音是tóng nián chǐ lù ,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指以年齡大小為序排列的同年錄。
    同年齒錄 同年齒錄 同年齒錄,拼音是tóng nián chǐ lù ,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指以年齡大小為序排列的同年錄。
    同年齒錄 同年齒錄 同年齒錄,拼音是tóng nián chǐ lù ,是漢語詞匯,解釋為指以年齡大小為序排列的同年錄。
    序齒 序齒 序齒,漢語詞匯。 拼音:xù chǐ 釋義:按年齡大小排序。
    序齒 序齒 序齒,漢語詞匯。 拼音:xù chǐ 釋義:按年齡大小排序。
    齒位 齒位 齒位,按年齡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禮·地官·黨正》
    齒位 齒位 齒位,按年齡大小所定的席次。《周禮·地官·黨正》
    同志哥 同志哥 同志哥,tóng zhì gē,漢語詞匯,意思是對年齡大于自己的年輕男同志的親昵稱呼。多流行于南方老革命根據地。
    儒童 儒童 明清科舉制度,凡應考生員(秀才)之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皆稱童生,別稱文童或儒童。
    童生 童生 童生,明清的科舉制度,凡是習舉業的讀書人,不管年齡大小,未考取生員(秀才)資格之前,都稱為童生或儒童。但需要注明的是,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學子。根據明朝史書記載,只有通過了縣試、府試兩場考核的學子才能被稱作童生,成為童生方有資格參加院試,成績佼佼者才能成為秀才。
    齒坐 齒坐 齒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ǐ zuò,是指依年齡大小排列座次。
    齒族 齒族 齒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ǐ zú,是指族人相聚,以年齡大小為序。漢語詞語出處為《禮記·祭義》。
    齒敘 齒敘 齒敘,讀音chǐ xù,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錄用、按年齡大小定位次。
    齒族 齒族 齒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ǐ zú,是指族人相聚,以年齡大小為序。漢語詞語出處為《禮記·祭義》。
    齒坐 齒坐 齒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chǐ zuò,是指依年齡大小排列座次。
    齒敘 齒敘 齒敘,讀音chǐ xù,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錄用、按年齡大小定位次。
    大齡 大齡 大齡,讀音dà líng,是漢語詞語,指年齡較大的(就某種標準而言)。
    年齡 年齡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志,一個人出生以后,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人在進行自身再生產的同時,也進行著年齡的再生產,它總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齡的個人所組成。此外,各種人口現象,如結婚、生育、求學、就業、遷移、死亡等,都與每個人的年齡密切相關。所以,正確計算年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年上 年上 年上,方言中指“去年”,“過年的時候” 例句,家里還有年上剩的肉沒吃完呢,趕明兒擎早兒燉一鍋兒,來家吃啊! 譯:家里還有過年時候買的肉沒吃完,明天早點來,我燉肉,你來我家吃吧! 【另】耽美文學中,除年下攻、受以外的對應類型,包含:大叔受、大叔攻,泛指比比另一方年齡大很多,多數5-10歲以上;
    福壽年高 福壽年高【解釋】年高:年齡大。有福有壽,長命百歲。【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他道我福壽年高,著我似松柏齊肩老。”
    福壽年高 【解釋】年高:年齡大。有福有壽,長命百歲。【出處】元·鄭廷玉《忍字記》第一折:“他道我福壽年高,著我似松柏齊肩老。”
    有志不在年高 有志不在年高【解釋】指年輕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紀大。也指只要有志向,歲數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業。【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樵子撫掌大笑不止,對子牙點頭嘆曰:‘有志不在年高,無謀空言百歲。’”【示例】常言說得好:~。我那一樁趕得上姑奶奶?(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八回)
    從兄 從兄 從兄的第一種含義,指的是父親的親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伯叔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侄子(即兄子/弟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自己的堂兄(也稱為堂哥)(即從父兄)。 從兄的第二種含義,指的是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伯叔祖父(即從祖祖父)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堂伯叔父(即從祖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堂侄(即從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自己的從兄(即從祖兄)。 從兄的第三種含義,指的是曾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伯叔曾祖父(即族曾祖父)的曾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曾祖父的侄曾孫(即族曾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祖父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堂伯叔祖父(即族祖父)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祖父的堂侄孫(即族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從伯叔父(即族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從侄(即族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自己的族兄。 從兄的第四種含義,指的是比“本義族兄”血緣關系更遠的己輩男子,是自己的四從兄(即親同姓)、五從兄、六從兄等。
    從兄 從兄 從兄的第一種含義,指的是父親的親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伯叔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侄子(即兄子/弟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自己的堂兄(也稱為堂哥)(即從父兄)。 從兄的第二種含義,指的是祖父的親兄弟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伯叔祖父(即從祖祖父)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堂伯叔父(即從祖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堂侄(即從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自己的從兄(即從祖兄)。 從兄的第三種含義,指的是曾祖父的親兄弟的曾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伯叔曾祖父(即族曾祖父)的曾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曾祖父的侄曾孫(即族曾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祖父的堂兄弟(即從父兄弟)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堂伯叔祖父(即族祖父)的孫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祖父的堂侄孫(即族孫)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從兄弟(即從祖兄弟)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即從伯叔父(即族父)的兒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父親的從侄(即族子)中比自己年齡大的,是自己的族兄。 從兄的第四種含義,指的是比“本義族兄”血緣關系更遠的己輩男子,是自己的四從兄(即親同姓)、五從兄、六從兄等。
    普及率 普及率 普及率(universalization rate)是指教育中指某特定年齡人口中達到某層次學校畢業人數的比例。它標志某層次教育的普及程度。中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于 1987 年 7 月頒布的《關于制訂義務教育辦學條件標準,義務教育實施步驟和規劃統計指標問題的幾點意見》的附件中規定,統計時,按標準畢業年齡推遲 1 歲~2 歲計算。其公式為:比標準畢業年齡大 1 歲~2 歲,U=比標準畢業年齡大 1 歲-2 歲的同齡人口中的畢業生數/比標準畢業年齡大 1 歲-2 歲的同齡人口總數×100%此處,U 為普及率。小學、初中的普及率分別為 14 歲、18 歲的同齡人中達到小學或初中畢業人數的比例。
    婚齡 婚齡 婚齡是男女初次結婚的年齡。可分為法定婚齡和實際婚齡。所謂法定婚齡,就是指由法律所規定的男女結婚的最低年齡。實際婚齡則是指男女事實上的初婚年齡。法定婚齡由各國的法律所規定。對法定婚齡的確定,各國也要根據本國的地理、氣候、傳統習慣、政治經濟等情況。實際婚齡則由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和倫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來決定,它可能小于法定婚齡,也可能大于法定婚齡。
    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 地質年代(Geological Time)是指地殼上不同時期的巖石和地層,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時;地層表述單位:宇、界、系、統、階、帶。在形成過程中的時間(年齡)和順序。 它包含兩方面含義:其一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稱為相對地質年代;其二是指各地質事件發生的距今年齡,由于主要是運用同位素技術,稱為同位素地質年齡(絕對地質年代)。這兩方面結合,才構成對地質事件及地球、地殼演變時代的完整認識,地質年代表正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年齡 年齡 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志,一個人出生以后,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人在進行自身再生產的同時,也進行著年齡的再生產,它總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齡的個人所組成。此外,各種人口現象,如結婚、生育、求學、就業、遷移、死亡等,都與每個人的年齡密切相關。所以,正確計算年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齡 高齡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大弟 大弟 大弟,讀音是dà dì,漢語詞匯,為對朋輩中年齡小于己者的親切稱呼。
    椿年 椿年 椿年,典故名,《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后遂以“椿年"指大椿的年齡,為祝人長壽之詞。
    官年 官年 官年 具報官府的年齡。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實年官年》:“士大夫敘官閥,有所謂實年、官年兩說,前此未嘗見於官文書。大抵布衣應舉,必減歲數,蓋少壯者欲藉此為求昏地;不幸潦倒場屋,勉從特恩,則年未六十始許入仕,不得不豫為之圖。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數歲者…… 江 東提刑 李信甫 ,雖春秋過七十,而官年損其五,堅乞致仕,有旨官年未及,與之外祠。”
    大丫頭 大丫頭 大丫頭,讀音dà yā tou,漢語詞語,指身份較高或年齡較長的婢女,又指青年女子。
    師姐 師姐 師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shī jiě,是指同輩中年齡較長或入門較早的女子。一般指的是同校里長輩的女生。
    大丫頭 大丫頭 大丫頭,讀音dà yā tou,漢語詞語,指身份較高或年齡較長的婢女,又指青年女子。
    師姐 師姐 師姐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shī jiě,是指同輩中年齡較長或入門較早的女子。一般指的是同校里長輩的女生。
    半大不小 半大不小 半大不小,讀音ban da bu xiao,漢語詞語,基本意思為指人未到成年但已不是兒童的年齡。
    大女 大女 大女, 1.成年女子。2.長女。3.指超過正常結婚年齡的未婚女子
    老年人 老年人 老年人,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我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2條規定老年人的年齡起點標準是60周歲。即凡年滿60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屬于老年人。 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占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65歲)占總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1% ;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4%。截至2014年底,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值得各界關注。
    年已蹉跎 年已蹉跎 年已蹉跎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nián yǐ cuō tuó,指年齡已經太大。
    年考 年考 nián kǎo :1、年壽,多用于指老者年齡。 2、猶年資。 唐 韓愈 《商州刺史董府君墓志》:“太師之平 汴州 ,年考益高,挈持維綱,鉏削荒纇,納之大和而已。”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二》:“﹝ 趙涓 ﹞及刺 衢州 ,年考既深,與觀察使 韓滉 不相得, 滉 奏免 涓 官。”
    大嬸兒 大嬸兒 大嬸兒(dà shěn ér),一般意思指年齡比母親小,同輩的人的稱呼。同名,《逆轉裁判》中大場香女士的通稱。
    匿年 匿年 匿年,讀音為nì nián ,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隱瞞年齡。
    大排行 辭典解釋大排行  dà pái háng     一家族同輩間,依年齡大小排列,稱為「大排行」。 如:「按著大排行算,他在堂兄弟中排行第五。」
    尊年尚齒 尊年尚齒【解釋】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出處】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范。”
    尊年尚齒 【解釋】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出處】唐·令狐德棻等《周書·武帝上》:“尊年尚齒,列代弘規,序舊酬勞,哲王明范。”
    嫁雞隨雞 嫁雞隨雞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嫁雞隨雞 嫁雞隨雞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這一俗語原為“嫁乞隨乞,嫁叟隨叟”,意為一個女人即使嫁給乞丐和年齡大的人也要隨其生活一輩子。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俗語轉音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 人口金字塔是用類似古埃及金字塔的形象描繪人口年齡和性別分布狀況的圖形。能表明人口現狀及其發展類型。圖形的畫法是:按男女人口年齡自然順序自下而上在縱軸左右畫成并列的橫條柱,各條柱代表各個年齡組。底端標有按一定計算單位或百分比表示的人口數量。人口金字塔可概括為三種類型:(1) 擴張型。年輕人口組比重較大,從最低年齡組到最高年齡組依次逐漸縮小,塔形下寬上尖。(2)穩定型。除最老年齡組外,其余各年齡組大致相差不多,擴大或縮小均不明顯,塔形較直。(3) 收縮型。年輕人口組有規則的逐漸縮小,中年以上各組比重較大,塔形下窄上寬。
    婚齡 婚齡 婚齡是男女初次結婚的年齡。可分為法定婚齡和實際婚齡。所謂法定婚齡,就是指由法律所規定的男女結婚的最低年齡。實際婚齡則是指男女事實上的初婚年齡。法定婚齡由各國的法律所規定。對法定婚齡的確定,各國也要根據本國的地理、氣候、傳統習慣、政治經濟等情況。實際婚齡則由當時的社會經濟環境和倫理道德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來決定,它可能小于法定婚齡,也可能大于法定婚齡。
    春秋 春秋 (春秋經)《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用于記事的語言極為簡練,然而幾乎每個句子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后來出現了很多對《春秋》所記載的歷史進行補充、解釋、闡發的書,被稱為“傳”。代表作品是稱為“春秋三傳”的《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春秋 (漢語詞語)中國古代先民極其重視春,秋兩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語言含義,常常用來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時,光陰,年齡等。 “春秋”作為一個重要的先秦年代,來源于: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高壽 高壽 (漢語詞匯)高壽,漢語詞匯。 拼音:gāo shòu 釋義:①長壽。 古人把高壽大體分為五個年齡段:老,指50-70歲;耆,指70歲以上;耋;指70-80歲;耄,指80-90歲;期頤,指百歲高齡。 ②敬辭,用于問老人的年紀:老大爺高壽啦?
    師弟 師弟 師弟,其意為稱后于自己從同一個師父學習的人;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自然亦指老師和弟子. 示列:《水滸傳》第五回:“我有一個師弟,現在東京大相國寺住持。”
    高壽 高壽 (漢語詞匯)高壽,漢語詞匯。 拼音:gāo shòu 釋義:①長壽。 古人把高壽大體分為五個年齡段:老,指50-70歲;耆,指70歲以上;耋;指70-80歲;耄,指80-90歲;期頤,指百歲高齡。 ②敬辭,用于問老人的年紀:老大爺高壽啦?
    師弟 師弟 師弟,其意為稱后于自己從同一個師父學習的人;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自然亦指老師和弟子. 示列:《水滸傳》第五回:“我有一個師弟,現在東京大相國寺住持。”
    歲數 歲數 歲數,指人的年齡,也可以指其它事物的年齡(即年數)。
    歲數 歲數 歲數,指人的年齡,也可以指其它事物的年齡(即年數)。
    童工 童工 童工是指未成年的兒童或少年工人。各國法律對成年的年齡規定不一。在中國,童工是指未滿16周歲的兒童或少年工人。法律嚴禁使用童工,某些特殊行業需要錄用未滿16周歲的少年工人時,必須經有關部門批準,并在工作時間、禁止從事有害健康工作等方面給予特殊保護。在資本主義發展早期,童工被大量使用,給兒童帶來深重的災難。經過工人階級的長期斗爭,并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雇傭童工的現象才逐漸減少。各國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法律。
    保齡球 保齡球 (球類運動)保齡球,又稱地滾球,是在木板道上滾球擊柱的一種室內運動。保齡球具有娛樂性、趣味性、抗爭性和技巧性,給人以身體和意志的鍛煉。 由于是室內活動,不受時間、氣候等外界條件的影響,不受年齡的限制,易學易打,是一項男女老少皆宜的體育運動。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項時尚運動,歐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一些國家流行運動項目了。
    椿齡 椿齡 椿齡,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一上〈內篇·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后遂以“椿齡”指大椿的年齡。為祝人長壽之詞。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年齡大的詞語:1. 老年;2. 中年;3. 老態龍鐘;4. 高齡;5. 年邁;6. 滿頭白發;7. 耄耋之年;8. 人到中年;9. 過了花甲;10. 垂垂老矣;11. 耄耋之軀;12. 七老八十;13. 年事已高;14. 日薄西山;15. 眼花繚亂;16. 老成持重;17. 得天獨厚;18. 老氣橫秋;19. 長者;20. 滄桑歲月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