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山河的詞語
形容山河的詞語:1. 壯美;2. 雄奇;3. 幽靜;4. 瑰麗;5. 奇峰聳立;6. 霧氣繚繞;7. 河水潺潺;8. 草木蔥蘢;9. 湖光山色;10. 奔騰不息;11. 翠綠欲滴;12. 藍天白云;13. 金秋時節;14. 春意盎然;15. 冬日雪景;16. 紅葉滿山;17. 碧水青山;18. 陽光明媚;19. 天高云淡;20. 風景如畫
形容山河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山河 | 山河 (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教師)山河,現任天津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鍵盤、聲樂講師。在過去的日子里,任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及青年鍵盤交響樂團的常務指揮。同時,在現代音樂系擔任通俗唱法的教學。妻子是主持人、舞蹈制作人、評委揚揚。 山河 (漢語詞語)山河,指大山大河,自然景勝,疆,國土。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 |
表里山河 | 表里山河【解釋】表里: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近義詞】表里河山【語法】偏正式;作定語;形容山勢陡峭 |
氣壯山河 | 氣壯山河【解釋】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出處】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四章:“又聽到了你的樸樸實實、氣壯山河的言談了。”【近義詞】氣沖霄漢、氣勢磅礴【反義詞】氣息奄奄【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氣吞山河 | 氣吞山河【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出處】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示例】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圖強,壯志凌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近義詞】氣沖牛斗、氣壯山河【反義詞】氣息奄奄【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表裏山河 | 【解釋】表里: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近義詞】表里河山【語法】偏正式;作定語;形容山勢陡峭 |
表裡山河 | 【解釋】表里:即內外。外有大河,內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險作為屏障。【出處】《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近義詞】表里河山【語法】偏正式;作定語;形容山勢陡峭 |
氣吞山河 | 【解釋】氣勢可以吞沒山河。形容氣魄很大。【出處】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二折:“背楚投漢,氣吞山河。知音未遇,彈琴空歌。”【示例】這號人,在困難中不是低頭嘆息,而是奮發圖強,壯志凌云,~。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近義詞】氣沖牛斗、氣壯山河【反義詞】氣息奄奄【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氣壯山河 | 【解釋】氣:氣概;壯:使壯麗;山河:高山和大河。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出處】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四章:“又聽到了你的樸樸實實、氣壯山河的言談了。”【近義詞】氣沖霄漢、氣勢磅礴【反義詞】氣息奄奄【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帶礪山河 | 帶礪山河【解釋】帶:衣帶;礪:磨刀石;山:泰山;河:黃河。黃河細得象條衣帶,泰山小得象塊磨刀石。比喻時間久遠,任何動蕩也決不變心。【出處】《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
錦繡山河 | 錦繡山河【解釋】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鮮艷的絲織品一樣。形容美好的國土。【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王侯第宅蒼茫外,~感慨中。 ◎元·戴良《秋興五首(其二)》【近義詞】錦繡河山【反義詞】殘山剩水、窮山惡水【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
魏國山河 | 魏國山河 魏國山河,成語,典故名,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吳起列傳》。魏武侯曾對吳起感嘆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后遂以”魏國山河“指大好河山。亦作“ 魏國山川 ”。 |
魏國山河 | 魏國山河 魏國山河,成語,典故名,典出《史記》卷六十五《吳起列傳》。魏武侯曾對吳起感嘆說“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后遂以”魏國山河“指大好河山。亦作“ 魏國山川 ”。 |
百二山河 | 百二山河【解釋】百二:以二敵百。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秦,形勝之國,帶河山之險,縣隔千里,持戟百萬,秦得百二馬。”【示例】~同敗絮,兩三親友各飄萍。 ◎寧調元《清明憶亡友姚宏業》【近義詞】百二山川【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定語;指山河險固的地方 |
錦繡山河 | 【解釋】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鮮艷的絲織品一樣。形容美好的國土。【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王侯第宅蒼茫外,~感慨中。 ◎元·戴良《秋興五首(其二)》【近義詞】錦繡河山【反義詞】殘山剩水、窮山惡水【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褒義 |
邈若山河 | 邈若山河【解釋】形容遙遠得如隔山河。 |
邈以山河 | 邈以山河【解釋】形容遙遠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 | 山河易改,本性難移【解釋】指習慣成性,很難改變。 |
錦繡河山 | 錦繡河山【解釋】形容壯麗華美的祖國山河。【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朱德《寄南征諸將》詩【近義詞】大好河山、錦繡乾坤【反義詞】殘山剩水、窮山惡水【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壯麗華美的祖國山河 |
錦繡河山 | 【解釋】形容壯麗華美的祖國山河。【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朱德《寄南征諸將》詩【近義詞】大好河山、錦繡乾坤【反義詞】殘山剩水、窮山惡水【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壯麗華美的祖國山河 |
錦綉河山 | 【解釋】形容壯麗華美的祖國山河。【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 ◎朱德《寄南征諸將》詩【近義詞】大好河山、錦繡乾坤【反義詞】殘山剩水、窮山惡水【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壯麗華美的祖國山河 |
帶厲山河 | 辭典解釋帶厲山河 dài lì shān hé 帶,衣帶。厲,磨刀石。帶厲山河指縱使黃河成為衣帶般窄,泰山成為礪石般小,所封之國也永存不廢。語本《史記.卷一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也作「帶礪河山」、「帶礪山河」、「帶河厲山」。 |
氣壯河山 | 氣壯河山【解釋】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同“氣壯山河”。 |
半壁江山 | 半壁江山【解釋】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后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出處】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示例】軍聲壯,陣法多,~全仗我。 ◎清·吳梅《風洞山·閱兵》【近義詞】半壁河山、山河破碎、殘山剩水【反義詞】一統天下、一統河山、金甌無缺【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保存喪失的部分國土 |
漢誓 | 漢誓 hàn shì ㄏㄢˋ ㄕㄧˋ 漢誓 《漢書·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黃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跡 漢 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漢誓”指 漢 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 明 袁袠 《送陳德夫使魯》詩:“河山藏 漢 誓,寶玉展 周 親。” |
漢誓 | 漢誓 hàn shì ㄏㄢˋ ㄕㄧˋ 漢誓 《漢書·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 黃河 如帶, 泰山 若厲,國以永存,爰及苗裔。’”又:“跡 漢 功臣,亦皆割符世爵,受山河之誓。”后以“漢誓”指 漢 初封爵之誓或山河之誓。 明 袁袠 《送陳德夫使魯》詩:“河山藏 漢 誓,寶玉展 周 親。” |
氣壯河山 | 【解釋】形容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同“氣壯山河”。 |
剩水殘山 | 剩水殘山【解釋】殘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國后的或經過變亂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出處】唐·杜甫《游何將軍山林》詩:“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近義詞】殘山剩水【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殘破的山河 |
剩水殘山 | 【解釋】殘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國后的或經過變亂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來的事物。【出處】唐·杜甫《游何將軍山林》詩:“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近義詞】殘山剩水【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指殘破的山河 |
氣蓋山河 | 辭典解釋氣蓋山河 qì gài shān hé 形容氣勢盛大,足以覆蓋山河。《中國現在記.第六回》:「怎當得一個是氣沖牛斗,一個是氣蓋山河。」也作「氣壓山河」。 |
氣壓山河 | 辭典解釋氣壓山河 qì yā shān hé 形容氣勢極盛,足以壓倒山河。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氣壓山河百二雄,元也波戎,將軍校統,宰臣每為頭兒又盡忠。」也作「氣蓋山河」。 |
錦繡江山 | 錦繡江山【解釋】象錦繡那樣的美好的江山。形容美好的國土。【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不聽忠言,信任奸邪,將一座~,弄得粉碎。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近義詞】錦繡山河【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
邈若河山 | 邈若河山【解釋】形容遙遠得如隔山河。同“邈若山河”。 |
錦繡江山 | 【解釋】象錦繡那樣的美好的江山。形容美好的國土。【出處】唐·杜甫《清明二首(其二)》:“秦城樓閣煙花里,漢主山河錦繡中。”【示例】不聽忠言,信任奸邪,將一座~,弄得粉碎。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七回【近義詞】錦繡山河【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
百二關河 | 百二關河【解釋】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出處】金·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
咫尺山河 | 辭典解釋咫尺山河 zhǐ chǐ shān hé 形容距離雖近,卻不能相見,如同山河阻隔,相距遙遠。 如:「他倆兒相愛情深,卻不能相見,咫尺山河,令人感慨。」 |
山河襟帶 | 辭典解釋山河襟帶 shān hé jīn dài 比喻山河形勢險要,如同人衣服上的襟帶。 唐.白居易〈敘德書情四十韻上宣歙翟中丞〉詩:「山河地襟帶,軍鎮國藩維。」 |
百二山川 | 百二山川【解釋】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出處】《全元散曲·新水令》:“隨人愿、照百二山川,照百二山川,一點金星瑞云里現。” |
百二關河 | 【解釋】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出處】金·元好問《岐陽》詩之二:“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 |
半壁山河 | 半壁山河【解釋】指國土的一部或大部分。【出處】李光《集詩述感》:“半壁山河話戰爭,布衣空負魯連名。”【示例】從此,革命的烈焰,迅速蔓延開去,不公燃遍了祖國~,而且轉戰大江南北約二十年之久。 ◎《前言》 |
山河表里 | 山河表里【解釋】形容形勢險要。【出處】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楚師背酅而舍。晉侯患之,聽輿人之誦曰:‘原田每每,舍其舊而新是謀。’公疑焉。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 |
礪帶山河 | 辭典解釋礪帶山河 lì dài shān hé 比喻歷時綿長而久遠。參見「礪山帶河」條。 |
百二金甌 | 百二金甌【解釋】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出處】寧調元《壬子感事》詩之三:“五千貂錦張旗鼓,百二金甌資棟梁。” |
百二金甌 | 【解釋】比喻山河險固之地。同“百二山河”。【出處】寧調元《壬子感事》詩之三:“五千貂錦張旗鼓,百二金甌資棟梁。” |
水遠山長 | 水遠山長【解釋】①指路程遙遠。同“水遠山遙”。②指山河遼闊。 |
水剩山殘 | 水剩山殘【解釋】多指亡國或經過變亂后國土分裂、山河殘破的景象。【出處】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五:“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
水遠山長 | 【解釋】①指路程遙遠。同“水遠山遙”。②指山河遼闊。 |
水剩山殘 | 【解釋】多指亡國或經過變亂后國土分裂、山河殘破的景象。【出處】唐·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之五:“剩水滄江破,殘山碣石開”。 |
叱咤風云 | 叱咤風云【解釋】叱咤: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云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出處】《梁書·元帝紀》:“叱咤則風云興起,鼓動則嵩華倒拔。”【示例】因此,一變而為欺人與自欺,而應當~的武士都變成了小丑。(老舍《四世同堂》九)【近義詞】氣壯山河、氣勢磅礴【反義詞】心平氣和【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 |
叱吒風雲 | 【解釋】叱咤: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云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出處】《梁書·元帝紀》:“叱咤則風云興起,鼓動則嵩華倒拔。”【示例】因此,一變而為欺人與自欺,而應當~的武士都變成了小丑。(老舍《四世同堂》九)【近義詞】氣壯山河、氣勢磅礴【反義詞】心平氣和【語法】動賓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形容有重大影響力的人物 |
南戒 | 南戒 南戒,古義:南方阻隔少數民族的山河界限。 |
氣勢磅礴 | 氣勢磅礴【解釋】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出處】秦牧《古戰場春曉》:“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氣勢磅礴的一頁。”【近義詞】氣吞山河、氣貫長虹【反義詞】有氣無力【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氣勢磅礴 | 【解釋】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出處】秦牧《古戰場春曉》:“這是中國近代史上氣勢磅礴的一頁。”【近義詞】氣吞山河、氣貫長虹【反義詞】有氣無力【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反路 | 反路 反路,歸途。 南朝 宋顏延之《秋胡行》:“勤役從歸愿,反路遵山河。” |
璣鏡 | 璣鏡 璣鏡(璣鏡) 1.大珠,光潔可作鏡用,故稱。《初學記》卷二七引《孝經援神契》:“神靈滋,百寳用,則珠母璣鏡也。” 宋均 注:“文珠有光可為鏡。”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公器宇淹曠,風神透遠,璣鏡照林,山河容納。” 2.喻鑒察力。 |
氣吞虹蜺 | 氣吞虹蜺【解釋】猶氣吞山河。形容氣魄宏大。 |
氣吞宇宙 | 氣吞宇宙【解釋】猶氣吞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
氣吞湖海 | 氣吞湖海【解釋】猶氣吞山河。形容氣魄很大。 |
新亭對泣 | 新亭對泣【解釋】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聲哭。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的心情。【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表示懷念故國 |
用武之地 | 用武之地【解釋】形容地形險要,利于作戰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出處】《晉書·姚襄載記》:“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示例】你自己先把根基弄壞了,將來就有~,也不能做個大英雄,豈不是自暴自棄? ◎冰心《兩個家庭》 |
立國安邦 | 立國安邦【解釋】建立國家,安定天下。亦作“立業安邦”。【出處】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你看我立國安邦為相宰,那其間日轉千階,喜笑迎腮,掛印懸牌。”元·宮大用《七里灘》第一折:“自開基起運,立國安邦,坐籌帷幄,竭力疆場。”【示例】圣朝卿相,一個個忠君上,~,扶持萬載山河壯。 ◎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