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td>
<bdo id="4wawa"></bdo>
  • <li id="4wawa"><option id="4wawa"></option></li>
  • 形容聲音小的四字詞語

    形容聲音小的四字詞語:微弱細語;沉悶低吟;輕聲細語;微風拂面;悄無聲息;低聲細語;小聲呢喃;細語低語;輕聲細吟;無聲無息;沙沙細語;細聲細氣;悄聲低語;微不足道;輕聲細語;細聲細語;幽幽細語;細語如糠;細如蚊聲;細微之聲

    形容聲音小的四字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嘰嘰噥噥 嘰嘰噥噥 嘰嘰噥噥,拼音是jī jī nóng nóng,漢語詞語,形容說話聲音小且含混不清。
    嘰嘰噥噥 嘰嘰噥噥 嘰嘰噥噥,拼音是jī jī nóng nóng,漢語詞語,形容說話聲音小且含混不清。
    聲音笑貌 聲音笑貌【解釋】指人的言談、表情等。【出處】《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示例】局中諸公,性情心術,~,一一如繪。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樂音 樂音 (音樂術語)發音物體有規律地振動而產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稱樂音。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發出樂音的樂器。樂音是音樂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樂中的旋律、和聲等均由樂音構成。 從聲學的分析角度,樂音有三個主要特征:即響度(又稱音強),音調(又稱音高)和音色,稱為樂音三要素。 在音樂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樂音)的總和稱樂音體系。按現在通用的十二平均律,從最低音(每秒振動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動4186次),整個樂音體系中約有97個音。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叫做音列。我們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代標準的鋼琴是音域最寬的樂器,有88個鍵,能奏出88個音高不同的樂音,也就是說鋼琴有88個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樂中。 樂音與噪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種物理現像。它是由于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波,再由空氣傳到您的耳朵里,通過大腦反饋,您聽到的就是音。物體的大小、薄厚與振動的強弱不同,所產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音大體又分為樂音與噪音兩種。 樂音(musical tone):振動起來是有規律的、單純的,并有準確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們稱它為樂音。 噪音(noise):沒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動即無規律又雜亂無章的音,我們稱它為噪音。如使用不慎,很多人會將打擊樂器與噪音畫上等號。 以上是物理學的角度上分的樂音與噪音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在環境的角度上的樂音與噪音。 在環境的角度上看,凡是讓人在生活,工作等過程中感覺到心情舒暢,內心愉快等積極感的聲音都可以稱之為樂音。反之,讓人感到厭惡,煩躁等消極感的聲音則為噪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在睡覺,才睡著,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大聲彈鋼琴。鋼琴曲很動聽,鄰居的小孩很喜歡,鋼琴曲讓他心情快樂,對他而言是樂音。但是,動聽的鋼琴曲打擾了我,讓我困倦,厭惡,所以對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見,樂音與噪音是相對的概念。 而音的性質可以分為: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還有音色等幾種。由于音的性質有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樂音來。使我們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旋律。 聲音的基本要素: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調、響度與音色。
    樂音 樂音 (音樂術語)發音物體有規律地振動而產生的具有固定音高的音稱樂音。如鋼琴、小提琴、二胡等都是能發出樂音的樂器。樂音是音樂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樂中的旋律、和聲等均由樂音構成。 從聲學的分析角度,樂音有三個主要特征:即響度(又稱音強),音調(又稱音高)和音色,稱為樂音三要素。 在音樂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即樂音)的總和稱樂音體系。按現在通用的十二平均律,從最低音(每秒振動16次左右)到最高音(每秒振動4186次),整個樂音體系中約有97個音。樂音體系中的音,按照上行(xíng)即從低到高或下行(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起來的音叫做音列。我們在鋼琴上可以明顯地看出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現代標準的鋼琴是音域最寬的樂器,有88個鍵,能奏出88個音高不同的樂音,也就是說鋼琴有88個音高各不相同的音。除此之外的音很少用在音樂中。 樂音與噪音: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看不見又摸不到的音到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種物理現像。它是由于物體受到振動,而產生波,再由空氣傳到您的耳朵里,通過大腦反饋,您聽到的就是音。物體的大小、薄厚與振動的強弱不同,所產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這樣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強音、弱音。音大體又分為樂音與噪音兩種。 樂音(musical tone):振動起來是有規律的、單純的,并有準確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們稱它為樂音。 噪音(noise):沒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動即無規律又雜亂無章的音,我們稱它為噪音。如使用不慎,很多人會將打擊樂器與噪音畫上等號。 以上是物理學的角度上分的樂音與噪音的區別,除此之外,還有在環境的角度上的樂音與噪音。 在環境的角度上看,凡是讓人在生活,工作等過程中感覺到心情舒暢,內心愉快等積極感的聲音都可以稱之為樂音。反之,讓人感到厭惡,煩躁等消極感的聲音則為噪音。 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午我在睡覺,才睡著,鄰居家的小孩就開始大聲彈鋼琴。鋼琴曲很動聽,鄰居的小孩很喜歡,鋼琴曲讓他心情快樂,對他而言是樂音。但是,動聽的鋼琴曲打擾了我,讓我困倦,厭惡,所以對我而言就是噪音。可見,樂音與噪音是相對的概念。 而音的性質可以分為:高與低、強與弱、長與短,還有音色等幾種。由于音的性質有這么多的不同,所以才會產生出不同的樂音來。使我們可以聽到各式各樣的旋律。 聲音的基本要素:聲音的基本要素包括了音調、響度與音色。
    音量 音量 音量:詞語釋義 音量:PS4單機游戲 音量 (詞語釋義)音量又稱響度、音強,是指人耳對所聽到的聲音大小強弱的主觀感受,其客觀評價尺度是聲音的振幅大小。這種感受源自物體振動時所產生的壓力,即聲壓。物體振動通過不同的介質,將其振動能量傳導開去。人們為了對聲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監測的指標,就把聲壓分成“級”——聲壓級,以便能客觀的表示聲音的強弱,其單位稱為“分貝”(dB)。
    音品 音品 音品 聲音的三個主要的主觀屬性(即響度、音調、音品)之一。表示人耳對聲音音質的感覺,又稱音色。一定頻率的純音不存在音色問題,音品是復音主觀屬性的反映。各種樂器,奏同樣的曲子,即使響度和音調相同,聽起來還是不一樣。音品由發聲體的本質決定。胡琴的聲音柔韌,笛子的聲音清脆,小提琴的聲音優美,小號的聲音激昂,就是由于它們的音品不同。所以音品是在聽覺上區別具有同樣響度和音調的兩個聲音所不同的特征,聲音的音品主要由其諧音的多寡、各諧音的特性(如頻率分布、相對強度等)所決定。樂音中泛音越多,聽起來就越好聽。低音豐富,給人們以深沉有力的感覺,高音豐富給人們以活潑愉快的感覺。每個人的聲音都有獨特的音品,所以我們能從電話、廣播的聲音中辨認出是哪位熟人。
    劍頭一吷 劍頭一吷【解釋】劍頭:指劍環頭小孔;吷:象聲詞,形容聲音微小。比喻言論無足輕重。【出處】《莊子·則陽》:“夫吹筦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示例】榻上雙痕凜然在,~何須角。 ◎宋·蘇軾《再游徑山》詩【近義詞】劍首一吷【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言論無足輕重
    劍頭一吷 【解釋】劍頭:指劍環頭小孔;吷:象聲詞,形容聲音微小。比喻言論無足輕重。【出處】《莊子·則陽》:“夫吹筦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示例】榻上雙痕凜然在,~何須角。 ◎宋·蘇軾《再游徑山》詩【近義詞】劍首一吷【語法】主謂式;作謂語;比喻言論無足輕重
    嗲聲嗲氣 嗲聲嗲氣 嗲聲嗲氣:與奶聲奶氣都指稚氣化的甜蜜聲氣,來源于嗲(嗲嗲)、奶(奶奶)嬉愛、嬉戲幼兒時的稚氣化表情,因此泛指成年人故作姿態的甜蜜聲氣或小孩說話時的稚嫩語氣。 注音:diǎ shēng diǎ qì 釋義:形容撒嬌的聲音或姿態。形容人說話時的語氣矯揉造作,也形容小孩說話時的語氣可愛稚嫩。
    微聲 微聲 微聲,是一個詞語,是指微小的名聲或者是細小的聲音。
    迴音壁 回音壁 (皇穹宇的圍墻)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圍墻。墻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墻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墻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墻的弧度十分規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反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墻而立,一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反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回音壁”。
    回音壁 回音壁 (皇穹宇的圍墻)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圍墻。墻高3.72米,厚0.9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墻壁是用磨磚對縫砌成的,墻頭覆著藍色琉璃瓦。圍墻的弧度十分規則,墻面極其光滑整齊,對聲波的反射是十分規則的。只要兩個人分別站在東、西配殿后,貼墻而立,一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反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也可以使對方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給人造成一種“天人感應”的神秘氣氛。所以稱之為“回音壁”。
    侈聲 侈聲 侈聲(侈聲) 指腹小口寬的鐘所發出的聲音。《周禮·春官·典同》:“凡聲……侈聲筰,弇聲郁。” 鄭玄 注:“侈謂中央約也,侈則聲迫筰,出去疾也。” 賈公彥 疏:“云‘侈謂中央約也’者,此非偏侈,謂鐘口揔寬,‘則聲迫筰,出去疾’,由口寬故也。”
    假聲 假聲 所謂“假聲”是指演唱時通過有意識的控制而只使部分聲帶發生振動所發出來的聲音,這種聲音比由整個聲帶都振動的“真聲”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種晶亮透明的感覺。
    起音 起音 (樂理名詞)發聲練習開始的時候,必然會遇到如何起第一個音的問題,我們稱它為歌唱時的“起音”或“起聲”。歌唱的起聲可分為激起聲、軟起聲、舒起聲。 英文名稱:Attack用在音色上,是指聲音在發聲瞬間的特性。例如所謂Attack較強的樂器音色,表示在一彈奏該樂器的瞬間,音量會較快沖到最高點,例如鋼琴、鐵琴。而Attack較弱的樂器,則是彈奏時,會較慢到達最高音量,例如弦樂器。在音源機、合成器當中,通常會提供可調整Attack特性的參數,一般常見者為Attack Time(起音時間)。若Attack Time的值越大,表示該音色從一彈奏(壓下琴鍵)到音量最大之間的時間會較長,聲音聽起來就好像慢慢起來的感覺;而Attack值越小,表示從彈奏(壓下琴鍵)到音量最大之間的時間會較短,聲音聽起來就比較鏗鏘。
    聲息 聲息 (詞語概念)聲息,拼音shēng xī,指消息,信息:聲息不通。聲音,氣息。
    淺聲 淺聲 淺聲,讀音為qiǎn shēng ,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輕聲,小聲。
    音色 音色 音色(musical quality)是指不同的聲音的頻率表現在波形方面總是有與眾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體振動都有不同的特點。如同天下的樹葉各有不同一樣。 不同的發聲體由于其材料、結構不同,則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鋼琴和小提琴和人的聲音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聲音也會不一樣。
    人聲鼎沸 人聲鼎沸【解釋】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劉方在店中收拾,只聽得人聲鼎沸。”【示例】廣場這時已是一片鑼鼓喧天,~。【近義詞】人歡馬叫、震耳欲聾【反義詞】萬籟俱寂、鴉雀無聲【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人聲嘈雜
    地聲 地聲 地聲 (earthquake sound ) 地震發生時,一小部分地震波能量傳入空氣變成聲波而形成的聲音。在基巖露出地表和表土層很薄的靠山地區,容易聽到地聲。聽到地聲的時間一般在感到地面振動之前,也有的在趕到地面振動之后。
    音強 音強 聲音的強度是一個客觀的物理量,其常用單位為“分貝(db)”。比如鬧市區約為70分貝,一般的住宅內約為40分貝等。但這還不是人耳對聲音強度反映的主觀量。人耳對聲音強度反映的主觀量稱之為“響度”,其單位為“宋”。由于它的主觀感受強度受“頻率”和“音強”兩方面的因素所影響,所以一“宋”被定義為40db1000Hz純音所引起的響度。
    怨聲載道 怨聲載道【解釋】載:充滿。怨恨的聲音充滿道路。形容人民群眾普遍強烈不滿。【出處】《詩比·大雅·生民》:“實覃實訏,厥聲載路。”《后漢書·李固傳》:“開門受賂,署用非次,天下紛然,怨聲滿道。”【示例】凡有些余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時里外~,豈不失了你們這樣人家的大體?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六回
    音強 音強 聲音的強度是一個客觀的物理量,其常用單位為“分貝(db)”。比如鬧市區約為70分貝,一般的住宅內約為40分貝等。但這還不是人耳對聲音強度反映的主觀量。人耳對聲音強度反映的主觀量稱之為“響度”,其單位為“宋”。由于它的主觀感受強度受“頻率”和“音強”兩方面的因素所影響,所以一“宋”被定義為40db1000Hz純音所引起的響度。
    乳聲乳氣 乳聲乳氣【解釋】形容說話聲音象小孩子那樣尖細。
    五音 五音 (詞語、古代兵法篇章)五音指中國五聲音階中的角、徵、宮、商、羽,五個音級。五音中各相鄰兩音間的音程,除角和徵、羽和宮(高八度的宮)之間為小三度外,余均為大二度。屬于中國古代五行配屬之 另有古代作品《五音》,是古代軍事著作《六韜》里記載的一篇文章,記錄在“龍韜篇”——論軍事組織。本篇介紹了用五音配合五行來觀察和判斷敵情的方法。
    合聲 合聲 合聲,讀音hé shēnɡ,漢語詞語,謂聲音符合節奏,表示演唱者的聲率與伴奏的音律匹配程度。
    和音 和音 (動漫人物)和音是《小女神花鈴》人物之一。是花鈴在叔母家生活的時候遇見了的少年。14歲,擁有著冷酷的外表,但是對人男尊女卑,非常討厭蟲子。 和音 (漢語詞語)和音,一指平和的聲音,另一指音樂上的配合發聲。詞語出處來源于《樂府詩集》。
    屏聲息氣 屏聲息氣【解釋】抑制著呼吸使不出聲音。形容恭敬畏懼的神態。【出處】《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示例】只見兩三個丫頭都在那里~,齊齊地伺侯著。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近義詞】屏氣懾息【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心情緊張或注意力高度集中
    失聲 失聲 (漢語詞匯)失聲,漢語詞匯。 拼音:shī shēng 釋義:1、指悲極氣噎,哭不成聲者。2. 不自主地發出聲音。 語出《孟子·滕文公上》:“昔者孔子沒,三年之外,門人治任將歸,人揖於子貢,相向而哭,皆失聲。”
    聲色俱厲 聲色俱厲【解釋】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示例】達夫更決絕地說了一句,“不停辦我是不寄稿的!”說得有點~的程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近義詞】疾言厲色、正言厲色【反義詞】和顏悅色【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說話的語氣
    聲色 聲色 (詞語)聲色,漢語詞匯。 指淫聲與女色;美好的聲音與顏色等。 語出《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毋或進。”
    聲量 聲量 聲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ēng liàng,意為聲音的響度或強度,音量。
    人聲 人聲 (漢語詞匯)rén shēng 人類在說話、歌唱、哭泣或喊叫時發出的聲音。唐 張守節《史記正義》:“漢儀注云:有稱萬歲,可十萬人聲。”
    吱聲 吱聲 吱聲,漢語詞匯,指發出聲音。
    好音 好音 【詞目】好音 【拼音】hào yīn 【注音】 【釋義】1、悅耳的聲音。2、也特指樂聲。3、猶言好消息。4、喜愛音樂。
    聲音笑貌 【解釋】指人的言談、表情等。【出處】《孟子·離婁上》:“恭儉豈可以聲音笑貌為哉。”【示例】局中諸公,性情心術,~,一一如繪。 ◎清·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助聽器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助聽器 助聽器 (輔助聽力工具)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正在發聲的物體叫聲源。聲音只是壓力波通過空氣的運動。壓力波振動內耳的小骨頭(聽小骨),這些振動被轉化為微小的電子腦波,它就是我們覺察到的聲音。內耳采用的原理與麥克風捕獲聲波或揚聲器的發音一樣,它是移動的機械部分與氣壓波之間的關系。自然,在聲波音調低、移動緩慢并足夠大時,我們實際上可以“感覺”到氣壓波振動身體。 圖1. 人耳結構示意圖 助聽器是一個小型擴音器,把原本聽不到的聲音加以擴大,再利用聽障者的殘余聽力,使聲音能送到大腦聽覺中樞,而感覺到聲音。主要由傳聲器、放大器、耳機、電源和音量調控五部分組成。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按使用方式分類為盒式、眼鏡式、發夾式、耳背式、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助聽器。 圖2. 不同使用方式的助聽器 自從二十世紀初,電子助聽器被啟用以來,助聽器的結構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由麥克風、放大器、接收器及電源幾部分構成。但是助聽器各部分的體積逐漸縮小,音質日漸改善,有更多的選擇性控制。 1)麥克風:收集聲音并轉化成電波。 2)放大器:增加電波的強度。 3)接收器:剛好和麥克風相反,把增加的電能再轉回成聲波。 4)電源:小型電池。 5)外殼:保護內部結構。 圖3. 耳掛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 耳機 ,2.接收器 ,3.麥克風,4.音量調節鈕,5.微調電位器 ,6.放大器 ,7.開關,8.電池座) 圖4. 耳內型助聽器結構圖(圖示:1.音量調控器,2.麥克風, 3.放大器,4.微調電位器 5.外殼,6.接收器) 助聽器是幫助提高聽力的儀器,實際上就是一個小型的半導體擴音器,其作用可以使比較弱小的聲音,經放大后傳到耳機,使本來聽力下降的部位借助放大作用而聽到聲音。 目前,有如下幾種類型,但是作用和原理都是一樣的。 (1)從外部結構可分為:盒式、耳背式、耳內式,而耳內式又可分成普通耳內式、耳道式、深耳道式。 (2)從電子原理可分為:模擬助聽器;可編程助聽器、全數碼助聽器、寬動態語言技術助聽器等。 (3)助聽器按傳導方式分為氣導助聽器和骨導助聽器。盒式、耳背式、耳內式都屬于氣導助聽器。 圖5. 幾種助聽器的外觀 盒式助聽器又叫體佩式或口袋式助聽器。外形有如一個小型收音機般大小的長方形盒子,助聽器的麥克風、放大器及電池組裝在其中,外邊由一根長導線連接耳機及耳塞或特制的耳模。通常放在衣服口袋里或特制的小袋中。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適于老年人及手指活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助聽器的傳聲器(麥克風)與接收器(耳機)距離較遠,不易產生聲反饋,因而對其最大輸出限制較小,功率可以做得很大,并可放置多個手動調節旋鈕。其價格低廉,維修方便,使用5號或7號電池,也可使用充電電池。體佩式助聽器還可以做成雙耳收聽助聽器,由于此類助聽器體積較大,隱蔽性差。助聽器采用普通晶體管元件,本底噪聲較高,加之助聽器本身及導線與衣服的摩擦,使聲音易失真,聲音質量降低。同時,耳機導線易損壞,小兒佩戴不安全。 耳內式助聽器是一種微形助聽器,外殼根據病人耳樣定制。放大器、傳音器和接收器全部放在定制的外殼中,能全部放入耳甲腔。外部不需要電線或軟管,較隱蔽和輕便。目前已有中功率、中大功率、大功率耳內式助聽器問世,由于需要根據個人耳甲腔定做,因此價格較高。一般中、青年人選用較多,對頭部易出汗的患者佩戴耳背式助聽器易受潮損壞的,可考慮選擇耳內式助聽器,成長發育期的聾兒因耳廓也在發育,不適合配戴。 深耳道助聽器是目前體積最小,最隱蔽的助聽器。根據使用者的耳道定做,聲音放大性能更接近于正常人。它置于耳道深處,外觀上幾乎看不出來,極大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外觀形象的要求。除具有一般耳道助聽器的優點外,更重要的是,深耳道助聽器放置于耳道內,能充分利用人耳道結構對聲音尤其是高頻部分的自身提升作用,使得聽感更加清晰自然。由于助聽器聲音輸出口離人耳鼓膜很近,助聽器輸出的聲音能立即到達鼓膜,使輸出增益和波形沒有受到衰減,保證了足夠的聲能和音質保真度。使用范圍較窄,僅適用于輕、中度耳聾者,聽力損失在65分貝內效果最佳。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 耳背式助聽器適用于各類聽力損失者,是目前廣泛使用的一類助聽器。傳音器、放大器、電池及音量調節、接收器等均裝在呈長鉤形的小盒內,外形纖巧,依賴一個彎曲成半圓形的硬塑料耳鉤掛在耳后,外殼可借用皮膚或頭發的顏色加以掩飾,放大后的聲音經耳鉤通過一根塑膠管傳入耳模的聲孔中。分為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等不同類型,功率大、噪音低、失真小,佩戴方便。缺點是助聽器會因使用者出汗而受潮,加速元器件的老化。 耳道式助聽器適用于輕、中重度耳聾患者,是高精度的個人專用助聽器。其助聽器外殼根據患者耳形專門設計制造,配戴時非常服貼、嚴密、確保了聲音的密閉及使用時配戴舒適;耳道式助聽器體積比耳內助聽器還小、無外接導線,可最大限度地模仿人耳對聲音的傳送過程。因耳道式助聽器置于耳道內,配戴隱蔽,不易為人察覺,滿足了使用者對自身配戴助聽器的形象要求。兒童耳道未發育成熟不適宜配戴;耳道畸形、狹窄及潰瘍患者不宜佩戴。 正常狀態下,我們至少用兩種方式聽聲音:骨導方式與氣導方式。所謂骨導方式是聲音信號振動顱骨,不通過外耳與中耳直接傳輸到內耳去;而氣導方式是指聲音通過外耳、中耳向內耳傳輸。兩種方式中后者占絕對優勢。 通常情況下,我們所說的盒式、耳背式以及耳內式等等都是氣導型助聽器。氣導型助聽器將放大的聲音信號向外耳道內傳輸。骨導助聽器不同。嚴格地說,骨導助聽器最終產生的不是聲音信號而是振動信號。骨導助聽器沒有所謂“耳機”或者耳塞,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能夠產生振動信號的震蕩器。將震蕩器在壓緊在耳后凸起的乳突骨上,震蕩器的震動會引起顱骨的震蕩并將信號越過外耳與中耳——骨導助聽器的優勢正在于此——直接傳遞到內耳。由于具備這樣的優勢,從理論上講,骨導助聽器特別適合傳導性聾患者(也即外耳與中耳出現問題的患者)使用。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骨導助聽器遠沒有想象的那樣有效。原因在于:第一,骨導聽覺方式就遠不如氣導方式有效;第二,骨導助聽器的輸出裝置——震蕩器戴用不僅極不美觀,而且極不舒適,很難被使用者接受。 一般說來,只要能用氣導助聽器就應首先選用氣導助聽器,外耳道畸形或外、中耳感染后反復流膿不止,無法戴用耳塞、耳模或耳內式助聽器等情況的患者,可考慮使用骨導助聽器。 目前市場上的助聽器分盒式、耳背式、耳內式和耳道式幾種類型。 1)盒式助聽器又叫袖珍式或口袋式,比火柴盒稍大,機身與耳機有導線相接,使用時耳機插在外耳道,盒子放胸前衣袋里。其優點是干擾較小,功率較大,使用方便,容易調節,使用時間也長,價格較低,可滿足耳聾程度較重的人的需要。然而這種助聽器盒放在衣袋里會產生摩擦聲,影響語言辨別,配戴時很顯眼,所以有時會覺得不方便。 2)耳背式助聽器外形為3~4厘米長彎鉤形,放在耳郭背后,通過一個羊角形耳鉤和塑料管把聲音送入耳道。它的優點是無導線,體積小巧,較隱蔽,干擾小,可裝上感應線圈增加聽電話的功能。不足之處是需專門配制一個耳模,初用時不太習慣以及調節不太方便等。 3)耳內式和耳道式助聽器屬于小型助聽器,具有微小、隱蔽、無導線、無需另做耳模、聽聲效果好、可提高聽力等優點;但調節不方便,價格昂貴,需按每人的耳道和耳甲腔來定制。由于功率較小,只適用于中度耳聾,對重度及極重度耳聾者不適宜。 選配助聽器時最好去醫院,對聽力做一次全面檢查,用電測聽等儀器準確地評價出耳聾的程度,再選助聽器,如果當地沒有相應條件的醫院,聽力損失程度與助聽器功率的選配可按口語試驗來估計。例如,聽不到耳語聲的人聽力損失30~40分貝,聽不到低小聲的人聽力損失約40~50分貝,此時宜選購低功率及中功率助聽器;聽不到普通講話聲的人聽力損失約50~60分貝,聽不到高聲講話的人聽力損失60~70分貝,可選配中功率及大功率型助聽器;聽不到大聲喊叫聲的人,聽力損失70~80分貝,選用中、大功率助聽器;全力喊叫聲聽不到的人聽力損失約約80~90分貝或更高,可選配大功率及特大功率助聽器。 兒童“失聰”往往分為可治愈性和不可治愈性兩種情況。可治愈性耳聾,如中耳炎、耳耵聹栓塞等,只需打消炎針或清洗耳道即可轉好,如果硬配助聽器,助聽器放大的聲音,反而會對孩子聽力造成損傷。 佩戴助聽器前一定要明確診斷。因為兒童表達能力較弱,檢查起來不容易配合,加上兒童聽力有時有一定波動性,一次檢查不能輕易下結論。家長要帶孩子多做幾次檢查,在正規醫院至少做兩次相關檢查后,才能決定是否為孩子配助聽器。佩戴助聽器時,也不要只考慮美觀,覺得孩子戴大一些的助聽器不好看。其實,選配不適合的助聽器才會影響孩子聽力和發音。佩戴助聽器1~2個月后,一定要去醫院再進行聽力測試,以便及時調整。戴上助聽器后孩子從無聲世界到能聽見聲音,有個慢慢適應的過程,家長應堅持對孩子進行語言訓練,但不要急于求成,經過訓練,孩子一般在佩戴3~4個月后開始學說話。 [1] 馬小玲,劉訓,張思幸. 國內助聽器的現狀調研與發展分析[J]. 中央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23(1):39-42 [2] 王媛,王碩,董瑞娟.人工耳蝸植入者使用音調信息識別聲調能力的評價[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J]. 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4,28(19):1461-1464 [3] 敖麗穎,劉勇智. 人工聽覺植入裝置的發展[J]. 內蒙古醫學雜志,2014,46(5):56-580 [4] 陳克光,戴培東,楊琳.人工中耳研究進展[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4,35(1):23-27 [5] 張戌寶,現代助聽器的降噪技術(單麥克風類)和性能. 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4,22(5):514-517
    響度 響度 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它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響度的大小決定于聲音接收處的波幅,就同一聲源來說,波幅傳播的愈遠,響度愈小;當傳播距離一定時,聲源振幅愈大,響度愈大。響度的大小與聲強密切相關,但響度隨聲強的變化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接近于對數關系。當聲音的頻率、聲波的波形改變時,人對響度大小的感覺也將發生變化。
    響度 響度 又稱音量。人耳感受到的聲音強弱,它是人對聲音大小的一個主觀感覺量。響度的大小決定于聲音接收處的波幅,就同一聲源來說,波幅傳播的愈遠,響度愈小;當傳播距離一定時,聲源振幅愈大,響度愈大。響度的大小與聲強密切相關,但響度隨聲強的變化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而是接近于對數關系。當聲音的頻率、聲波的波形改變時,人對響度大小的感覺也將發生變化。
    口哨 口哨 (用口通過唇、舌和氣發聲)口哨就是指用口的作用通過雙唇、舌頭和氣流,就能發出“蕭”一樣的聲音。 其方法是:雙唇合攏,中間留一空,借助于人的唇、舌的作用使氣流通過而發出聲音。撮唇,中間留一小孔或將手指插口內,使氣流涌出而形成的象吹哨子的聲音。 口哨 (漢語詞語)1.撮唇,中間留一小孔或將手指插口內,使氣流涌出而形成的象吹哨子的聲音。 丁玲 《松子》:“﹝他﹞吐口水,而且翻了一個跟斗,小聲的吹著口哨,就沒入黑暗中不見了。” 梁斌 《紅旗譜》十:“ 運濤 和 大貴 把嘴唇卷個小圓筒兒,打著鳥音的口哨,鳴囀得怪好聽的。” 2.哨子。用金屬、竹木或塑料制成的能吹響的一種小型器物。其形制甚多,用途亦不一。
    共鳴 共鳴 (物理學名詞)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 我們知道,正像水波是水的波動一樣,聲波是空氣的波動;更明確地說,它是空氣一疏一密的變化;以一定的速度從聲源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每秒鐘疏密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相鄰的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叫做“波長”。聲音的頻率越高,或者說波長越短,聽起來音調就越高。 一般地說,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例如打鼓的時候,鼓皮一上一下地振動,于是在空氣中引起聲音。不同物體振動產生不同的頻率的聲音。比如大鼓和小鼓的聲音,頻率就不一樣。 有趣的是:兩個發聲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彼此相隔不遠,那么使其中一個發聲,另一個也就有可能跟著發聲,這種現象就叫“共鳴”。 我們周圍是一個聲音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存在各種波長的聲音:人和動物的聲音,風和流水的聲音,機器和車子的聲音。在這許多的聲音里,總有可以引起各種容器共鳴的聲音。微弱的聲音經過共鳴以后就被加強了。一般總是同時有多種波長的聲音在那里面發生共鳴。這就是我們挨近熱水瓶等容器口上所聽見的嗡嗡聲。由于空氣柱短,引起共鳴的聲音的波長也短,因此,一個小瓶子發出的嗡嗡聲比熱水瓶發出的尖銳。 如果容器有所破損,使原有的空氣柱的完整性遭到某種破壞,那么,共鳴的聲音也會有所變化。因此,人們往往通過聆聽嗡嗡聲來檢查熱水瓶是否有所破損,是否保溫效果好。 共鳴 (漢語詞語)發聲器件的頻率如果與外來聲音的頻率相同時(即音調相同),則它將由于共振的作用而發聲,這種聲學中的共振現象叫作“共鳴”。
    共鳴 共鳴 (物理學名詞)物體因共振而發聲的現象,例如兩個頻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個振動發聲時,另一個也會發聲。 我們知道,正像水波是水的波動一樣,聲波是空氣的波動;更明確地說,它是空氣一疏一密的變化;以一定的速度從聲源向四面八方傳播出去。每秒鐘疏密變化的次數叫做“頻率”。相鄰的兩個密部或疏部之間的距離叫做“波長”。聲音的頻率越高,或者說波長越短,聽起來音調就越高。 一般地說,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例如打鼓的時候,鼓皮一上一下地振動,于是在空氣中引起聲音。不同物體振動產生不同的頻率的聲音。比如大鼓和小鼓的聲音,頻率就不一樣。 有趣的是:兩個發聲頻率相同的物體,如果彼此相隔不遠,那么使其中一個發聲,另一個也就有可能跟著發聲,這種現象就叫“共鳴”。 我們周圍是一個聲音的世界,無時無刻不存在各種波長的聲音:人和動物的聲音,風和流水的聲音,機器和車子的聲音。在這許多的聲音里,總有可以引起各種容器共鳴的聲音。微弱的聲音經過共鳴以后就被加強了。一般總是同時有多種波長的聲音在那里面發生共鳴。這就是我們挨近熱水瓶等容器口上所聽見的嗡嗡聲。由于空氣柱短,引起共鳴的聲音的波長也短,因此,一個小瓶子發出的嗡嗡聲比熱水瓶發出的尖銳。 如果容器有所破損,使原有的空氣柱的完整性遭到某種破壞,那么,共鳴的聲音也會有所變化。因此,人們往往通過聆聽嗡嗡聲來檢查熱水瓶是否有所破損,是否保溫效果好。 共鳴 (漢語詞語)發聲器件的頻率如果與外來聲音的頻率相同時(即音調相同),則它將由于共振的作用而發聲,這種聲學中的共振現象叫作“共鳴”。
    調竽 調竽 tiáo yú ㄊㄧㄠˊ ㄧㄩˊ 調竽(調竽) 調和笙竽的聲音。《荀子·正名》:“聲音清濁,調竽奇聲,以耳異。” 楊倞 注:“調竽,謂調和笙竽之聲也。”一說,即窕槬。謂聲音細小與宏大。 梁啟雄 簡釋:“ 劉師培 曰:‘調,竽,即“窕、槬”之異文。《左·昭二十一年傳》:“小者不窕,大者不槬。”……’音細不滿是窕,音巨不容是槬。”
    音叉 音叉 (敲擊樂器)音叉(tuning fork)是呈“Y”形的鋼質或鋁合金發聲器,各種音叉可因其質量和叉臂長短、粗細不同而在振動時發出不同頻率的純音。音叉檢查在鑒別耳聾性質——傳音性聾或感音性聾方面,是一種簡便可靠的常用診查方法。用音叉取“標準音”是鋼琴調律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環節之一。它的重要性在于關系到一臺鋼琴各鍵音處在什么音高位置上。 在教學中,音叉可以用來演示共振。敲擊音叉,采集聲波波形圖。試驗發現:輕敲音叉,音叉振幅小,波形圖的幅度小,這時音叉發出的聲音也小;重敲音叉,音叉的振幅大,波形圖的幅度大,這時音叉發出的聲音也大。說明:響度跟音叉振動的振幅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振幅越小,響度越小。
    小字輩 小字輩 電影《小字輩》由長春電影制片廠于1979年出品。該片由王家乙、羅泰聯合執導,王偉平、陳以心、遲志強、王琴寶、于延平、張明明等領銜主演。主要劇情是:在上海29路003號公共汽車上,青年工人小葛由于乘車時愛看科技書而引起了售票員小青、小黃和司機小洪的注意。小葛看到售票員長時間報站嗓子沙啞,決定試制一個報站用的揚聲器。當小黃收到一套揚聲器時,深受感動,平時表現較差的他工作態度轉變了。小青通過乘客小方,知道了小葛的住址,熱情資助小葛搞更先進的聯動錄音機。小葛只知革新,卻不會向小青表達自己的愛情,小黃和交警小白幫助小葛放出了表達愛情的聲音。003路公共汽車載滿乘客,奔馳在新長征的大道上。 小字輩 (漢語詞語)詞目:小字輩 拼音:xiǎo zì bèi 注音:ㄒㄧㄠˇ ㄗㄧˋ ㄅㄟˋ 英文釋義:youngster 中文釋義:指資歷較淺的年輕人。《人民日報》1984.12.10:“用人不注重其實際能力,只講資歷、資格的深淺、老嫩,論資排輩,小字輩只好‘熬婆婆’、‘等年頭’,實屬誤人害事。”
    調竽 調竽 tiáo yú ㄊㄧㄠˊ ㄧㄩˊ 調竽(調竽) 調和笙竽的聲音。《荀子·正名》:“聲音清濁,調竽奇聲,以耳異。” 楊倞 注:“調竽,謂調和笙竽之聲也。”一說,即窕槬。謂聲音細小與宏大。 梁啟雄 簡釋:“ 劉師培 曰:‘調,竽,即“窕、槬”之異文。《左·昭二十一年傳》:“小者不窕,大者不槬。”……’音細不滿是窕,音巨不容是槬。”
    小字輩 小字輩 電影《小字輩》由長春電影制片廠于1979年出品。該片由王家乙、羅泰聯合執導,王偉平、陳以心、遲志強、王琴寶、于延平、張明明等領銜主演。主要劇情是:在上海29路003號公共汽車上,青年工人小葛由于乘車時愛看科技書而引起了售票員小青、小黃和司機小洪的注意。小葛看到售票員長時間報站嗓子沙啞,決定試制一個報站用的揚聲器。當小黃收到一套揚聲器時,深受感動,平時表現較差的他工作態度轉變了。小青通過乘客小方,知道了小葛的住址,熱情資助小葛搞更先進的聯動錄音機。小葛只知革新,卻不會向小青表達自己的愛情,小黃和交警小白幫助小葛放出了表達愛情的聲音。003路公共汽車載滿乘客,奔馳在新長征的大道上。 小字輩 (漢語詞語)詞目:小字輩 拼音:xiǎo zì bèi 注音:ㄒㄧㄠˇ ㄗㄧˋ ㄅㄟˋ 英文釋義:youngster 中文釋義:指資歷較淺的年輕人。《人民日報》1984.12.10:“用人不注重其實際能力,只講資歷、資格的深淺、老嫩,論資排輩,小字輩只好‘熬婆婆’、‘等年頭’,實屬誤人害事。”
    超聲波 超聲波 超聲波是一種頻率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易于獲得較集中的聲能,在水中傳播距離遠,可用于測距、測速、清洗、焊接、碎石、殺菌消毒等。在醫學、軍事、工業、農業上有很多的應用。超聲波因其頻率下限大于人的聽覺上限而得名。 科學家們將每秒鐘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Hz)。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20Hz-20000Hz。因此,我們把頻率高于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通常用于醫學診斷的超聲波頻率為1兆赫茲-30兆赫茲。 理論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條件下,一個物體振動的能量與振動頻率成正比,超聲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質點振動的頻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中國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就可以增加室內空氣濕度,這就是超聲波加濕器的原理。如咽喉炎、氣管炎等疾病,很難利用血流使藥物到達患病的部位,利用加濕器的原理,把藥液霧化,讓病人吸入,能夠提高療效。利用超聲波巨大的能量還可以使人體內的結石做劇烈的受迫振動而破碎,從而減緩病痛,達到治愈的目的。超聲波在醫學方面應用非常廣泛,可以對物品進行殺菌消毒。
    啾啾 啾啾 (象聲詞)啾啾是一個象聲詞,讀音為jiū jiū,形容鳥兒發出的鳴叫聲,也形容許多小鳥一齊叫的聲音,泛指像各種凄切尖細的聲音。《樂府詩集·木蘭詩》等均有相關記載。
    悶雷 悶雷 悶雷繁體 悶靁 拼音 mēn léi注音 詞語解釋悶雷 mēn léi 1.聲音低沉的雷。2.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擊。 詞語解釋悶雷 mēn léi [muffled thunder] 聲音沉悶不響亮的雷。比喻遭到突然的打擊幾陣悶雷 悶雷 mēn léi (1).聲音低沉的雷。 侯金鏡 《漫游小五臺》:“ 桑干河 上打了悶雷,下了初夏的小雨。” 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童年》:“水流通過粗大的鐵管,噴到半空,又倒泄下來,發出悶雷一樣的聲音。”(2).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擊。《紅樓夢》第八四回:“ 賈政 要試 寶玉 的文字,令 李貴 傳喚。 寶玉 聽了,又是一個悶雷。”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 田萬順 像是觸了一個悶雷,直直溜溜地站在那里,用手緊緊捏著草帽邊發呆。”按,悶,今讀mèn。
    悄悄 悄悄 (詞語概念)悄悄,指聲音低微,不聲不響。多形容聲音很輕,有寂靜安靜之意,另外,也表示“小聲地,偷偷地”的意思。語出《詩·邶風·柏舟》:“憂心悄悄,慍于羣小。”
    穿云裂石 穿云裂石【解釋】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出處】宋·蘇軾《〈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示例】一個小小子走到鮑廷璽身邊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調》。真乃~之聲,引商刻羽之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近義詞】震耳欲聾【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聲音之激越
    穿雲裂石 【解釋】穿破云天,震裂石頭。形容聲音高亢嘹亮。【出處】宋·蘇軾《〈水龍吟〉序》:“善吹鐵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聲。”【示例】一個小小子走到鮑廷璽身邊站著,拍著手,唱李太白《清平調》。真乃~之聲,引商刻羽之奏。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近義詞】震耳欲聾【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聲音之激越
    悶雷 悶雷 悶雷繁體 悶靁 拼音 mēn léi注音 詞語解釋悶雷 mēn léi 1.聲音低沉的雷。2.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擊。 詞語解釋悶雷 mēn léi [muffled thunder] 聲音沉悶不響亮的雷。比喻遭到突然的打擊幾陣悶雷 悶雷 mēn léi (1).聲音低沉的雷。 侯金鏡 《漫游小五臺》:“ 桑干河 上打了悶雷,下了初夏的小雨。” 吳運鐸 《把一切獻給黨·童年》:“水流通過粗大的鐵管,噴到半空,又倒泄下來,發出悶雷一樣的聲音。”(2).比喻精神上受到的突然打擊。《紅樓夢》第八四回:“ 賈政 要試 寶玉 的文字,令 李貴 傳喚。 寶玉 聽了,又是一個悶雷。”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二:“ 田萬順 像是觸了一個悶雷,直直溜溜地站在那里,用手緊緊捏著草帽邊發呆。”按,悶,今讀mèn。
    入聲 入聲 入聲是古漢語的四聲之一,平仄中的三個仄調之一。入聲韻尾由三種不同的塞音韻尾[-p?],[-t?],[-k?]構成。入聲字讀音短促,一發即收。入聲字音是無聲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階段,但最后沒有爆發的塞音。“平聲者哀而妄,上聲者厲而舉,去聲者清而遠,入聲者直而促。” 根據入聲在漢語中保留情況及表現形式的不同,可將其分為4種情況:①粵語、閩南語、客家語、平話、部分贛語中,完整保存[-p?],[-t?],[-k?]韻尾;②大部分贛語保留[-t?]和[-k?]韻尾;③吳語、徽語、晉語、閩東語、莆仙話、大部分江淮官話、極少數入聲獨立的西南官話及冀魯官話滄惠片章桓小片(章利片)中并為喉塞韻尾[-?];④閩北語、閩中語、新湘語、少部分江淮官話和大多數入聲獨立的西南官話中保留獨立調值。 在日語、韓語及越南語所吸收的漢字音讀系統中都保留有入聲音韻的讀法。其中,韓語音讀中,塞音[-t?]韻尾系統性的變化為流音[-l];日語音讀中,入聲韻尾已獨立成另一個音節。 絕大部分的官話方言入聲已經消失。半數以上的漢族人口以失去入聲的方言(包括普通話)為母語,不經訓練難以分辨入聲字。由于部分原屬仄聲的入聲字被派進平聲,所以官話使用者較難判斷唐詩宋詞中的平仄韻律。 各方言入聲消失的進程并不一致,總體來說,是先歸并,再變成喉塞音[?],后喉塞音脫落,最后并入其他調。這一過程始于唐宋間的燕云十六州,元朝官話已無入聲。但入聲至今仍廣泛存在于南方非官話方言、江淮官話及北方晉語中。
    嗲聲嗲氣 嗲聲嗲氣 嗲聲嗲氣:與奶聲奶氣都指稚氣化的甜蜜聲氣,來源于嗲(嗲嗲)、奶(奶奶)嬉愛、嬉戲幼兒時的稚氣化表情,因此泛指成年人故作姿態的甜蜜聲氣或小孩說話時的稚嫩語氣。 注音:diǎ shēng diǎ qì 釋義:形容撒嬌的聲音或姿態。形容人說話時的語氣矯揉造作,也形容小孩說話時的語氣可愛稚嫩。
    微聲 微聲 微聲,是一個詞語,是指微小的名聲或者是細小的聲音。
    丁丁 丁丁 (漢語詞語)丁丁(拼音:zhēngzhēng),象聲詞。 1古文中代指下棋、彈古箏時的聲音。 2形容伐木、下棋、彈琴等聲音。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聲音小的四字詞語:微弱細語;沉悶低吟;輕聲細語;微風拂面;悄無聲息;低聲細語;小聲呢喃;細語低語;輕聲細吟;無聲無息;沙沙細語;細聲細氣;悄聲低語;微不足道;輕聲細語;細聲細語;幽幽細語;細語如糠;細如蚊聲;細微之聲
    chengrenyou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