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四字詞語
寓言的四字詞語:1. 智慧勝于力量;2. 虛懷若谷;3. 悔過自新;4. 以德報怨;5. 循序漸進;6. 一鳴驚人;7. 持之以恒;8. 知難而進;9. 無功不受祿;10.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1. 勤能補拙;12. 守望相助;13. 眾志成城;14. 井底之蛙;15. 刻舟求劍;16. 狐假虎威;17. 飛蛾撲火;18. 杞人憂天;19. 畫蛇添足;20. 千里送鵝毛
寓言的四字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寓言 | 寓言 (文學作品體裁)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托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后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 寓言 (漢語詞語)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常帶有諷刺和勸誡的作用。(《現代漢語詞典》第1544頁) 我國古代的寓言,起源于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寓言”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具有用故事來幫助說理文體元素。《揠苗助長》、《自相矛盾》、《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都是出自先秦散文。 《伊索寓言》是外國文學中早期寓言的代表作,大部分是擬人化的動物寓言,少部分是以普通人或神為主人公。 |
伊索寓言 | 伊索寓言 (插圖典藏本)《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被釋放的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搜集所有古希臘民間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 大部分把人比喻為動物來諷刺。 |
三戒 | 三戒 (佛教術語)佛教中的“三戒”指“戒貪”、“戒癡”、“戒嗔”。佛家有所謂“貪、癡、嗔”三念 三戒 (詞語釋義)《三戒》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寫的一組寓言,包括《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這組寓言是作者貶謫永州時所寫。題名“三戒”,可能是取《論語》“君子有三戒”之意。另有詞語“三戒”,在佛教、中醫和古代文獻中分別有不同的含義。 |
火中取栗 | 火中取栗【解釋】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出處】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示例】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么。我們不能為別人~。 ◎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近義詞】代人受過、為人作嫁【反義詞】坐享其成【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
碨磥 | 碨磥 碨壘,古寓言中的山名 碨磥,亦作“ 碨壘 ”。古寓言中的山名。 《后漢書·文苑傳下·劉梁》:“ 庚桑 瑣隸,風移 碨磥 。” 李賢 注引《莊子》:“ 老聃 之役有 庚桑楚 者,偏得 老聃 之道,以北居 碨磥 之山,居三年, 碨壘 大穰。 碨壘 之人相與言曰:‘ 庚桑子 之始來,吾灑然異之;今吾日計之不足,歲計之有馀,庶幾其圣人乎!’” |
惠子知我 | 惠子知我【解釋】比喻朋友相知之深。【出處】惠子指惠施,戰國宋人,在先秦諸子中屬名家,為莊周契友。惠死后,莊周過其墓,曾借匠石斫堊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見《莊子·徐無鬼》。【示例】~,夫何間然。 ◎李白《與賈少公書》 |
汪洋自恣 | 汪洋自恣【解釋】比喻人的氣度或氣勢宏大。【出處】明·袁中道《李溫陵傳》:“且夫今之言汪洋自恣,莫如《莊子》,然未有因讀《莊子》而汪洋自恣者也,即汪洋自恣之人,又未必讀《莊子》也。”【示例】為詩文,機鋒電激,~,寓言十九。 ◎《清史稿·余增遠傳》 |
臧丈 | 臧丈 臧丈,是漢語詞匯,拼音zāng zhàng,解釋為《莊子》寓言中的人物。指姜太公 。 |
單至 | 單至 寓言中的人名。詞義本為輕率的樣子。《列子·力命》:“ 墨杘 、 單至 、 嘽咺 、 憋懯 四人相與游於世,胥如志也。” 張湛 注:“單,音戰;至,音咥……此皆默詐、輕發、迂緩、急速之貌。” 楊伯峻 注:“單至,輕動之狀。” |
啴咺 | 啴咺 啴咺,迂緩貌。古代寓言借為人名。 |
觸斗蠻爭 | 觸斗蠻爭【解釋】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后以之比喻為私利而爭斗。【出處】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斗蠻爭蝸角中。”【示例】~,由造物主觀之,不值一笑。 ◎清·王韜《答強弱論》 |
觸蠻 | 觸蠻 觸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chù mán,意思是觸和蠻,古代寓言中蝸牛角上的兩個小國。后因以“觸蠻”稱因爭細微私利而興師動眾。 |
觸民 | 觸民 觸民,讀音chù mín,是一個漢語詞匯,《莊子》寓言中的蝸角小國觸國的百姓。 |
大椿 | 大椿 大椿,dà chūn,古寓言中的木名。出自《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 后亦用以喻指父親。 |
石虛中 | 石虛中 石虛中是游戲《寓言文章》中以擬人手法給石硯起的姓名。 |
石端明 | 石端明 石端明 游戲寓言文章中以擬人手法給石硯起的名稱。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文具·硯》:“《文房圖贊》: 石端明 名 甲 ,字 元樸 ,號 巖屋上人 。” |
雕陵鵲 | 雕陵鵲 diāo líng què雕陵鵲(雕陵鵲)寓言中的巨鵲。語本《莊子·山木》:“ 莊周 游乎 雕陵 之樊,覩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 南朝 梁 庾肩吾《七夕詩》:“倩語 雕陵 鵲,填河未可飛。” 清 吳偉業《七夕感事》詩:“憑君試問 雕陵 鵲,一種銀河風浪生。” |
河東戒 | 河東戒 河東戒,讀音是hé dōng jiè,解釋為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寓言《三戒》。 |
睢睢盱盱 | 睢睢盱盱 suī suī xū xū ㄙㄨㄟ ㄙㄨㄟ ㄒㄩ ㄒㄩ (1).形容莊矜傲慢、目空一切的樣子。 《莊子·寓言》:“ 老子 曰:‘而睢睢盱盱,而誰與居?’” 郭象 注:“睢睢盱盱,跋扈之貌,人將畏難而疏遠。” 成玄英 疏:“睢盱,躁急威權之貌也。” (2).形容恭敬地聽視。 《淮南子·俶真訓》:“於此萬民睢睢盱盱然,莫不竦身而載聽視。” 高誘 注:“睢睢盱盱,聽視之貌也。” (3).渾厚純樸貌。 漢 揚雄 《劇秦美新》:“權輿天地未袪,睢睢盱盱。” 清 王韜 《六合將混為一》:“故草昧之世,民性睢睢盱盱,民情渾渾噩噩,似可長此終古矣。” |
眠娗 | 眠娗 眠娗,讀音為mián tǐng ,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古代寓言中假托的人名。 |
冥伯 | 冥伯 寓言中的山名 出處 《莊子·至樂》:“ 支離叔 與 滑介叔 觀於 冥伯 之丘, 昆侖 之墟。” 陸德明 釋文引 李頤 曰:“丘名,喻杳冥也。” |
象罔 | 象罔 古代中國寓言中的人物,出自《莊子》。王先謙集解引宣穎曰:似有象而實無,蓋無心之謂。后用為典故。 |
毅豹 | 毅豹 yì bào 毅豹 1.古代寓言中魯國人張毅和單豹的并稱。單豹強健而不知戒避險途﹐死于餓虎;張毅應接世務恭慎而不知強身﹐死于內熱。此由二人各滯一邊﹐未能去其不及所致。見《莊子.達生》。后用作感喟養生之道難求的典故。 |
在宥 | 在宥 《莊子.在宥》:"聞在宥天下,不聞治天下也。"郭象注:"宥使自在則治,治之則亂也。"成玄英疏:"宥,寬也。在,自在也……《寓言》云,聞諸賢圣任物自在寬宥,即天下清謐。"后因以"在宥"指任物自在,無為而化。多用以贊美帝王的"仁政"﹑"德化"。 |
石虛中 | 石虛中 石虛中是游戲《寓言文章》中以擬人手法給石硯起的姓名。 |
捫鑰 | 捫鑰 【詞語】:捫鑰 【釋義】:1.鑰,古代管樂器。寓言故事,有個生來就眼睛瞎的人,不知道太陽的樣子。有人告訴他太陽光像蠟燭,他摸了摸蠟燭,后來摸到鑰,也以為是太陽。見宋蘇軾《日喻》。后以"捫鑰"喻瞎說一氣。 |
智叟 | 智叟 智 叟 zhì sǒu 指有智慧有學問的老者。 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中似智巧而實際不然的人物。見《列子.湯問》。 |
操斤客 | 操斤客 操斤客,典故名,典出《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莊子》寓言中的匠石,他“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人立不失容。”。后遂以”操斤客“指匠石,形容人在某方面技藝精湛、造詣高深。 |
蠻氏 | 蠻氏 mán shì ㄇㄢˊ ㄕㄧˋ 蠻氏(蠻氏)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說 、 衛 孫良夫 、 寧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於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於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
河東戒 | 河東戒 河東戒,讀音是hé dōng jiè,解釋為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寓言《三戒》。 |
雕陵鵲 | 雕陵鵲 diāo líng què雕陵鵲(雕陵鵲)寓言中的巨鵲。語本《莊子·山木》:“ 莊周 游乎 雕陵 之樊,覩一異鵲自南方來者,翼廣七尺,目大運寸。” 南朝 梁 庾肩吾《七夕詩》:“倩語 雕陵 鵲,填河未可飛。” 清 吳偉業《七夕感事》詩:“憑君試問 雕陵 鵲,一種銀河風浪生。” |
蠻睫螳輪 | 蠻睫螳輪【解釋】用《莊子·則陽》 蠻 居蝸角、《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蟲巢蚊睫、《莊子·人間世》螳臂當車等寓言故事。比喻幺麼小丑。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國初奠定區宇,所剗除諸逆寇,皆嘗竊大號,鑄錢文……蠻睫螳輪,竟非全無大志者。” |
觸民 | 觸民 觸民,讀音chù mín,是一個漢語詞匯,《莊子》寓言中的蝸角小國觸國的百姓。 |
瞻明 | 瞻明 拼音:zhān míng 注音: 繁體:瞻明 莊子 寓言中假設的人名。意謂所見分明。 《莊子·大宗師》:“ 洛誦 之孫聞之 瞻明 , 瞻明 聞之 聶許 。” 陸德明 釋文:“ 李 云:神明洞澈也。” 王叔之 義疏:“瞻,視也,亦至也。誦讀精熟,功勞積久,漸見至理,靈府分明。” |
鹍鯨 | 鹍鯨 鹍鯨,是一個漢語詞,鹍鯨(鵾鯨)指《莊子》寓言中能化為大鵬的鯤魚。 |
蠻氏 | 蠻氏 mán shì ㄇㄢˊ ㄕㄧˋ 蠻氏(蠻氏) (1).古國名。在今 河南省 臨汝縣 西南, 汝陽縣 東南。《左傳·成公六年》:“ 晉 伯宗 、 夏陽說 、 衛 孫良夫 、 寧相 、 鄭 人、 伊雒之戎 、 陸渾 、 蠻氏 侵 宋 ,以其辭會也。”《呂氏春秋·精諭》:“ 晉 果使祭事先,因令 楊子 將卒十二萬而隨之,涉于 棘津 ,襲 聊阮 、 梁 、 蠻氏 ,滅三國焉。” (2).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 觸氏 ,國于蝸之右角者曰 蠻氏 。”參見“ 蠻觸 ”。 |
單至 | 單至 寓言中的人名。詞義本為輕率的樣子。《列子·力命》:“ 墨杘 、 單至 、 啴咺 、 憋懯 四人相與游于世,胥如志也。” 張湛 注:“單,音戰;至,音咥……此皆默詐、輕發、迂緩、急速之貌。” 楊伯峻 注:“單至,輕動之狀。” |
蠻睫螳輪 | 【解釋】用《莊子·則陽》 蠻 居蝸角、《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蟲巢蚊睫、《莊子·人間世》螳臂當車等寓言故事。比喻幺么小丑。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國初奠定區宇,所刬除諸逆寇,皆嘗竊大號,鑄錢文……蠻睫螳輪,竟非全無大志者。” |
觸蠻 | 觸蠻 觸蠻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chù mán,意思是觸和蠻,古代寓言中蝸牛角上的兩個小國。后因以“觸蠻”稱因爭細微私利而興師動眾。 |
鵾鯨 | 鹍鯨 鹍鯨,是一個漢語詞,鹍鯨(鹍鯨)指《莊子》寓言中能化為大鵬的鯤魚。 |
嘽咺 | 啴咺 啴咺,迂緩貌。古代寓言借為人名。 |
觸鬥蠻爭 | 【解釋】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后以之比喻為私利而爭斗。【出處】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斗蠻爭蝸角中。”【示例】~,由造物主觀之,不值一笑。 ◎清·王韜《答強弱論》 |
伊索 | 伊索 (世界四大寓言家之一)伊索(約前620年-前560年),古希臘著名的哲學家、文學家,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 他曾可能是埃塞俄比亞人,后做過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并被轉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后獲得自由。 伊索環游世界,為人們講述他的極富哲理的寓言故事,他后來被德爾菲人殺害。 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是古希臘人盡皆知的了,當時的古希臘寓言都歸在他的名下,他創作的寓言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現存的《伊索寓言》原名《埃索波斯寓言故事集成》,是后人根據拜占廷僧侶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以詩或散文的形式結集。以及人們陸續發現的古希臘寓言及古羅馬寓言匯編而成的,卻統歸在伊索名下了。 |
三言 | 三言 三言:漢語名詞 三言:馮夢龍輯短篇小說集 三言 (漢語名詞)引證解釋 1. 三句話。 《左傳·昭公十四年》:“ 平丘 之會,數其賄也,以寬 衛國 , 晉 不為暴。歸 魯 季孫 ,稱其詐也,以寬 魯國 , 晉 不為虐。 邢侯 之獄,言其貪也,以寬 魯國 , 晉 不為頗。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乎?”《呂氏春秋·慎小》:“ 齊桓公 即位三年,三言而天下稱賢,羣臣皆說。去肉食之獸;去食粟之鳥;去絲罝之網。” 高誘 注:“是三言也。”《宋史·蘇軾傳》:“臣之所欲言者,三言而已。愿陛下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 2. 三個字。 《戰國策·齊策一》:“ 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 郭靖君 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 3. 指三言詩。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三言興于虞時,元首之詩是也。”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六言起于漢司農谷永,三言起于晉夏侯湛 。” 4. 指明馮夢龍纂輯的三種短篇小說集。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一篇:“已而有‘三言’。‘三言’云者,一曰《喻世明言》,二曰《警世通言》……三即《醒世恒言》。” 5.指莊子的三種創作手法。《莊子》中自稱其創作方法是“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天下》)。寓言即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語。人們習慣于以“我”為是 非標準,為避免主觀片面,把道理講清,取信于人,必須“藉外論文”(《寓言》)。重言即借重長者、尊者、名人的言語,為使自己的道理為他人接受,托己說于長 者、尊者之言以自重。卮言即出于無心、自然流露之語言,這種言語層出無窮, 散漫流衍地把道理傳播開來,并能窮年無盡,永遠流傳下去。《莊子》一書,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說理。寓言是最主要的表現方式。? |
譎說 | 譎說 譎說(譎說) 心懷詭詐地勸說。《后漢書·梁慬傳》:“ 它乾城 小, 慬 以為不可固,乃譎說 龜茲王 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 白霸 許之。”《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 衢 等譎說 超 ,使出擊 敍 。” 詭詐的言詞。 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若 屈子 之詢漁父, 宋玉 之對 楚王 ,或屬寓言,或陳譎說,或即小以寓大,或事隱而言文,其詞近於縱橫家。” |
莊子 | 莊子 (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莊子之語看似夸言萬里,想象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圣哲關于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
莊子 | 莊子 (道家學派經典著作)《莊子》又名《南華經》,是道家經文,是戰國中期莊子及其后學所著,到了漢代以后,尊莊子為南華真人,因此《莊子》亦稱《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莊子》一書主要反映了莊子的批判哲學、藝術、美學、審美觀等。其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諸多方面。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瑰麗詭譎,意出塵外,乃先秦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莊子之語看似夸言萬里,想象漫無邊際,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譽為“鉗揵九流,括囊百氏”。 《莊子》與《歸藏》、《黃帝四經》、《老子》,共為中華民族的幾部源頭性經典,它們不僅是哲學跟文化的重要載體,而且是古代圣哲關于文學、美學、藝術、審美的智慧結晶。莊子等道家思想是歷史上除了儒學外被定為官學與道舉的學說。 《莊子》不僅是一本哲學名作,更是文學、審美學上的寓言杰作典范。更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深遠影響。莊子寓言的出版和研究使得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得以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精神得以發揚,在現實意義上,更為社會主義文明的建設做出了不可忽視的精神鋪墊。 |
譎說 | 譎說 譎說(譎說) 心懷詭詐地勸說。《后漢書·梁慬傳》:“ 它干城 小, 慬 以為不可固,乃譎說 龜茲王 白霸 ,欲入共保其城, 白霸 許之。”《三國志·魏志·夏侯淵傳》:“ 衢 等譎說 超 ,使出擊 敍 。” 詭詐的言詞。 劉師培 《文說·宗騷篇》:“若 屈子 之詢漁父, 宋玉 之對 楚王 ,或屬寓言,或陳譎說,或即小以寓大,或事隱而言文,其詞近于縱橫家。” |
愚公谷 | 愚公谷 愚公谷,在今山東淄博東南。春秋齊桓公嘗獵于此。杜甫《贈比部蕭郎中十兄》詩有“中散山陽緞,愚公野谷村”句,即此。 愚公谷,故事講述看一位聰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釋地名,講了一個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諷刺齊國司法的廢亂。然而齊桓公信以為真,把寓言當成了真實的事情,沒有參透老人的真正目的。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諷諫,改進治理,下大氣力解決司法公正問題。顯然,作者的用意在勸誡治政者應善于聽取老百姓的意見,治理好國家。故事出自漢。劉向《說苑·政理》。后用“愚公谷”指隱居或與人無爭的地方。 |
紀昌 | 紀昌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人物)紀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人物,為神箭手,以好學和堅韌著稱,出自《列子·湯問》。 |
黔之驢 | 黔之驢 《黔之驢》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這篇文章表明能力與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強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對付對手的本領,那就不要將自己的才技一覽無余地展示出來,以免自取其辱。寓言旨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影射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干的某些上層人物。全文筆法老到,造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動的形象;不僅給人們以思想上的啟示和教育,而且給人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和滿足。 |
紀昌 | 紀昌 (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人物)紀昌,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人物,為神箭手,以好學和堅韌著稱,出自《列子·湯問》。 |
黔之驢 | 黔之驢 《黔之驢》是唐代文學家柳宗元創作的一篇寓言小品。這篇文章表明能力與形貌并不成正比,外強者往往中干;假如缺乏對付對手的本領,那就不要將自己的才技一覽無余地展示出來,以免自取其辱。寓言旨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影射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干的某些上層人物。全文筆法老到,造詣精深;既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又塑造了生動的形象;不僅給人們以思想上的啟示和教育,而且給人們以藝術上的享受和滿足。 |
樹葉 | 樹葉 (馬岱姝著繪本)《樹葉》是一部風格獨特、畫風細膩的原創繪本。作者用一百多頁、五百多幅彩色鉛筆插畫,講述了一個充滿寓意的城市故事。 馬岱姝的《樹葉》敏感細膩, 技巧無可挑剔,是一個反映當代人生存狀況的深刻寓言,它也證明了她運用繪本這一媒介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卓越。 |
良桐 | 良桐 本文是劉基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僑二次獻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會上評價、判斷事物優劣僅憑外表,而非依據內在品質的現象,告戒人們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文末“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嘆是值得人們深省的,其寓意至今還能給人以啟迪與警戒。 |
枯魚過河泣 | 枯魚過河泣 (漢樂府詩)《枯魚過河泣》是一首被認為產生于漢代的樂府詩,屬雜曲歌辭。這一首寓言詩,寫枯魚過河時悔恨哭泣并寫信告誡同伴“慎出入”,以魚擬人,警告人們行動要小心謹慎,以免招來禍患。全詩結構精巧,比喻形象,寓意深刻,而想象尤為奇特,充分顯示了作品的浪漫主義特色以及漢樂府的高度藝術表現力。 |
枯魚過河泣 | 枯魚過河泣 (漢樂府詩)《枯魚過河泣》是一首被認為產生于漢代的樂府詩,屬雜曲歌辭。這一首寓言詩,寫枯魚過河時悔恨哭泣并寫信告誡同伴“慎出入”,以魚擬人,警告人們行動要小心謹慎,以免招來禍患。全詩結構精巧,比喻形象,寓意深刻,而想象尤為奇特,充分顯示了作品的浪漫主義特色以及漢樂府的高度藝術表現力。 |
龜兔賽跑 | 辭典解釋龜兔賽跑 guī tù sài pǎo 西洋寓言故事。敘述驕傲的兔子與勤勉的烏龜相約賽跑。兔子因自滿與偷懶,于途中睡覺,終致敗給烏龜的故事。寓有驕傲必敗,勤奮不懈終能成功的教育意義。 德語 Chengyu: Der Langsame, aber Best?ndige und Ausdauernde gewinnt das Rennen (Sprichw)?, Der Wettlauf mit der Schildkr?te ( deutscher Name )? (Eig)? |
樹葉 | 樹葉 (馬岱姝著繪本)《樹葉》是一部風格獨特、畫風細膩的原創繪本。作者用一百多頁、五百多幅彩色鉛筆插畫,講述了一個充滿寓意的城市故事。 馬岱姝的《樹葉》敏感細膩, 技巧無可挑剔,是一個反映當代人生存狀況的深刻寓言,它也證明了她運用繪本這一媒介所取得的成就是多么卓越。 |
文學 | 文學 (一種語言藝術形式)文學是一種語言藝術,是話語蘊藉中的審美意識形態。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不同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文學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于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并駕于社會建筑上層。它起源于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后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杰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于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范疇。 文學 (哲學名詞)文學是研究文子其故事、《文子》其書、文子其思想以及《文子》文學性等的一門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