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陽什么鼓的詞語
什么陽什么鼓的詞語,常見的有:漁陽鼙鼓、鳳陽花鼓、漁陽鞞鼓。
什么陽什么鼓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漁陽鼙鼓 | 漁陽鼙鼓【解釋】漁陽:地名,即今 天津 薊縣,唐時安祿山駐軍在此;鼙鼓:古代軍中用的小鼓。漁陽郡響起了戰鼓。指有戰事發生。【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
鳳陽花鼓 | 鳳陽花鼓 (曲藝形式)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傳統民間表演藝術,但以曲藝形態的說唱表演最為重要和著名,一般認為形成于明代。 鳳陽花鼓與花鼓燈、花鼓戲并稱鳳陽三花。鳳陽花鼓主要分布于鳳陽縣燃燈、小溪河等鄉鎮一帶。其曲藝形態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歷史上藝人多以此為出門賣藝謀生的手段,鳳陽花鼓因此而傳遍大江南北。清康熙、乾隆年間,許多文人的詩文記錄了鳳陽花鼓表演時載歌載舞的熱鬧場面。清中期以后,舞蹈因素逐漸從民間的鳳陽花鼓中淡出,僅剩下唱曲部分,分為“坐唱”和“唱門頭”兩種形式。 鳳陽花鼓是根植于鳳陽傳統民間的戲曲藝術瑰寶,有鳳陽“一絕”之美稱,并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6年鳳陽花鼓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漁陽鞞鼓 | 漁陽鞞鼓【解釋】指公元755年安祿山于漁陽舉兵叛唐事。鞞鼓,騎兵用的小鼓。后亦用為外族侵略之典。【出處】唐·白居易《長恨歌》:“漁陽鞞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