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賢什么能的詞語
什么賢什么能的詞語,常見的有:選賢任能、嫉賢妒能、任賢使能、尊賢使能、妒賢嫉能、用賢任能、稱賢薦能、舉賢使能、舉賢任能、推賢讓能、進賢進能、推賢遜能、進賢達能、妒賢疾能、賞賢使能、進賢拔能、稱賢使能、薦賢任能、妒賢忌能、薦賢舉能、簡賢任能、使賢任能、進賢用能、進賢任能、選賢進能、選賢與能、選賢舉能。
什么賢什么能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選賢任能 | 選賢任能【解釋】選拔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與能”、“選賢舉能”。【出處】《舊唐書·食貨志上》:“設官分職,選賢任能,得其人則有益于國家,非其才則貽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示例】以道言之,~以匡社稷者,天下之公也。 ◎清王夫之《讀通鑒論·漢成帝》 |
嫉賢妒能 | 嫉賢妒能【解釋】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嫉妒。【出處】漢·荀悅《漢紀·高祖紀三》:“項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示例】你這~的賊,不殺了,要你何用!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9回【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任賢使能 | 任賢使能【解釋】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出處】《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則莫若尚賢使能矣。”漢·王充《論衡·自然》:“舜、禹承安繼治,任賢使能,恭己無為而天下治。”【示例】吳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志存經略。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 |
尊賢使能 | 尊賢使能【解釋】尊重并使用有道德,有才能的人。【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 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示例】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憂國愛民之心雖切于己,~之道未得其人。 ◎明·宋濂《元史·本紀第四·世祖一》 |
妒賢嫉能 | 妒賢嫉能【解釋】妒、嫉:因別人好而忌恨。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出處】《史記·高祖本紀》:“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妒賢嫉能,御下蔽之。”【示例】此人只懷~之心,但恐眾豪杰勢力相壓。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近義詞】忌賢妒能【反義詞】任人唯賢【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用賢任能 | 用賢任能 【出處】宋·邵伯溫《聞見前錄》:“陛下益養民愛力,用賢任能,疏遠奸諛,進用忠鯁,天下悅服,邊備日充。”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三十一回:“是以我主上神佑,泥馬渡江,正位金陵,用賢任能,中興指日可待。” |
稱賢薦能 | 稱賢薦能【解釋】稱:稱揚。指重視人才,推舉賢能。【出處】唐·白居易《有唐善人墓碑》:“接士,多可而有別,稱賢薦能,未嘗倦。” |
舉賢使能 | 舉賢使能【解釋】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出處】《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 |
舉賢任能 | 舉賢任能【解釋】舉: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出處】《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示例】~,使各盡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 |
推賢讓能 | 推賢讓能【解釋】推:舉薦;讓:謙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出處】《尚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示例】在朝之士相讓于上,草廬之人咸皆化之,~之風從此生矣。 ◎《晉書·劉寔傳》 |
進賢進能 | 進賢進能【解釋】猶言進賢任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器》:“進賢進能,日慎一日,誠信寬大,閑于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
推賢遜能 | 推:舉薦;遜:退讓。舉薦賢人,讓位于能者 |
進賢達能 | 進賢達能【解釋】猶言進賢任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妒賢疾能 | 妒賢疾能【解釋】對品德、才能比自己強的人心懷怨恨。同“妒賢嫉能”。【出處】《新唐書·奸臣傳上·李林甫》:“至林甫,[帝]曰:‘是子妒賢疾能,舉無比者。’” |
賞賢使能 | 賞賢使能【解釋】尊崇并重用賢能之士。賞,通“尚”。 |
進賢拔能 | 進賢拔能【解釋】猶言進賢任能。舉薦賢者,任用能人。 |
稱賢使能 | 稱賢使能【解釋】舉用賢能之人。《逸周書·大聚》:“泉深而魚鼈歸之,草木茂而鳥獸歸之,稱賢使能、官有材而士歸之。” |
薦賢任能 | 舉薦和任用有才德的人。 |
妒賢忌能 | 同“妒賢嫉能 ”。 |
薦賢舉能 | 薦賢舉能 自古將帥,未尚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孫權初掌勢,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于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后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茍,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呂蒙為尋陽令,肅見之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遂拜蒙母,結友而別。蒙遂亦代肅。蒙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蒙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復是過也。”遜遂代蒙。 |
簡賢任能 | 簡賢任能【解釋】指選用賢能。【出處】《舊唐書·郭子儀傳》:“委諸相以簡賢任能,付老臣以練兵御侮,則黎元自理,寇盜自平,中興之功,旬月可冀。” |
使賢任能 | 使賢任能【解釋】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
進賢用能 | 進賢用能【解釋】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同“進賢任能”。 |
進賢任能 | 進賢任能【解釋】進:推薦,選拔。舉薦賢者,任用能人。【出處】《禮記·大傳》:“三曰舉賢,四曰使能。”【示例】治兵訓武,~,以公族屈完為賢,使為大夫。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 |
選賢進能 | 選:選擇,挑選。選拔任用賢能的人 |
選賢與能 | 選賢與能【解釋】選拔任用賢能的人。與,通“舉”。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舉能”。【出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示例】~,于今雖重。 ◎唐韓愈《除崔群戶部侍郎制》 |
選賢舉能 | 選賢舉能【解釋】選拔任用賢能的人。亦作“選賢任能”、“選賢與能”。【出處】《禮記·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售修睦。”【示例】他主張德政,主張~,主張大一統。 ◎郭沫若《歷史人物·屈原研究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