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牛什么馬的詞語
什么牛什么馬的詞語,常見的有:土牛木馬、童牛角馬、吹牛拍馬、作牛作馬、休牛放馬、木牛流馬、問牛知馬、休牛散馬、放牛歸馬、休牛歸馬、服牛乘馬、呼牛呼馬、敲牛宰馬、呼牛作馬。
什么牛什么馬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土牛木馬 | 土牛木馬【解釋】泥塑的牛,木做的馬。比喻沒有實用的東西。【出處】《關尹子·八籌》:“知物之偽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雖情存牛馬之名,而心忘牛馬之實。”【示例】若門資之中而得愚瞽,是則~,形似而用非,不可以涉道也。 ◎《北史·蘇綽傳》【近義詞】土雞瓦犬【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童牛角馬 | 童牛角馬【解釋】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比喻不倫不類的東西。也比喻違反常理,不可能存在的事物。【出處】漢·揚雄《太玄經·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
吹牛拍馬 | 吹牛拍馬【解釋】吹牛:吹牛皮;拍馬:拍馬屁。指愛說大話,喜歡自我吹噓和一味逢迎巴結別人的行為。【出處】魯迅《偽自由書·后記》:“我想假如曾某能把那種吹牛拍馬的精力……用到求實學一點上,所得不是要更多些嗎?”【示例】簡直是一幫~的壞蛋。 ◎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 |
作牛作馬 | 作牛作馬 指被人當作牛馬驅使。 |
休牛放馬 | 休:休息。將牛馬放牧,停止軍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戰爭 |
木牛流馬 | 木牛流馬 (諸葛亮發明的運糧工具)木牛流馬,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發明的運輸工具,分為木牛與流馬。史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大約四百斤以上,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三十里”,為蜀漢十萬大軍提供糧食。不過,確實的方式、樣貌現在亦不明,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 |
問牛知馬 | 問牛知馬【解釋】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出處】《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后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準,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 |
休牛散馬 | 休牛散馬【解釋】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出處】唐·魏徵壽《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 |
放牛歸馬 | 放牛歸馬【解釋】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不再用兵。【出處】《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近義詞】偃武修文【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不再用兵 |
休牛歸馬 | 休牛歸馬【解釋】放歸軍用的牛馬,表示停止戰事。【出處】語出《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書弗服。”《隋書·薛道衡傳》:“于是八荒無外,九服大同,四海為家,萬里為宅。乃休牛散馬,偃武修文。”【示例】豈直~,但美于偃兵,保大定功,空歌于成德者哉! ◎宋·盧多遜《新修周武王廟碑》 |
服牛乘馬 | 服牛乘馬【解釋】役使牛馬駕車。【出處】《周易·系辭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示例】自軒轅以來,~,今輦以人負,則人代畜。 ◎《新唐書·王求禮傳》【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分句;用于人 |
呼牛呼馬 | 呼牛呼馬【解釋】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贊也好,決不計較。【出處】《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示例】~,無關輕重也。 ◎清·俞樾《七俠五義序》【近義詞】呼牛作馬【語法】聯合式;作謂語;指毀譽由人,悉聽自然 |
敲牛宰馬 | 敲牛宰馬【解釋】指宰殺牲畜。 |
呼牛作馬 | 呼牛作馬【解釋】比喻別人罵也好,稱贊也好,決不計較。同“呼牛呼馬”。【出處】《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之馬。”【示例】時不偶,且躬操敝帚,任他人~,只低頭。 ◎明·徐復祚《宵光記·慰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