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心什么膽的詞語
什么心什么膽的詞語,常見的有:提心吊膽、傾心吐膽、放心托膽、傾心露膽、銅心鐵膽、摳心挖膽、驚心悼膽、驚心吊膽、熊心豹膽、驚心裂膽、赤心忠膽、同心共膽、開心見膽、忠心赤膽、琴心劍膽、吐心吐膽、剖心析膽、碎心裂膽、驚心掉膽、放心大膽、驚心破膽、嘔心吐膽、同心合膽、懸心吊膽。
什么心什么膽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提心吊膽 | 提心吊膽【解釋】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示例】但他們往往遭農會嚴厲拒絕,所以他們總是提心吊膽地過日子。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近義詞】擔驚受怕、心驚膽戰【反義詞】心安理得、談笑自若【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含貶義 |
傾心吐膽 | 傾心吐膽【解釋】比喻痛快地說出了心里話。【出處】元·楊顯之《酷寒亭》第一折:“怕不待傾心吐膽商量嫁,都是些瞞神諕鬼求食話。”【示例】這里別無外人,方可~,對哥哥說。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近義詞】開誠相見【語法】聯合式;作狀語;含褒義 |
放心托膽 | 放心托膽【解釋】心里放得下,有所憑借而膽大。形容毫無顧慮。【出處】《何典》第七回:“趕茶娘只道師姑為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念佛,自當謹守清規;故放心托膽,打發女兒去。” |
傾心露膽 | 傾心:竭盡忠誠。形容待人竭盡誠心 |
銅心鐵膽 | 銅心鐵膽【解釋】形容人的意志堅定。 |
摳心挖膽 | 摳心挖膽 摳心挖膽 kōu xīn wā dǎn 成語解釋 摳:挖。把心膽都挖出來。形容待人誠心誠意 成語出處 曾樸《孽海花》第四回:“罪過!罪過!照這種摳心挖膽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成語繁體 摳心挖膽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待人誠心 成語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 近代成語 |
驚心悼膽 | 驚心悼膽【解釋】悼:戰栗。形容恐懼到極點。【出處】章炳麟《新方言·釋言》卷上:“今人言懼,猶曰驚心悼膽。”【近義詞】驚心吊膽【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形容恐懼到極點 |
驚心吊膽 | 驚心吊膽【解釋】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
熊心豹膽 | 熊心豹膽【解釋】比喻非常膽大。【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三折:“老元帥!我有熊心豹膽,怎敢掩藏著趙氏孤兒。”【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比喻非常膽大 |
驚心裂膽 | 驚心裂膽【解釋】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同“驚心破膽”。 |
赤心忠膽 | 猶赤膽忠心。 |
同心共膽 | 同心共膽【解釋】心志一致。亦作“同心合膽”。 |
開心見膽 | 開心見膽【解釋】形容待人誠懇,顯示出真心實意。同“開心見誠”。 |
忠心赤膽 | 忠心赤膽【解釋】形容十分忠誠。【出處】明·湯顯祖《還魂記·淮警》:“賊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膽向胡天,靴尖踢倒長天塹,卻笑江南土不堅。”【近義詞】赤膽忠心、忠心耿耿【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
琴心劍膽 | 琴心劍膽【解釋】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膽識(舊小說多用來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出處】元·吳萊《寄董與幾》詩:“小榻琴心展,長纓劍膽舒。”【近義詞】文武雙全【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含褒義 |
吐心吐膽 | 吐心吐膽【解釋】比喻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同“吐肝露膽”。 |
剖心析膽 | 剖心析膽【解釋】猶剖心析肝。形容掬誠相示。 |
碎心裂膽 | 碎心裂膽【解釋】形容異常恐懼。 |
驚心掉膽 | 驚:驚嚇;掉:恐懼,戰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擔心 |
放心大膽 | 形容心里踏實,沒有顧慮,無所畏懼。 |
驚心破膽 | 驚心破膽【解釋】指內心十分震驚、恐懼。 |
嘔心吐膽 | 嘔:吐。形容費盡心血,歷盡艱辛 |
同心合膽 | 同心合膽【解釋】心志一致。同“同心共膽”。【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當招安本部人馬,同心合膽,方可歸順。’”【示例】娘子,你夫妻是一世之事,莫要冷眼相看,須將好言諫勸丈夫,~,共做人家。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三十一卷 |
懸心吊膽 | 懸心吊膽【解釋】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七回:“眾僧聞得此言,一個個提心吊膽,告天許愿。”【示例】但他們往往遭農會嚴厲拒絕,所以他們總是~地過日子。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近義詞】提心吊膽【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