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國什么民的詞語
什么國什么民的詞語,常見的有:禍國殃民、憂國憂民、病國殃民、富國安民、治國安民、辱國殄民、辱國殃民、小國寡民、蠹國殃民、蠹國嚼民、蠹國害民、護國佑民、蠹國耗民、蠹國病民、蠹國殘民、誤國害民、富國強民、誤國殃民、誤國殄民、憂國愛民、體國安民、為國為民、富國裕民、禍國誤民、益國利民、安國富民、憂國哀民、保國安民、福國利民、裕國足民。
什么國什么民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禍國殃民 | 禍國殃民【解釋】禍、殃:損害。使國家受害,百姓遭殃。【出處】章炳麟《正學報緣起·例言》:“如去歲兗州之變,西報指斥疆臣,謂其禍國殃民,肉不足以啖狗彘。”【示例】第八條罪狀是:傳播出去,~。 ◎毛澤東《反對黨八股》【近義詞】蠹國害民【反義詞】安邦定國、富國安民、保國安民【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憂國憂民 | 憂國憂民【解釋】為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運而擔憂。【出處】《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示例】那時節,朕卻~。 ◎明·吳承恩《西游記》 |
病國殃民 | 病國殃民【解釋】使國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難。【出處】《醒世恒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只為李林甫、楊國忠相繼為相,妒賢妒能,病國殃民,屈在下僚,不能施展其才。” |
富國安民 | 富國安民【解釋】使國家富強,人民安居樂業。【出處】《后漢書·方術許楊傳》:“明府今興立廢業,富國安民,謠童之言,將有征于此,誠愿以死效力。” |
治國安民 | 治國安民【解釋】治:治理;安:安定。治理國家,安定人民。【出處】《漢書·食貨志上》:“財者,帝王所以聚人守位,養成群生,奉順天德,治國安民之本也。”【示例】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府實行了一整套~的措施。【近義詞】治國安邦【反義詞】禍國殃民【語法】聯合式;作定語;含褒義 |
辱國殄民 | 辱國殄民【解釋】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同“辱國殃民”。 |
辱國殃民 | 辱國殃民【解釋】使國家受辱,人民遭殃。亦作“辱國殄民”。【出處】《古今小說·木綿庵鄭虎臣報冤》:“韓侂胄居相位一十四年,陷害了趙愚丞相,罷黜道學諸臣,輕開邊釁,辱國殃民。”【示例】夷人放肆,無惡不作,皆由官無血性,恬不識羞,以致~。 ◎郭沫若主編《中國近代史》第一章 |
小國寡民 | 小國寡民【解釋】國家小,人民少。【出處】《老子》:“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指小國 |
蠹國殃民 | 蠹國殃民【解釋】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出處】《明史·方從哲傳》:“代營榷稅,蠹國殃民。”【示例】世間何物最堪憎?~莫若僧。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二十一回 |
蠹國嚼民 | 蠹國嚼民【解釋】同“蠧國害民”。亦作“蠧國嚼民”。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忍性氣》:“其奸惡之蠧國嚼民,與虎狼之噬人食物,何處無之。” |
蠹國害民 | 蠹國害民【解釋】蠹:損害。危害國家,殘害人民。【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四:“陰司以兒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專一任性執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國害民,怨氣騰天。”【近義詞】禍國殃民【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含貶義 |
護國佑民 | 護國佑民【解釋】捍衛國家,保護人民。【出處】《孤本元明雜劇·雙林坐化》第二折:“掃蕩妖魔神鬼怕,護國佑民萬萬紀。” |
蠹國耗民 | 蠹國耗民【解釋】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出處】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彼募化亦謀食之一道,必以其不耕不織為蠹國耗民,彼不耕不織而蠹國耗民者,獨僧尼耶?” |
蠹國病民 | 蠹國病民【解釋】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出處】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三:“因思一時富貴權勢之人,生長紈綺中……非惟不知稼穡之艱難,流于奢淫以蠹國病民,抑又不知世間溫飽安逸之正味為不少。”【示例】依然是敷衍顢頇,~,自家拼命的自殺自亡,他人是救不來的。 ◎張孝若《張季直先生傳記》 |
蠹國殘民 | 蠹國殘民【解釋】危害國家和人民。同“蠹國害民”。【出處】宋·蘇軾《張誠一責授左武衛將軍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國殘民之狀,論者紛然,方議其罪,而悖德隱惡,達于朕聽,考實其狀,至不忍言。” |
誤國害民 | 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富國強民 | 富國強民【解釋】指使國家富足,民力強盛。【出處】先秦·商鞅《商君書·壹言》:“故治國者,其摶力也,以富國強兵也。”【示例】父親到處尋找著~的救國良策,但他終于沒有找到。 ◎張書紳《正氣歌》【近義詞】富國強兵、富國安民【語法】聯合式;作定語;指國家富足,兵強馬壯 |
誤國殃民 | 誤國殃民【解釋】給國家人民帶來禍害。 |
誤國殄民 | 殄:滅絕。讓國家受害,人民遭殃 |
憂國愛民 | 憂國愛民【解釋】憂心國家,愛護百姓。【出處】《戰國策·齊策》:“寡人憂國愛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示例】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之心雖切于己,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明·宋濂《元史·本紀第四·世祖一》 |
體國安民 | 體:劃分;國:國家。治理國家,安定民眾 |
為國為民 | 為國為民【解釋】指不謀私利,為國家和人民效力。 |
富國裕民 | 富國裕民【解釋】使國家和人民富裕。【出處】劉大白《龜——為任君茂梧題畫》詩:“你大肚彭亨,好像個財神。但身沒半文,說什么富國裕民!” |
禍國誤民 | 禍:禍害;誤:誤導,耽誤。指危害國家,誤導人民 |
益國利民 | 益國利民【解釋】對國家、對人民都有利。 |
安國富民 | 安國富民【解釋】使國家安定,使人民富裕。【出處】《漢書·汲黯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業,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 |
憂國哀民 | 憂慮國事,體恤百姓 |
保國安民 | 保國安民【解釋】保衛國家,使人民安居樂業。【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四回:“依此而行,可救宋江,保國安民,替天行道。”【示例】而友邦遠國,順天事大,~,皇天監之,亦克昌焉。 ◎《明史·西域四》【近義詞】保家衛國【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福國利民 | 福:護佑。為國家和人民造福謀利 |
裕國足民 | 裕國足民【解釋】見“ 裕民足國 ”。 |
憂國恤民 | 恤:體恤。憂慮國事,體恤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