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發什么身的詞語
什么發什么身的詞語,常見的有:斷發文身、披發文身、被發文身、祝發文身、斷發紋身。
什么發什么身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斷發文身 | 斷發文身【解釋】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出處】《左傳·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祼以為飾,豈禮也哉。”《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示例】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 ◎漢·曹操《善哉行》詩【近義詞】斷發紋身【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指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 |
披發文身 | 披發文身【解釋】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出處】《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有不火食者矣。”【示例】禹入裸國,~;墨子入楚,錦衣吹笙。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
被發文身 | 被發文身【解釋】被發:散發;文身:身上刺花紋。原指古代吳越一代的風俗。后也用以泛指未開化地帶的風俗。【出處】《禮記·王制》:“東方曰夷,被發文身。”【示例】禹入裸國,~,墨子入楚,錦衣吹笙,非樂而為此也。 ◎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
祝發文身 | 祝發文身【解釋】削短頭發,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出處】《轂梁傳·哀公十三年》:“吳,夷狄之國也,祝發文身。”晉·孫綽《喻道論》:“周之泰伯遠棄骨肉,托跡異域,祝發文身,存之不反,而論稱至德,書著大賢。” |
斷發紋身 | 斷發紋身【解釋】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同“斷發文身”。【出處】馮至《伍子胥》九:“在吳越的邊境上還有許多野人,他們是斷發紋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