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什么龍什么的詞語
虎什么龍什么的詞語,常見的有:虎踞龍盤、虎擲龍拿、虎嘯龍吟、虎超龍驤、虎躍龍驤、虎臥龍跳、虎跳龍拿、虎穴龍潭、虎擲龍挐、虎斗龍爭、虎步龍行、虎據龍蟠、虎變龍蒸、虎符龍節、虎略龍韜、虎踞龍蟠、虎窟龍潭。
虎什么龍什么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虎踞龍盤 | 虎踞龍盤【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出處】晉·吳勃《吳錄》:“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唐·雍陶《河陰新城》詩:“高城新筑壓長川,虎踞龍盤氣色全。”【示例】~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澤東《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詩【近義詞】龍盤虎踞【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形容地勢雄偉險要 |
虎擲龍拿 | 虎擲龍拿【解釋】擲:掙扎跳躍。指龍虎互相爭斗。比喻激烈的搏斗。【出處】金·元好問《楚漢戰處》詩:“虎擲龍拿不兩存,當年曾此賭乾坤。” |
虎嘯龍吟 | 虎嘯龍吟【解釋】形容歌聲雄壯而嘹亮。 明 沈鯨 《雙珠記·風鑒通神》:“禮樂致中和,願鼓舞于虎嘯龍吟之地。”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吟劍詩》:“虎嘯龍吟光世界, 太平 一統樂如何!” |
虎超龍驤 | 虎超龍驤【解釋】比喻群雄奮起,互相角逐。【出處】三國·魏·曹植《漢二祖優劣論》:“當此時也,九州鼎沸,四海淵涌。言帝者二三,稱王者四五。鴟視狼顧,虎超龍驤。” |
虎躍龍驤 | 虎躍龍驤【解釋】形容威武雄壯。 明 方孝孺 《尚友五贊·諸葛武侯》:“惟 忠武公 ,千載一人。綜覈萬變,以義而動。虎躍龍驤,天下震恐。”京劇《將相和》第七場:“ 蒙敖 (唱)好似虎躍與龍驤。” |
虎臥龍跳 | 虎臥龍跳【解釋】形容字勢雄渾超逸。【出處】南朝·梁·袁昂《評書》:“王右軍書,字勢雄強,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閣,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字勢雄強超逸 |
虎跳龍拿 | 拿:取。像老虎那樣跳躍,像龍那樣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
虎穴龍潭 | 虎穴龍潭【解釋】龍潛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極險惡的地方。【出處】元·無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開了天關地戶,跳出這龍潭虎窟。”【示例】感謝坐位豪杰不避兇險,來~,力救殘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一回【近義詞】虎窟龍潭【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比喻極險惡的地方 |
虎擲龍挐 | 虎擲龍挐【解釋】比喻群雄相爭。 金 李獻能 《滎陽古城登覽寄裕之》詩:“虎擲龍挐王伯事,天荒地老古今情。” 金 元好問 《楚漢戰處同欽叔賦》:“虎擲龍挐不兩存,當年曾此睹乾坤。一時豪傑皆行陣,萬古河山自壁門。” |
虎斗龍爭 | 虎斗龍爭【解釋】形容斗爭或競賽很激烈。【出處】漢·班固《答賓戲》:“分裂諸夏,龍戰虎爭。”【示例】桂林杏苑,空成魂夢之游;~,又見戰征之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近義詞】龍爭虎斗【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比喻群雄互相爭斗 |
虎步龍行 | 虎步龍行【解釋】原形容帝王的儀態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將軍的英武姿態。【出處】《宋書·武帝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宜早為其所。”【示例】只見那人生得面如冠玉,唇若涂朱,眉清目秀,~。 ◎清·吳趼人《痛史》第十回 |
虎據龍蟠 | 虎據龍蟠【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出處】北周·庚信《哀江南賦》:“昔之虎據龍蟠,加以黃旗紫氣;莫不隨狐兔而窟穴,與風塵而殄悴。” |
虎變龍蒸 | 虎變龍蒸【解釋】指乘時變化而飛黃騰達。【出處】明·湯顯祖《紫釵記·節鎮還朝》:“君侯膺歸袞之期,賤子附遷鶯著役。風期未遠,存問非遙。虎變龍蒸,風云自愛。” |
虎符龍節 | 虎符:古代銅制虎形兵符;龍節:古代邦國使臣用的金制龍形憑證。比喻重要的憑證 |
虎略龍韜 | 虎略龍韜【解釋】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三略》、《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謀。【出處】明·劉基《悲杭城》詩:“一朝奔迸各西東,玉斝金杯散蓬蓽。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韜緘石室。”【示例】雄圖壯志千秋罕,~萬眾從。 ◎郭化若《奉和陳司令賜詩步原韻》 |
虎踞龍蟠 | 虎踞龍蟠【解釋】形容地勢雄偉險要。同“虎踞龍盤”。【出處】宋·辛棄疾《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詞:“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 |
虎窟龍潭 | 虎窟龍潭【解釋】窟:洞穴;潭:深水池。龍居住的深水潭,虎棲身的巢穴。比喻極其兇險的地方。【出處】元·汪元亨《沉醉東風·歸田》:“怕筑成傳說墻,愁扳折朱云檻,急跳出虎窟龍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