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什么主什么的詞語
民什么主什么的詞語,常見的有: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
民什么主什么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民族主義 | 民族主義 (意識形態運動)民族主義,即指以自我民族的利益為基礎而進行的思想或運動。美國學者漢斯·科恩認為:“民族主義首先而且最重要的是應該被看作是一種思想狀態。”英國學者愛德華·卡爾認為:“民族主義通常被用來表示個人、群體和一個民族內部成員的一種意識,或者是增進自我民族的力量、自由或財富的一種愿望”。 |
民權主義 | 民權主義 民權主義(英語:democracy)是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中的一個組成部分,閃耀著唯物主義的光輝和革命性、民主性的戰斗精神。 是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中其中的一個(另外包括民族主義、民生主義),民權主義即政治革命,內容是“創立民國”,即推翻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這一方案對當時的革命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但由于其并沒有從正面鮮明地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張,忽略了廣大勞動群眾在國家中的地位以及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性等原因,導致其不能建立堅強的革命政黨,最終無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務。實踐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
民生主義 | 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英語:people's livelihood)為孫中山所倡導的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之一。 在成立中國同盟會時提出。民生主義是孫中山的“社會革命”綱領,它希望解決的課題是中國的近代化,即發展資本主義經濟,使中國由貧弱至富強;同時還包含著關懷勞動人民生活福利的內容,以及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潰瘍的批判和由此產生的“對社會主義的同情”。孫中山把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歸結為土地與資本兩大問題。“平均地權”——“土地國有”是孫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內容為“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歸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簡稱為“漲價歸公”。 |